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级响应》:记录英雄城市抗疫的日日夜夜
首页> 文娱频道> 光明V影评 > 正文

《一级响应》:记录英雄城市抗疫的日日夜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8 09: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近日,纪录片《一级响应》在东方卫视和湖北卫视同时播出。此次“湖北台+上海台”的合作模式,是全国性重大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有益实践。该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以普通民众为中心,全景式、多视角、深层次地展现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响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在网络上引发了民众广泛反响。

  《一级响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个体命运和宏大历史。一方面,纪录片以时间为叙事横轴,跨越疫情从发生、发展,到攻坚、胜利的全部过程,回溯那段于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日子;另一方面,以空间为叙事纵线,如同一份打赢疫情防控的备忘录,有机联结武汉与全国、全球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让武汉人的经历被记住,是这部纪录片创作的初衷。该片以月份为记录时间的刻度,记录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抗击疫情的日与夜。其中,《一月》疫情突如其来,国家层面正面响应、坚定阻止疫情扩散;《二月》个体志愿者加入、医院改造、多方援助抵达、方舱医院建立,全国人民同武汉一起共克时艰;《三月》疫情迎来拐点时刻,疫情防控中人民的努力开始迎来曙光;《四月》医疗队撤离、国家公祭、复工复产,开始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五月》普通人逐步从伤痛中走出、面对心理的重建,国家恢复日常,与国际社会交流抗疫经验。

  《一级响应》的优点在于采访翔实,具有史料价值,记录者站在了“离真相最近的地方”。纪录片的新闻使命,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该片运用蹲守纪实的方式,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努力采访到了核心事件核心场所的核心当事人,包括27名武汉地区早期不明原因肺炎患者,20余名武汉本地医生,以及赴武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疾控人员,立足武汉辐射全国战疫全貌,呈现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生动案例。如坚守在社区诊所岗位上以身殉职的七旬老人王兵,将消毒药水免费分装送给居民的小老板陈光明,志愿接送疑似病人的司机陶永信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重视生命、关爱家庭与社会的传统底蕴,以及疫情防控中人民的努力与胜利。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一级响应》就是这场人民战争的生动写照。作品多处使用来自普通民众用手机拍摄的素材。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初期人们的迷茫、市长热线中民众焦急的声音、医院重症室中亲如一家的医患关系与并肩作战的决心,以及这一场疫情中每一个个体的抗争过程。这些纪实的片段压缩了时空、拉近了距离,为我们再现了2020年初春武汉的全景,为我们找到了勇气的源头,充分展现在党和国家的高效领导下全社会遵守防疫科学规律、迅速达成社会共识、有力调动社会资源抗击疫情的真实影像。

  在这些百姓提供的一手素材中,《一级响应》捕捉到了人性的光芒,找到了中国人的浪漫与感性。志愿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会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拍宾馆窗外的风景;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路边隔离围栏开始出现一个个被剪开的洞,那个在围栏后,拉着小提琴的小卖部老板,为人们带来了心灵慰藉。记录悲伤,却不放大苦难。该片记录了个体守望相助的细节,将抗疫一线中的人民形象立了起来,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级响应”有了坚实的支点。

   “真诚沟通是战胜疫情的法宝。”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这句话体现了纪录片的关键词。谣言使得人类对抗公共危机的效率大大降低,舆情有时是另一次疫情。这一场疫情的“疫”,不只是来源于新冠病毒,更为复杂的,是在人类与病毒战斗之外被搅动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复杂的世界格局。所以,战疫不只是消灭患者身体里的病毒,更是要回归到常态下防控和发展的平衡。

  在疫情的阴影下,国际舆论场阴谋论与谣言四起。为了探索真相,记录者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深入华南海鲜市场、金银潭医院、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重要场所,采访了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医院院长与医护工作者、P4实验室团队等,直面核心事件,试图重现彼时的全貌。我们看到,那些连夜作战的武汉科学家们在听到有阴谋论暗指新冠病毒是实验室泄漏的消息后,流下气愤的泪水;钟南山等专家第一时间赴武汉调研后,担忧春运可能带来的扩散,连夜向政府汇报。面对国际上质疑的声音,《一级响应》以事实为基础,描述了中国抗疫的答卷,作出了正面理性的回答。

  疫情期间上海、湖北两地的省级广播电视台这场不分你我的合作,也体现了信任的力量。从拍摄创意到现场执行,两地的媒体人整合调动资源、打破机制壁垒,展开了紧密协作。该片的主创团队是高口碑纪录片《人间世》的团队,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擅长对中国人精神特质的极致探索,以及对普通民众细致入微的人文观察;而湖北电视台则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与对武汉的深深热爱,展现在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责任与情感交融,时代脉搏与个体心声同频共振。《一级响应》既是对疫情的响应,也是对时代和民众的回答。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既精准展现了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又如此贴近武汉的气质,是后疫情时期激励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这部纪录片也是我国广电系统响应全国性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14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外方嘉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4-10-11 10:12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