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瞄准》90后新人导演挑大梁 别克:五百导演给足我创作空间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瞄准》90后新人导演挑大梁 别克:五百导演给足我创作空间

来源:羊城晚报2020-11-16 10: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别克(右一)给黄轩(左一)讲戏

  别克与陈赫

  黄轩与杨采钰再度合作

  付枚的表演颇抢镜

  由黄轩、陈赫领衔主演的热播年代剧《瞄准》即将在东方卫视收官。在播出期间,该剧凭借电影化拍剧手法、精致的服化道及置景、演员们的突破性表演引发观众热烈讨论。

  该剧的导演是凭借《白夜追凶》《心理罪》声名鹊起的五百和新生代导演别克。事实上,在《瞄准》之前,90后新人导演别克的履历表上只有一部时长27分钟的短片《拯救》。这么一个资历尚浅的新人导演挑大梁拍摄一部57集的长剧,头一回和大明星黄轩、陈赫、杨采钰等合作,别克的压力可想而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别克直言,他能拍摄《瞄准》多亏了五百的提携,而五百的信任更是给了他在拍摄中尝试创新的信心。为了让别克心无旁骛地拍摄,五百还帮他分担了很多拍摄之外的杂事,别克称:“多亏了他为我保驾护航。”

  五百在创作上给了我极大的空间

  别克与五百结缘,还是因为《拯救》。三年前,别克带着《拯救》参加了中韩青年微电影展并拿了大奖。也因此,他与“伯乐”五百相识了。别克说:“五百当时是中方评委,他很喜欢这个片子,跟我表达了未来合作的想法,我也向他表达了对于合作的期待。”之后,两人私下接触了两次,彼此的理念、性格很投机。突然有一天,五百把《瞄准》的剧本发给别克,“我看了剧本前几集,节奏特别好,是我喜欢的风格。我们就开始了这次合作。”别克说。

  这不是五百第一次与新生代导演合作。此前,为了提携新人,五百发起并成立了名为“弧光联盟”的影视人才组织,并与王伟联合执导了《画江湖之不良人》,与余庆合作执导了《古董局中局》,这次轮到别克了。

  在《瞄准》正式开拍前,五百就让别克敲定整部剧的方向、风格及调性,放手去创新。别克说:“他在创作上给了我极大的空间。比如我想参考《谍影重重》的感觉,他就会从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拍摄风格也会按照我的意思来做。”五百的放手,给了别克极大的信心,他表示:“国内有大批喜欢美剧、英剧、韩剧的观众,观众的内容接受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在创作上大胆突破是没有问题的。我决定在视听、节奏、影调上尽量营造电影感,回避传统年代剧的模式。而在内容表达上,《瞄准》也融合了谍战、城市狙击、生活剧等多种元素。”

  《瞄准》是分组进行拍摄的,对于别克的拍摄,五百也选择放手。别克称:“他看完我的短片,清楚我的能力。他不会教我怎么拍,非常尊重我的创作理念,而且我也不认为导演需要手把手教出来。”两位导演分工明确。别克说:“我会拍一些情节比较紧张的戏以及大部分的动作戏,例如医院暗杀、火车站枪战等,基本由我拍;五百导演拍文戏多一点。”

  两组拍摄同时进行,通过明确的工作计划表以及合理的统筹来确保风格的统一。别克以剧里国民党第十兵团原司令官唐思远起义失败被杀一幕为例说明:“那场戏是我们两个人合作拍完的。五百拍唐思远被叫到会议室、被打死那段,我拍唐思远死后廖杰上任那段……风格很统一,看起来像一个人拍的,统筹得很好。”

  遇到大牌明星不会再有心理负担

  《瞄准》讲述松江解放之初,王牌狙击手搭档“牧鱼”苏文谦(黄轩饰)与“水母”池铁城(陈赫饰),因信仰分歧而走上对立面,在一次次生死对决、信仰交锋中,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故事。该剧的场景呈现则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松江线,侧重表现百姓生活和城市狙击;一是衡州线,侧重表现前线战事和军事博弈。

