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时代影像中探寻家国印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在时代影像中探寻家国印记

来源:解放日报2024-03-14 09:07

在时代影像中探寻家国印记

  《如果国宝会说话》《新中国》《行囊里的中国》海报

  ■不同时期的纪录片作品折射出不同时代和社会的特征风貌,亦成为人们回顾历史变迁的重要索引

  ■纪录片是国家话语和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职能。因此,以真实影像寻根家国印记亦需合作互鉴,需要他者视角的多元融入

  ■唐 俊

  纪录片具有非虚构性质和影像档案功能,因而被誉为国家相册。不同时期的纪录片折射出不同时代和社会的特征风貌,亦成为人们回顾历史变迁的重要索引。

  在2024年,中国纪录片会呈现出怎样的影像框架、观众又能从中观察和解读到什么?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纪录片片单发布,50部纪录片集结亮相。这些作品,勾勒了2024年中国纪录片的基本样貌,而观众也可在这些记录时代的影像中探寻那种叩击心灵的家国印记。

  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作品必不可少。其中一类是气势恢宏的全景式综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新中国》作为一部专为共和国75周年华诞而创作的大型纪录片,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该片全方位描绘伟大祖国的前行历程,并将见证者、开拓者、耕耘者的经历情感融入其中。观众可以看到,正是那万象更新的光荣梦想、改革开放的热血激荡、破浪前行的同舟共济、新征程上的踔厉奋发,共同汇聚成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中国。

  在2024年“大片看总台”纪录片片单发布活动现场,笔者看到84岁高龄的艺术家陈铎用诗意的语言对《新中国》进行了重点推荐。陈铎是20世纪80年代脍炙人口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的主持人,他说:“让我们期待纪录片《新中国》,期待在那里看到你我的身影。”“一起为纪录片的理想、为理想的纪录片而努力。”这显示了《新中国》打造佳作、比肩经典的雄心。此外,总台与各地合作的《我们新疆好地方》《行走天下——青海》《香港之味》等作品,也将从地域特色的视角,如拼图般构建国家发展的美好图景。

  另一类则是见微知著的个体性、群体性表述,反映普通民众为实现中国梦、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故事,满溢人间烟火。中国式价值观中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主张“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倡导“修齐治平”的人文理想,认同个体、家庭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中国的媒体纪录片中有不少旨在以小见大的人物类、故事类题材,通过微观个案折射时代主题。2024年,这类作品也不少见,如《行囊里的中国》通过行囊这个独特的切入点,讲述一个个普通人与随身携带的行囊的故事,解读“流动中国”的鲜活生命力;《Z世代青年说》聚焦青年群体,描摹当代青年个性鲜明、励志进取、在不同圈层中创造无限可能的蓬勃样貌。

  二

  文化是家国之魂脉。

  新时代赋予了纪录片新的文化使命。以精品佳作推动文化繁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中国纪录片创作者的职责和担当。近年来推出的《何以中国》《寻古中国》《中国》等溯源中华早期文明的纪录大片,历史底蕴厚重,知识含量丰富,美学风格各异,给观众带来新奇的审美感受和饱满的认知价值。2024年,文化类题材纪录片将继续展现旺盛活力,如大型纪录片《我们中国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中再度寻找值得流传的故事,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诠释当下时代价值;《黄河之歌》将从文物考古、历史地理、水利建设等多维度挖掘黄河文化,回答“黄河为什么会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大河所塑造的中华文明在当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一问题。此外,《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世界遗产漫步》第二季、《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遇见最美宋词》等文化类纪录片也将推出。

  2024年,各头部商业视频网站继续在中华传统文化题材方面发力,且注重形式创新。如优酷的《中国史》、爱奇艺的《中国传说》、腾讯视频的《寻色中国》等。

  其中,《中国史》是首部由超写实人物动画呈现的剧情式历史纪录片,颇具新意。该片精选了100多位影响历史走向和文明传承的关键人物,应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名人和场景的原貌。在笔者与主创人员交流中,对方表示虽然采用的是动画制作技术,但团队将严格遵循史实和服化道细节,并在整体视觉意象上参考国画美学进行创新,使这部作品既具有纪录片的非虚构特质,又成为能体现中国式审美风格和文化价值的数字影像资产。的确,技术的竞速使纪录片创作者更需谨慎维系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新春伊始,Sora的问世震惊全球,这将对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影视制作带来深远影响。纪录片创作者未来一方面可以通过AIGC技术更高效、逼真地还原或模拟客观场景,这对历史文化类题材无疑更具赋能价值,另一方面或将面临技术拟像侵蚀真实性的全新考验。

