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百年歌自苦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百年歌自苦

来源:大众日报2020-04-23 11: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但寻旅者仍然可以在中国当代找到古中国文化的价值。”一句不凡的开场,荡开历史学者、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踏寻杜甫生平足迹之旅。

  纪录片在历史中观察着杜甫。从西安到成都,到长沙,到平江……从出生开始,杜甫所到之地像一部书卷,缓缓展开在眼前。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壮游山川结交知己,科举失意,长安意外得见帝王,入仕后因耿直谏言屡不得志,遭遇安史之乱开始漫长的流浪……在所有的时光里,诗人不停地写诗,意气风发的时候,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时候,难得悠闲的时候……浓缩版一个诗人的一生,就这样在现代风物里重新流淌。成都的草堂依然馥郁,顺流而下的长江烟波浩渺,诗人在不同际遇中写下的诗,成为对自己最好的注脚。

  杜甫是谁?杜甫因何而伟大?纪录片出色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西方对于杜甫成就的定义,也给出了另一种视角对杜甫的解释。它始终体会着杜诗中挥之不去的沉郁,把诗人的一生溶解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刻度里,感受巨大的失落。自己以及周边人间的苦难凄惶,化作痛苦的记录、悲愤的慨叹,他渴望这个世界好起来,却永远只能在命运拨弄下身不由己。痛苦从哪里来?自己的遭遇。痛苦向哪里去?杜甫的痛苦,最终化作了对人间所有痛苦的体察与悲悯,内心一面滚烫,一面苍凉。

  用历史的变迁注解诗人的一生,也用诗人精神的变迁,标记历史每处符点。这种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在倒推中理解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型。“诗歌是唐朝的敲门砖,但仕途是死胡同,杜甫试着融入,但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其中。他太真实了,陷入了完全的无助”。“活着意味着什么?他不再是书香门第的儿子,而是千万苦难老百姓中的一员,生活变得更加沉重现实。公元756年,杜甫被叛军捉住,他与家人远离甚至成为一个搬运工,充满一个小人物对大事件的无助”。公元759年,杜甫去天水,仲冬,穿越秦岭抵达成都。逃离战乱,南方的温暖湿润抚慰了他的心,“他的诗歌反映并转化了自己的经历,这种经历也成为中国文化中情感词典的一部分”……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影片在杜甫痛苦沉郁的灵魂中,触摸着心怀天下的悲悯。BBC完全没有猎奇或者点到即止的轻巧,他们用另一种通俗易懂,抵达了共通的核心精神理解。

  为了引起英国观众共鸣,影片常用联系比较的方式表达。比如描述李白和杜甫,如同希腊神话里的“酒神”和“日神”,一个物我两忘,一个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在成都,杜甫像一个农民诗人,在自然和日常中寻找到简单的生活乐趣。但相对宽裕的生活中,诗人依然会感受到痛苦。为什么?影片借用弗洛伊德写下的一句话进行了类比:“一个人为了一种理想或者一种文明而感到的深深悲恸,类似于对一个爱人的情感。”看到这里,人们对杜甫的理解忽然更加切肤——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哀伤。全片用这种模糊的准确,抓住了杜甫的神韵。

  影片请来81岁的“甘道夫”,麦克莱恩老爵爷诵读杜甫的代表性诗句。的确是太会找人了——老爷子是英国的“焦晃”,一样的沧桑入定,声音里自然地带着无边落木,萧萧而下。对诗的翻译,BBC更注重意义的传递,韵律和用典都难免有所牺牲,但在全片自成一体、对杜甫作为“人”的还原中,这一点并不妨碍甚至有助于英国观众更好地理解诗人。

  纪录片《杜甫》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在于介绍一位东方诗人。关于这一点,很多国内著述可能比这部短片更高深准确。但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相互联系的角度,表达着西方对于一个诗人如何、为何伟大的理解,形成了中西映照、独特的互参模式。这种奇妙的观感,像是远足之后重新感受自己的家园,足以让人在思考过后,重新拿起那些古老的诗集。王文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2024-03-26 03:25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2024-03-26 03:20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是否会对春耕、农作物造成影响?
2024-03-26 10:1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璐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抗结核新靶标Rv3806c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024-03-26 10:16
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纪录。
2024-03-26 10:15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从摩斯电码到电报、传真,从移动电话到网络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安全隐患,与通信安全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科技界、产业界的重点攻关方向。
2024-03-25 10:4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2024-03-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