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一个女演员的回家

来源:文汇报2023-06-28 10:00

  吴越

  这是上海夏天难得凉快的一天。梧桐树上那些嚣张的毛毛们,终于在一场大雨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广玉兰绽放,绿色的叶子油亮油亮,花呈白色,大朵,远远望去是一大块干净的白色手帕。满树的绿油油,满树的手帕,这是我最熟悉的上海的景象。

  作为一名上海人,二十岁前“家乡”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并没有那么强烈,并且在当时的我看来,“上海”于我的核心词是“离开”。离开了,就可以长大了,长大了,就有机会自由了。于是大学一毕业,我就开启了闯荡江湖之路。对于年轻人来说剧组生活是开心的。但是现在看来最开心的是那个时候,自己年轻父母年轻。还有,时间大把大把怎样浪费都用不完。一年一年很快过去,我的江湖风平浪静,我也成了一名真正的职业演员。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上海人啊?不像啊,性格很北方嘛!”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我都会很开心,并且觉得离上海越远就证明自己越独立越成功。

  当然上海也并不介意,依然是自己的样子。它深深浅浅地出现在我的旅行箱里,爸爸妈妈的电话里,不经意的零食里,床头柜那本张爱玲的散文集子里,还有偶尔上桌的那碗荠菜馄饨里……

  也熟悉,也陌生,也疏远,也寸步不离。

  关于表演

  成为一名演员对我来说始终是带着一些运气的。高考时在一长串志愿表里我只填了一个——上海戏剧学院,考上了。毕业后第一部戏是《北京深秋的故事》,导演是滕文骥,很多明星来友情帮忙,群星闪耀,而我是女一号。记得滕导说:“在机场接她时,看到人群中这个姑娘走出来我就定了,吴越就是我要找的晓枫。”往事历历在目,现在想想运气是真的好啊。但作为演员我也有点奇葩的。因为我永远会在开机前一天焦虑,在第一个镜头前紧张,完全没有安全感,直到现在。真的有些痛苦,也有些折磨。

  但有些认知又给我带来无限的向往。比方说艺术来自感觉,在感觉的世界你是否“名牌”是否“大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让看的人同样感受到。而感受这东西来自心灵,它诚实不撒谎,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谁也骗不了谁。所以,一段表演是否动人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来自真诚。然后,带上尊重善良和热情,与包装无关,远离傲慢与偏见,这样一路下来自始至终——便是美!

  演员的工作是创造美。所以我经常为自己是一名演员而感到满意。所以每次开机前的焦虑总是会随着一场戏一场戏的拍摄而释放,尤其拍完那些大的情绪上的戏,晚上总是会睡得很好、放松和深度。这种心满意足带来的“充实”是那些制造焦虑的“数据们”无法打扰到的。

  关于演员

  网络时代来了,我清楚地知道那个挨家挨户守着电视机看电视的时代过去了。每个时代都会诞生自己的艺术,就像现在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视剧一样。那么此刻网络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不清楚!但我很清楚一件事,作为一名中年女演员如果一不留神踩进“颜值论”的世界是一定很尴尬的。因为在这个世界里白发是焦虑,胶原蛋白是至高无上的,衰老是最大的敌人,一张“不好看”的面孔若还在老去,那简直是罪大恶极。

  不过幸运的是,2016年冬天,在上海,我拍了一部电视剧。现在回头看这部戏,它给我带来的成长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名字叫《我的前半生》,那年,我46岁。那年的“上海”对我而言早就不是“离开”“自由”那么简简单单了。因为麻烦的是我开始意识到父母是会老的,是会病的。我爸爸2016年11月4号那天中风。那段穿梭于剧组和医院之间的日子啊,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兵荒马乱”。但我很幸运,此话怎讲呢?2017年夏天《我的前半生》播出,命运安排我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地了解了什么叫做”热搜”。

  “这个女演员怎么那么老那么丑那么憔悴?!”

  “这么老这么丑这么憔悴的女人还敢抢别人的老公?!”

  是的,就像还没有来得及买救生圈就被人一把推到河里,来不及挣扎河水就淹过了头顶。虽然酸爽,但也痛快!一个中年女演员所担心恐惧的一切,就这样被一部自己拍的电视剧卸载了大半。真的,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女演员最怕的那些唾沫星子居然帮我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那些我曾经千般万般不想离开的,也没有勇气离开的执迷和执着。

  后来,”离开”这个词开始变得美妙起来。和年轻时一样,它又一次给了我自由。但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是”出发”而现在是”回家”。还有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开始体会到一段扔掉杂念轻装上阵的表演是多么自由,让人快乐。

  真没想到,年轻时不停出发寻找的,居然在停下脚步的时候,回头看到了。

  再没有什么比得到成长更重要的事了。

  表演如此,艺术如此,做人如此,生命如此。

  祝福所有的同行们在艺术之路上走得坚持坚定,走得自由洒脱。

  也祝福我热爱的上海可以诞生更多优秀的、温暖人心的电视作品。

  (作者为知名演员,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得主)

  组稿编辑:王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扎赉特旗水稻进入插秧季

  • 辽宁大连初夏赏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2024-05-11 09:44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2024-05-11 09:44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2024-05-11 04:40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2024-05-11 04:40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2024-05-11 04:40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