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沉寂多年的江南民间舞焕新绽放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沉寂多年的江南民间舞焕新绽放

来源:文汇报2024-01-19 10:16

  记者 宣晶

  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近日,一支名为《江南》的舞蹈视频走红网络,舞姿一步三颤,风格小巧克制,散发着软糯灵动的韵味。在刚揭晓的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的评选中,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原创作品《江南》位居前列。网友们在视频评论区留言点赞:“温柔水乡、渔家灯火在流光潋滟里浮现,好一幅江南诗画。”“从‘莲叶何田田’到‘误入藕花深处’,处处是江南。”

  《江南》让人眼前一亮,却也生出很多困惑:这是什么舞种?“江南民间舞讲求克制内敛、小巧细腻、柔美婉约,与吴侬软语保持一致性。”编导之一、上戏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主任李丹介绍,《江南》运用了环太湖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进行创作,包括无锡、江阴一带的渔篮花鼓、渔篮虾鼓,宜兴的男欢女喜和金坛的秧歌灯,老一辈民族民间舞专家将这些素材归纳为“江南”。

  为“国潮”增色,民间舞碰触传统文化意境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是代表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以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具有行业风向标的意义。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共有401个作品参选,45个作品入围终评,现场终评得分前六名胜出,得奖率不足1.5%。上戏舞蹈学院选送的《江南》为何能以98.48的高分跻身前列?

  每个人心中的江南是不一样的,可能是一首诗词,也可能是一幅画卷,更多的是千姿百态。有舞蹈评论家表示,《江南》以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为主基调,是一首写给江南的情诗。春江渔火,舟行施施,绘不完的江南秀色;碎步园林,人移换景,道不尽的江南情韵。“中国古典舞的兴盛与我们的文化自信高度相关。《江南》为舞蹈‘国潮’增添了重要一笔,民间舞也可以碰触到传统文化的意境。”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

  《江南》由吕梓民、李丹编导,2022年初启动创排工作。民间舞尤为强调地域性,但江南民间舞并非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想完美呈现其韵味与精华要依靠全身心投入打磨。在正式创排之前,两位编导带着学生们深入学习研究江南典型的舞蹈元素。“我们从早到晚只做一件事,就是把‘江南’跳到骨子里去。只有充分掌握这种风格,在后续的创作和表演中才能得心应手。这种对舞蹈的执着,一直延续到现在。”吕梓民说。在此基础上,编导与学生们在排练教室里反复打磨,通过队形变化和空间调度,将舟行、渔火等如画图景一一呈现。

  “1989年,我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是最后一届学习江南民间舞的人。随着老一辈教师的退休,这个舞种已经‘沉寂’多年。”李丹坦承,当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都在努力形成各自特色,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和发展“江南”。“现在,这种风格的舞蹈几乎没人认识了,即便去当地采风,也极少在民间见到。如果不抓紧传承,它可能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舞出江南秀色,地域“风味”亦要与时代同频

  近年来,舞蹈创作者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编创出许多风格鲜明、深受观众喜爱的舞段。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段小板凳上的女子群舞,精准捕捉到海派风韵特征,素色粗布旗袍与家常蒲扇,舞出了弄堂深处普通人家的“烟火气”;舞剧《咏春》则从岭南特色的咏春和香云纱中提炼灵感,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剧情中,让非遗传承呈现新的生命色彩……从这些火爆出圈的舞蹈佳作中,不难窥见中国舞蹈锐意创新的背后,有着悠长的历史脉络和深邃思考。

  在创作中,《江南》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和讨论——在注重技术性、观赏性的同时,民间舞如何才能更有传承性、发展性?在李丹看来,构建江南民间舞语言体系需要“恢复”与“提炼”并举。“江南”是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课堂的,新作品必须提升质感,才能跨越时光沟壑,与当下审美接轨。“我们不仅保留了‘江南’风格,还提炼出‘克制内敛、小巧细腻、柔美婉约’的要诀。发力方式是收着做的,很少有大开大合,动作灵巧更显细腻,整体审美呈现是柔美婉约,与吴侬软语保持一致性。”

  2011年,李丹创作的群舞《一抹红》曾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时隔12年再获“荷花奖”,令她心潮澎湃。“中国舞蹈创作水平越来越高,作品数量非常惊人。事先,我们根本没想过能拿奖,唯有做好舞蹈、音乐、道具、布景、服装、化妆、发饰等一切细节,尽可能地诠释完美的《江南》。”吕梓民告诉记者,参评“荷花奖”时,《江南》又进行创新调整,增加“少年凉亭一梦”的人物主线。“舞蹈中包含了人生哲思,那是‘梦里寻他千百度’的惆怅。”

  江南民间舞的下一步将奔向何方?记者注意到,作为“上海之春”重要板块之一,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已成为沪苏浙皖舞蹈精英交流竞技的平台。2023年第二届展演在沪举行,不仅演出“一票难求”,连网上直播间也热闹非凡,下午场直播就有4.2万个互动留言。《富春》《秋熟》《春水前溪》等作品虽同是江南风情却也有着各自韵味。专家指出:江南民间舞并不缺乏观众与市场,创作者在守住地域特色“风味”的同时,也要与当下审美同频,题材上尽可能贴近时代和生活,才能打造“对路”的舞蹈作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老茶馆档案里的时代与家国

  • 共融共享共发展——多彩贵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