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来源:央视网2021-05-05 18: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典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在于其蕴含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引领人们在诗与歌的碰撞中,追寻代代相传的英雄记忆,感受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精神动能。

  5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八点档,节目将播出第十期。杨洪基首次与乃万跨界合作,通过融合美声与说唱的创新演绎令在场观众耳目一新;白举纲以刚柔并济的方式,燃情唱响林则徐笔下的十六字对联;赵照改编杜甫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唱出一代“诗圣”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沙宝亮用清亮深远的嗓音演绎《沧浪行》,与屈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野孩子乐队温情演唱一曲《浪淘沙》,将黄河两岸人们平淡的坚守娓娓道来。

  80岁杨洪基与95后乃万跨界合作 美声与说唱碰撞重温长征路

  作为《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多次唱响这首老歌的杨洪基,来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再次重温这段经典旋律,带领众人回顾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四渡赤水的历程。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80岁的杨洪基还邀请到一位年轻的搭档,他与“95后”乃万跨界合作,合唱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滚烫的青春》。这首歌别出心裁地将美声与说唱结合在一起,既高亢浑厚,又充满活力与激情。两位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传唱人,站在同一个舞台唱响长征精神,这样的“爷孙对话”让廖昌永感叹:“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传承。”

  另外,在节目现场,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通过连线,向大家讲述红军战士送给奶奶“半条被子”的故事。当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并对她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来看你,我们一定会买一床崭新的被子给你。”徐解秀老人这一等,就是50多年,直到离世前,老人还不忘对子孙说:“我就是好想她们了。”

  白举纲演绎16字对联震撼人心 赵照唱响杜甫经历的“暴风雨”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首次登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白举纲,以刚柔并济的方式唱响《百川千仞》。这首作品改编自林则徐所写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虽然只有短短十六个字,但在现代音乐和民族乐器的碰撞下,却有着气吞山河的视听效果,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也得以直抵人心。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传唱过不少经典作品的赵照,此次选择演绎杜甫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以往的低吟浅唱,这一次赵照在娓娓叙事之余,还以极具张力的演绎,唱出了杜甫经历过的“暴风雨”。即使“床头屋漏无干处”,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仍然心忧天下,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出了他超脱个人的家国情怀。

  沙宝亮唱响《沧浪行》对话屈原 野孩子乐队柔情吟唱别样黄河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用自己一生书写的一句话。两千多年以后,沙宝亮站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唱响由《楚辞•渔父》改编的《沧浪行》,在亦梦亦醒之间,与屈原“隔空对话”。沙宝亮认为,这首《楚辞•渔父》通过呈现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塑造了两个非常鲜明的形象,也展示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伴随《沧浪行》充满力量感的旋律,人们得以走近矢志不渝的屈原,被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

杨洪基与乃万“爷孙对话”致敬英雄 白举纲唱16字对联燃动全场

  首次登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野孩子乐队,一开口便将观众拉进民歌的温暖海洋。他们用舒缓曲风咏唱的《浪淘沙》,融入了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传统民歌“花儿”,呈现出壮阔黄河的柔情一面。千年以前,刘禹锡挥笔写下《浪淘沙•其一》,将万 里黄河的气势雄浑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野孩子乐队用全新的演绎,传递出诗词蕴含的震撼力量,让人感受到黄河两岸的人们千百年来的平凡坚守。

  在创新升级的“3D沉浸式”音乐体验下,观众只需戴上耳机,就能倾听历史回响,与英雄精神产生共鸣。更多精彩,尽在5月5日晚八点档,《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邀您一起浸享诗词,传唱经典,致敬英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