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终极笔记”制片人蔡佳: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还原原著气质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终极笔记”制片人蔡佳: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还原原著气质

来源:北青网2020-12-28 11: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由爱奇艺出品,欢瑞世纪联合出品,灵河文化承制的《终极笔记》已经开播两周。该剧凭借剧中高度还原原著的“名场面”及节奏紧凑的剧情发展,收获粉丝及观众的一众好评,豆瓣最高评分达 7.2 分,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在骨朵、猫眼、Vlinkage 等多个数据平台位居首位。

  据悉,该剧总共 36 集,由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系列的《蛇沼鬼城》、《迷海归巢》、《阴山古楼》、《邛笼石影》四部原著改编而成。由李莅樱、白一骢任总制片人,席文松、蔡佳、李晓维任制片人,邹曦、马小刚、卫立洲联合执导,田良良、张鸢盎担任总编剧,曾舜晞、肖宇梁、哈妮克孜领衔主演,刘宇宁、范明、王劲松、刘雪华特邀主演,成方旭、刘昱晗主演。

  蔡佳阐释重现“名场面”的背后

  《终极笔记》的播出让不少沉寂多年的盗笔粉丝纷纷“现身”,化身自来水自发安利,甚至将其形容为“过年”。粉丝的狂欢来源于该剧对原著的高度还原,“铁三角”的感情及剧中频频出现的“名场面”令粉丝动容不已。甚至有媒体援引观众的评价,该剧是他们看过的“最佳盗笔系列改编剧”。曾获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网络影视单元“最佳制片人”、初心榜“五大青年创作型制片人”等荣誉、《终极笔记》制片人蔡佳表示,为更合理的还原原著气质,主创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剧本层面,光打磨剧本就耗时近两年的时间;而在视听语言设计的二次创作方面,仅本剧所涉及的概设图多达几百余张,服化道的设计更是严格落实原著 2004 年那个时代的风格,达到和谐统一。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原著,那放在 IP 改编剧面前的又一难题,是如何使所有主创都能理解透原著,还原出原著气质?对此,蔡佳表示,为达到主创团队对原著气质的统一认知,《终极笔记》的剧本围读显得尤为重要,但为了更好的保留原著气质,我们要求所有核心主创必须参与剧本围读,保证主创团队及演员能够认识理解盗笔世界中的每一个人物、场景和台词,尽最大努力给观众还原当年看书时的盗笔世界。

  制作抠细节 辗转多地实地取景

  众所周知,盗笔系列故事是虚构的,可是剧中的场景呈现又不能脱离实际,只有营造出符合原著叙述的真实感,方可让观众入局。为此,制作团队辗转西双版纳、曲靖、银川、无锡、横店五地拍摄,深入雨林和荒漠实地取景。谈到拍摄环境之艰苦,蔡佳深有感触,“这次的实景拍摄算是整个过程中比较难的地方,尤其是云南地区的拍摄,整个团队是真实地跋山涉水,十分辛苦。很多场景都在深山老林里,需要现场搭景现场拍摄,时间进度非常紧张,对我们制作团队的整体把握和配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部剧的成功,还在于细节的把握。显然该剧,不仅在剧情上还原原著,观众还发现主创团队在很多微小的细节上也十分下功夫,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发现的细节,点赞制作用心。对此,蔡佳谈到,“我们设计了很多像快递单号、小灵通、扫雷、小鸡内裤等等的细节,除了让大家感受到制作用心,更希望这些细节能让大家看得开心、看得温暖。”最后,在谈到做这部剧的初心,蔡佳坦诚地说道,“我们做这部剧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还原原著小说的整体气质,希望能让大家在看剧的同时,找到当年关着灯窝在被子里看小说的感觉。”

  据了解,该剧目前在爱奇艺热播中。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