  《瞄准》是一部标准的双男主结构剧,这意味着别克要同时接触两位明星级别男演员,这对于资历尚浅的他来说难免会感到压力。他回忆道:“我这个组先开机拍‘衡州线’,另一边,五百先拍的陈赫戏份。拍了一个月,等轮到我要拍陈赫的时候,紧张感瞬间来了。”

  好在,无论是陈赫,还是黄轩,都很支持别克。别克与陈赫合作的第一场戏发生在车里,当时水母暗杀组成员单棱(付枚饰)拿干洗过的西装给池铁城,准备跟他对话。别克发现陈赫的处理方式和自己构思的不一样:“我希望陈赫在表演上进行小调整,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我还是有点小紧张。我跟陈赫说了我的理解——单棱是你的手下,你在跟她说话的时候不一定要看她,因为你在琢磨接下来的事。”陈赫从善如流地调整了表达方式。

  黄轩同样听从了别克的“第一次”建议。别克说:“我第一次跟他拍,是火车站场景,同样是一场车内的戏。那场戏需要CG合成,演员要脑补场景。我跟黄轩详细解释故事线和走位,他听得非常认真。我们建立起非常良性的沟通。”

  有效沟通多了,彼此的信任也一点点建立起来了。“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也慢慢有了信心,跟他们能无阻碍地沟通,拍摄很顺利。”现在,别克和黄轩、陈赫成了好哥们儿:“我有时会去黄轩家喝酒,也会约陈赫出来喝酒。”

  有了这次经历,别克表示以后遇到大牌明星也不会有心理负担了:“刚开始合作,肯定需要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只要我把工作做好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毕竟把戏做好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只要专注在拍摄上,就不会有太多负担。”

  长剧节奏需要有上下起伏的变化

  播出期间,《瞄准》的服化道曾引起热议,剧中出现的步话机、传真机、游乐场以及各种高档服饰刷新了网友对年代剧的认知。别克拍胸脯表示,剧中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呈现的:“比如步话机,在二战时就有了。步话机后部有个按钮,通话时要拿到耳边,按着按钮说话。有些画面由于镜头角度问题,没有呈现到这个细节,可能会让观众误会。”

  该剧也被观众称为一场“时装秀”,西装、中山装、学生装、长袍马褂、旗袍、西式外套、西式裙装等,让人目不暇接,剧中擅长伪装成各种身份的女杀手单棱更是如超模般换了众多造型。不过,有细心的观众挑刺指出,剧情明明讲述6月初发生的故事,角色却穿上了秋装,这是为了服饰的美感而牺牲了背景的合理性吗?别克对此也进行了解释:“那时天气和现在有些不一样,会偏冷一些。当然,从美感上考虑,我们确实对一些服装款式作了细微的美化调整,让服装的形式感更强一些。”

  《瞄准》的总编剧黄晖曾获得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一手制作了《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爆款电视剧剧本。此次的《瞄准》剧本内容扎实,情节连贯性强,但观众发现一些单元的情节推进节奏有时快时慢的感觉。对此,别克表示,这是出于节奏调整的需要,“《瞄准》是一部长剧,叙事节奏不可能一直紧绷着。”他认为,一部电视剧的正常节奏需要经历上下起伏的过程,“要让观众既看到狙击戏的爽点,也要看到故事的人物走向,叙事节奏上就会有快有慢。”

  剧集播到后半段,黄轩饰演的苏文谦和杨采钰饰演的欧阳湘灵这对搭档突然出现了感情线,不少观众认为感情戏的出现有些突兀。别克直言:“原剧本就是这么写,我们没有做过多调整。我要做的就是把剧本的内容呈现出来。这个剧的剧情线特别紧密,如果作太大调整,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也对角色的CP走向表示理解:“短时间内,两个人经历过对决、交手、生死,产生情感也说得通。”记者龚卫锋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