  也有一些文化题材纪录片坚持经典的纪实主义创作手法,值得关注。其中由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制作的《我在敦煌修文物》可视为现象级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该片借鉴影像人类学的创作模式,通过参与式观察、跟踪摄录,讲述发生在莫高窟的文物修复故事。B站出品的《文物守护人》通过文物大省山西的八组文物守护人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案例,反映人们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经历,展现其面对生活困境时重新找回初心的力量。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记录了清代沉船从发现到打捞、迁移的过程,引领观众感知上海的城市文化记忆,领略海洋文明、水下考古的历史人文之美。上述作品均向观众传播文物考古的价值,传递文物保护的意义,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

  在成熟的影视内容产业中,头部IP具有显著的整体拉动效应,纪录片也不例外。2024年,一系列国产纪录片IP将有新季上线。《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时隔六年后归来,将是本年度中国纪录片中值得关注的作品。近十多年来在中国纪录片市场,美食纪录片一直是最具号召力的题材类型。相关作品如过江之鲫,2024年各平台的IP续作中美食题材占据半壁江山。这均源于《舌尖上的中国》开启的现象级创新。其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题材的普适、画面的唯美和叙事的精巧,更在于通过美食对中国人与自然、与乡土的关系进行了诗意化、情感化表达,其间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寄托了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结和田园向往。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延续了共7集、每集50分钟的体例,从充满人情味、生活态的小切口深入主题,构建中国人饮与食的集体文化记忆,重温舌尖上的中国式温情。笔者了解到,和前三季有所不同的是,第四季将视线聚焦在当下中国人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七个时空场景,展现对食物的新认识、新观念、新审美。对于曾引起热烈反响的影像作品IP而言,一季比一季难度大,因为观众往往期望值高而包容度低,纪录片作品也不例外。这是第四季较为低调的原因。内容创新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观众应当以平常心迎接《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到来,或将感受到新意与惊喜。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的《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三季也令人期待。前两季播出后广受好评,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第三季共9集,将展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独特资源与迷人魅力。据该片编导透露,除了标志性国宝级动物外,摄制组还拍摄到了扭角羚、金丝猴、坡鹿、孔雀雉、山鹧鸪等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珍稀野生动物,有的极少在影像中出现,观众可大饱眼福。出品方希望,《我们的国家公园》系列纪录片能进一步展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成就,并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外传播IP。纪录片具有显著的公共教育功能,品相精致、富有视听感染力的自然生态纪录片更是进行国土教育、科普教育的理想载体,且能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被唤起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

  纪录片是国家话语和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职能。因此,以真实影像寻根家国印记亦需合作互鉴,需要他者视角的多元融入。

  2024年最大的国际合拍亮点,将是中法纪录片界的合作。法国是具有深厚底蕴的纪录片生产大国,也是“真实电影”流派的发源地,克里斯·马克、阿涅斯·瓦尔达、雅克·贝汉等法国大师在不同时代与中国建立了不解之缘。与法国纪录片界的合作,有利于增进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创作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在两国迎来建交60周年的大背景下,2024年一系列中国题材的中法纪录片合作项目将陆续推出,包括《中国奇妙之旅》《文明的荣光》《三星堆古老的城市》等。其中,反映中国乡村振兴成就的《中国奇妙之旅》已于春节期间播出,还将通过法国TV5 Monde电视台面向全球播出。在这批中法合作项目中,笔者最为关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法国ZED影视制作公司合拍的《文明的荣光》。该片将在岁月长河中寻觅那些见证早期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和经典瞬间,再现古老中国与欧洲文明的相遇,通过印刻在一件件文物珍藏背后的历史记忆,跨越时空讲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真诚故事。此外,中美合拍的《解密兵马俑:50年史诗旅程》《生命奇观》,中日合拍的《回家啦!熊猫公主香香》,中奥合拍的《帕米尔:亚洲之心》等,均是跨文化传播的优质题材。通过国际合拍实现文化转译、促进传受相通,已成为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

  从2024年的纪录片片单来观察,主流价值、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仍是创作的主脉和方向。各大媒体和制作机构融合运用纪实美学、演绎美学和技术美学的视听语言,注重挖掘各类题材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家国印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进程的影像史诗,展现广大民众为美好生活而勤勉奋斗的精神风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力求在合作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