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南雅韵萦绕首都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江南雅韵萦绕首都舞台

来源:北京日报2024-03-12 10:49

  记者 高倩

  旗袍长衫,琵琶三弦,这几年,自江南远道而来的评弹不断在北京舞台上大放光彩。在这个三月,苏州市评弹团带着3场演出再赴国家大剧院,以两台侧重不同但诚意相同的节目,伴观众步入一段“忆江南”的水乡旧梦。在持续的演出交流、传承发展中,古老的评弹艺术历久弥新,也为北京观众展开了一扇了解江南文化的窗口。

  苏州市评弹团登台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 记者 方非摄

  现场

  满足北方人对江南的想象

  几扇山水屏风分立掩映,光影朦胧,琵琶拨响。“上有呀天堂,下有呀苏杭”,吴侬软语唱起“正月里梅花开,二月里玉兰放”的胜景,一段大九连环《姑苏好风光》百转千回,把江南的诗意柔情送到了观众眼前耳畔。

  3月8日晚,“忆江南·苏州弹词流派专场”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上演。苏州市评弹团遴选经典弹词开篇与选曲,接连展现10余个流派声腔的各自特色:香香调一泻千里,《鸳鸯枕上话衷肠》唱得娇憨深情;祁调幽咽婉转,《秋思》满怀黯然忧伤;俞调融入京剧武小生的声腔,《岳云》唱出丹心壮志;徐调、蒋调道来《三笑·梅亭相会》,“唐伯虎点秋香”的风趣灵动博人一笑……从自然风物到心绪感怀,从闺阁情思到金戈铁马,整台演出囊括甚广,华彩不断。

  “小时候,我经常在收音机里听评弹。”观众吴女士说。她家在江南,如今在北京学习生活已近20载,这一次,她特地带着女儿一起来追寻这一缕纯粹的“乡音”。另一位观众纪先生则揣着一肚子的好奇,去年,他在抖音上刷到过不少苏州评弹片段,“虽然听不懂具体在唱什么,但很喜欢那种调调”。一整晚的演出看下来,纪先生意犹未尽,丝弦吴语声声入耳,“在听觉上满足了北方人对江南的各种想象”。

  幕后

  古老非遗主动出击打开市场

  3月9日和10日,苏州市评弹团继续在国家大剧院登台,其中,3月10日的“忆江南·苏州评弹折子专场”侧重展现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的魅力,“说噱弹唱演”间,《白蛇·断桥》《玉蜻蜓·庵堂风波》《三笑·点秋香》《十五贯·访鼠测字》等江南故事诉尽悲欢苦乐、百态人生。

  为这3场演出,苏州市评弹团派出了由34位演职人员组成的巡演团队,“以平时评弹演出的体量来看,这是一支很大的队伍。”苏州市评弹团团长林建方说。名家盛小云领衔的演出阵容有团里的中坚力量,也有初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他们反复斟酌一段段节目,一定要有最拿得出手的原汁原味。考虑到语言差异,评弹团还为演出全程配上了字幕,切换时既不能提前把包袱卖掉,更要让观众随时看得清、听得懂,一场下来,后台工作人员要翻上千页字幕PPT。

  做足了万全准备,大家还是有些紧张——2019年,苏州市评弹团首次带着整台演出走进国家大剧院,此前,他们也常在北京其他剧场登台,却鲜少深入如台湖剧场这样的场地。起初,林建方确实担心过3月8日演出的上座率,但“没想到演出氛围出奇的好”,观众叫好连连,谢幕时还希望返场再演,林建方真真切切看到了北京观众对苏州评弹的认可与喜爱。

  “苏州评弹的保护发展做到了多位一体。”林建方介绍,从院校培养,到团体实习、拜师学艺,再到书场演出、整理研究,在苏州,评弹艺术形成了一条相当完整的生态链条。目前,苏州市评弹团中,25个流派基本上都有传承,54名在编演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还有刚走出校门不久的95后、00后。这次到北京演出,团里特意选上了几个小年轻,“他们很诚实地说,从台上下来之后脚还在抖,但演员必须经过大型舞台的历练,将来才会走向更高的平台。”

  在吸纳年轻演员的同时,苏州评弹也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如今,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苏州平江路、山塘街的小剧场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挤得满满当当,争听评弹的吴语雅韵、江南风流。主动出击的苏州评弹持续拓展外沿,多元探索,与民歌、戏曲、陕北说书甚至摇滚乐跨界碰撞。也许尝试过后,那并非可以前进的方向,但迸溅的火花照亮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曲艺的产生发展本身也借鉴了很多其他门类的元素,苏州评弹能一直生存到今天,靠的正是不断的守本、创新、传承。”林建方说。

  背景知识

  苏州评弹历史悠久,传承不绝。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尤其自乾隆以后日臻丰满,曾先后出现过80多部长篇评话和120多部长篇弹词,书目繁盛,名家辈出。2006年,苏州评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这门古老的艺术仍然焕发着蓬勃活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