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重温热血传奇,唱响英雄颂歌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重温热血传奇,唱响英雄颂歌

来源:光明网2021-01-21 16: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大捷”在荧幕中的呈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鹿鸣影业有限公司承制的剧情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以下略为《热的雪》)于1月20日收官。它以剧情纪录片的形式,以抗美援朝经典战例为切入口,以大银幕的拍摄制作规格,全景式呈现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雄壮史诗。

  从1月15日开播至今,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观众跟随这部纪录片完成了一段独特而难忘的历史之旅,70多年前保家卫国伟大战争中的“抗美援朝精神”感人肺腑、直击人心。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重温热血传奇,唱响英雄颂歌

  人物内心独白凸显真实质感

  剧情纪录片不鲜见,但《热的血》开篇就打破了很多人心中对“纪录片”三个字的固囿印象。从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的内心独白切入,“我看了看手表,一种真正走进战争的心情,犹如江水那样翻滚起来。”用声音扮演形式出现的吴信泉旁白有着坚毅笃定的语调,将观众直接带回1950年10月22日晚8点20分那个平凡又伟大的时刻。

  这是剧情纪录片《热的血》在纪录片形态创新上一种大胆的尝试。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录和采访整理出“人物独白”,再选择合适的演员用声音扮演这一人物。用不同人物的旁白串起的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长津湖之战、铁原战斗、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如同六幅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而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奇袭白虎团团部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长津湖战斗中的迫击炮班战士杨德盛等人的内心独白,则如画龙点睛,让画作更加打动人心。

  这一新颖的呈现手段,在引人入胜的剧情中时刻凸显着纪录片的真实质感,让《热的血》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抒写出人物性格,带领观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真实感、贴近感层层叠加,平实的语言反衬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英雄壮举,一个个荡气回肠的音符穿透70余年漫长光阴,直抵人心。

  情景再现突破固有模式

  作为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经典战例的剧情纪录片,《热的血》有大量的情景再现。这些情景再现突破了传统的写意模式,同时在整体和细节上都牢牢把握住了历史还原的准确性和战争场面的真实性,让“演绎”的成分成为纪实的加分项。其中,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楷模,以及奇袭白虎团、铁原阻击战等经典事迹;也有大众相对陌生的李家发、赖永泽等指战员的感人故事。不论是在课本中读到过的文字,还是在新闻照片中看到过的形象,都通过情景再现变成生动真实且丰满流畅的影像画面,一方面实现了纪录片的真实与理性,另一方面让观众跟随情景再现产生情感共鸣。

  在这些呈现的影像背后,是上百人规模的专业影视剧组的主创配置、多位军事党史专家及学者逐字逐句的核实斟酌、挑选扮演者时对神形兼备的苛刻要求……从而使《热的血》最终突破了主流题材纪录片的模式禁锢,成就了纪实叙事美学的意象重构,打造出了一部对接环球视野的纪录片精品。

  视听效果向大银幕看齐

  作为一部新颖耐看的纪录片,《热的血》不仅在整体风格上打开了国内主流纪录片的新局面,更在视听效果上实现了突破。该片中的战争场景几乎达到七成,主创以4k50帧的制作规格还原了逼真的战场画面,在一部小荧幕作品中呈现出了大银幕的恢弘质感。

  在影像呈现上,《热的雪》既有着宏大的场面,又有大量的特写镜头,讲究的光影、大量的升格摄影和手持摄影的应用,使得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一幅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高级的审美享受。此外,层次丰富的音效、电影配乐般的背景音乐,都实现了感官层面的立体化、多元化触达,一方面推进剧情,另一方面牵动观众情绪,产生更多的情感流动和共鸣。

  正是这样的视听呈现,让不论是三所里战斗中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绝密急行军,还是长津湖之战里可歌可泣的60余位受冻牺牲的指战员,以及在方圆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创造了不朽传奇的志愿军将士,都更加生动鲜活,深入人心。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在这场伟大的胜利中,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冲锋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正义之师不畏强权的民族风骨和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2024-03-29 09:36
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分析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减缓地球的自转速度,以至于下一个闰秒将被推迟3年。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说:“融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自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2024-03-29 09:33
胡新立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生理性乳酸水平变化对机体代谢的意义,以及恶病质中骨骼肌萎缩与乳酸的直接关系。
2024-03-29 09:31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小林制药此前表示,该公司的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导致消费者出现肾功能不良状态的非预期成分。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
2024-03-29 09:22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试验任务。2023年12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将三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4-03-29 09:30
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
2024-03-29 08:38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已启用“冠状病毒网络”(CoViNet),以促进和协调全球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早准确地检测、监测和评估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其他可能新出现的冠状病毒。
2024-03-29 08:38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