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来源:光明网2021-05-13 15: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正在北京开展,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受邀展演剧目,将于5月22日至23日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行业巨擘强强联手:佟睿睿罗怀臻再度合作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汇集国内舞台创作顶尖精英力量组成主创团队,由国内戏剧、舞剧剧本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与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佟睿睿担任总编导,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音乐制作人三宝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国内顶尖舞美设计大师、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舞美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大河之源》是导演佟睿睿与编剧罗怀臻继大获好评的舞剧《朱鹮》之后第二次联手创作,自诞生之初已备受瞩目。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舞剧《大河之源》也是佟睿睿导演原创生态舞剧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从《朱鹮》到《大河之源》,佟睿睿导演从女性导演视角出发,启用女舞者饰演灵动的朱鹮与机警的雪豹,不断致力于打造更丰富的舞台女性形象。她所展现的不是女舞者的柔美纤细,而是过硬的身体控制力与强大的舞台张力,是真正的女性之美。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探寻大河之美:三赴黄河源头

  河流,生命的永恒隐喻,正是“中华水塔”三江源,孕育了华夏儿女。长江、黄河、澜沧江,这里是三大水系发源地;湖泊、雪山、冰川,这里是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这里有世界高海拔地区种类最多的生灵。大河自此处浩荡奔涌,生命在这里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的故事就发生于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区,主创团队先后三次前往黄河源头及河湟地区采风,观察当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地域文化及其民族特色,广泛收集创作素材,才完成了最终的文本创作。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再现大河之殇: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远古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人与动物的强烈对比,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叙事者“我”带领观众见证了巡山队队长扎西为保护雪豹而牺牲的英勇事迹,以一条明确的线索串联起剧中的人物、广袤的山脉河流与形形色色的生灵。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剧中“扎西”这一角色的人物原型,正是20世纪90年代为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1994年1月18日,他与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时惨遭歹徒袭击。杰桑·索南达杰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先后查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8个,牺牲时年仅40岁。

  前有杰桑·索南达杰以血肉之躯捍卫珍稀动物,今有三江源森警巡护队策马跨雪山保卫生态环境。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舞剧《大河之源》并不专注于讲述某个人的故事,而是赋予剧中每一个角色不同的象征意义和使命,所有人物关系最终扭结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片壮美与危机并存的辽阔土地上,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每个用力奔跑的生命都熠熠闪光。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守护大河之源:万物有灵且休戚与共

  在舞剧《大河之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许不是四位人类主角,而是一只身手矫健的“雪豹”,它在人类第一次踏上高原时被屠杀,又在现代社会再次死于盗猎者的枪下。编导创作了多段形态逼真的雪豹独舞、动物群舞,以及雪豹与扎西互动的双人舞,通过具象化的表达,展现高原生灵曾面对的屠戮及濒临灭绝的困境。

  这一角色不只是某一只雪豹,也不止代表雪豹这一物种,而是代表着从古至今,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过的所有生灵。观众可以在舞剧《大河之源》的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不可分割,从而获得对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的崭新思考。

  生命之河,历久弥新,大河不息,故事永存。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剧照摄影:粟国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