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易烊千玺的疼痛里升腾出抚慰人心的力量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易烊千玺的疼痛里升腾出抚慰人心的力量

来源:文汇报2021-01-13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是还在筹拍中的脑瘫患者题材的《天竺公园》),与前作《滚蛋吧!肿瘤君》根据有真实原型的自传性漫画改编不同的是,这朵“小红花”纯然来源于虚构,似乎要更“好哭”一些。“生命三部曲”都关注疾病人群,生命之光通过疾病的折射,如同经过了透镜的扭曲、聚焦和成像,从一种乍一听不愿触碰的疼痛里,最终升腾出了对人心净化和抚慰的力量,在一种新鲜的边缘性里放大出普遍的共鸣感。

  “小红花”电影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还引起了广泛讨论,颇有“破圈”意味。究其原因,题材选择和主题开掘策略是一个前提。青春爱情和血缘亲情这些相对常规的题材在疾病伤痛这一透镜的折射下,散发出别样的光泽:生死别离很重,青春有时也很残酷,但从消沉到积极的人生态度转变,让疾病成为了生命可以承受之重,进而升华出“活出自我、抗争宿命”的主题。

  韦一航、马小远两个人物“不打不相识”,彼此温暖的青春成长、相互吐哺的爱情激励构成了影片的核心故事线。“另类”青春的内敛与张扬,爱情的发生发展、死亡给爱情带来的悲剧性,又让这条故事线呈现出丰富感和多样性——不是单一的爱情浪漫剧或青春成长轻喜剧,更不止是疼痛的残酷青春或爱情悲剧。应该说,这条核心故事线并不复杂,前提是“疾病”,也经由“疾病”让故事多彩,甚至还让观众获得了一种选择权与参与感——悲者哭,喜者笑。

  电影采取了充分铺展两个主人公各自家庭的策略,其对于两个家庭的呈现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自觉的。大量具有生活质感和情趣的细节在父子、母子、父女之间建构出来,特别是,父母对病患孩子的哺育与孩子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反哺,能唤起观众很大的共鸣。如果说,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多少还带有一些“童话”色彩的话,那么加上了家庭,现实主义的气息就浓烈了起来。不仅如此,电影情节由主人公的家庭向外做了进一步的延展,所谓“由己及人”。假发店老板、抗癌人物群像、医院中的父女、乃至一闪而过的更多的“正常人”都让情节更具有记忆点和话题性:假发店的那场聚餐、医院门口的那碗落款是女儿的外卖红烧牛肉面都处理得真挚感人。当然,这样的“三层故事”也会给叙事带来挑战,影片在次序节奏上不够好,剪辑也稍显散乱,原因可能也正在于此。

  题材、主题和情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影片在类型元素融合使用、类型感和作者性的平衡上做了一些创新。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观众能看到《滚蛋吧!肿瘤君》《山楂树》《抗癌的我》中“向死而生”的爱情悲喜剧的情节模式,也能看到类似《少年的你》中的残酷青春元素,相约上路的公路片段落,抑或《恋空》《情书》《泪光闪闪》等日本纯爱片的审美旨趣,甚至还有《地久天长》这样触及家庭和社会问题的现实厚重感。在这朵“小红花”里,爱情浪漫和残酷青春,喜剧与泪剧并不是简单地拼贴,而是围绕“归去来”般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有机组合在了一起,共同构成了这朵小红花的花瓣:“相遇-追逐-别离”“疏离-融入-独立”互为表里,被疾病戕害的生命在痛苦和失落中,经过“由身入脑”的理性和意志的强制性抗争,再“由脑入心”被唤起情感和心灵的力量,体验到包裹在离别死亡之下的宁静平和。

  与易烊千玺此前主演的《少年的你》相比,《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青春的残酷性不是来源于校园霸凌这样的“人祸”,而是更多由“天灾”意味的疾病造成,残酷的动因是中性的。同样是男女主人公在城市中的漫游,从陌生隔阂到相互取暖,《少年的你》有着内部抱团一致向外的人格化的对抗性,还有着“他人是地狱”般的存在困境;而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霸凌者”只是非人格的疾病,观众视野范围内并无“坏人”,韦一航、马小远的青春所背负的残酷性并不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而是命运。他们与外部世界虽偶有主观性的迁怒或者客观性的龃龉,但主基调还是和解的,他们自身最终也是平和的。

  与此匹配,在电影中,疾病这一透镜,折射生命之光而成“实像”时,采取的是聚焦的策略,在“身”“脑”“心”之间形成戏剧张力;通过幻想等超现实逻辑,又在成“虚像”的时候放大其感染力,与超越现实病痛的平行世界(比如那片美丽的湖水)联系在了一起,这不是消极的自我麻痹或者逃离,而是积极的梦想。在满足观众阅读期待的同时,作品还进行了有效的人文主题、空间场景和镜语系统的建构表达,具有“温和”的作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朵“小红花”又探索了中国当代电影类型融合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送你一朵小红花》吸引观众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演员的出色表演。两位父亲一位母亲的塑造不用多说,自然可信又具有个性,两位青年演员也给出了超越偶像明星的“真正的表演”,演员的表演甚至弥补了影片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刘浩存携《一秒钟》中出色表演的口碑,把马小远的突出特点和多面性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两部影片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反差也增添了观众对她的亲近和认同。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和《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反差也很明显,对人物理解和塑造却很准确,把疾病少年在社会中的对抗姿态与自我保护,在家庭中自己房间里的沉溺,在爱情中的拘谨与释放都表现得让人印象深刻,多场与父母和马小远的对手戏,特别是醉酒表白段落,十分出彩。剃光头(与《少年的你》的互文)、“一羊迁徙”(谐音梗)路遇印有红花的羊群等桥段,颇具偶像话题和出圈性。两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值得获得两朵“小红花”,对中国当下流量明星应该以及如何成为好演员具有示范性。

  应该说,电影文本的优劣是作品是否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内因,作品的宣发乃至更广义的市场传播,特别是文本与语境之间形成的 “场域结构”也很重要,可谓 “外因”。粉丝票房固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在当前语境中,本身似乎也具有了一种 “透镜折射”功能:一方面,如前所述,优秀的 “疾病电影”具有对观众的治愈功能,从痛感到快感的转化有着情感净化作用。另一方面,全球的新冠疫情形势和中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态势,也在社会潜意识和个体心理层面形成有关疾病的创伤记忆,以及战胜疾病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说,有关疾病的隐喻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代偿性阻碍,跨越了这个阻碍,我们就离家国同构的美好生活愿景更近了一步。不知道是不是正因为此,这朵“小红花”才在如此特殊的2020年终于过去、2021年终于到来的时候,如此受人待见。

  “小红花”,看上去微不足道,却承载着人们面对复杂世界时,孩子般的执拗和单纯,有需要被承认被关注的情感需求,也有超越了这种功利性的自我激励自我认同,这种“认真游戏”的“无功利的功利性”,很显然是具有审美感染力的。生命之光通过疾病这一透镜的折射,让这朵画在手背的“小红花”可以变成戴在胸前的“大红花”,或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衍生出花团锦簇的模样。

  (程波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