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喜儿”与上海的不解情缘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喜儿”与上海的不解情缘

来源:新民晚报2021-05-27 10: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955年,成立仅7年的松山芭蕾舞团,在创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的坚持下,顶着重重压力,将中国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改编搬上芭蕾舞的舞台。作品在日本首演获得空前反响,连加座都卖光,白毛女的悲惨命运深深打动了日本观众。而主创兼主演松山树子,也就此成为日本芭蕾舞台上第一个“喜儿”。

  同年,松山树子受邀访问中国。10月1日,在国庆晚宴上,周恩来总理把松山树子以及中国的田华、王昆介绍给与会嘉宾,他说:“诸位,今天有日本的‘白毛女’松山树子女士光临,而且这里还有中国的‘白毛女’,我荣幸地把她们介绍给各位。田华是电影‘喜儿’,王昆是歌剧‘喜儿’,松山树子是芭蕾舞‘喜儿’,你们是中日友谊的象征。”

  1972年,上海舞剧团(即上海舞校《白毛女》剧组)赴日本公演《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的情景。此时正值中日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上海舞剧团的访日演出得到了松山芭蕾舞团的鼎力支持。清水正夫全程陪同,并向其开放全部练功场地。他还特意留起一把大胡子,说“不亲眼见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就不把胡子刮掉”。

  为防右翼分子扔燃烧弹,清水正夫的儿子清水哲太郎和儿媳森下洋子等芭蕾演员都穿着《白毛女》中的演出服,化好妆,戴着手套,提着浸过水的毛毯,等在后台,以防发生意外及时补救。为了答谢松山芭蕾舞团,上海舞剧团向他们赠送了《白毛女》全剧的录音、服装、头饰、道具等。代表团回国后,周总理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反复强调要感谢清水正夫、松山树子和松山芭蕾舞团为中日友好作出的贡献。

  长达半个多世纪,芭蕾舞剧《白毛女》为中日两国的友谊架起坚实的艺术桥梁。清水哲太郎曾接受采访说:“芭蕾舞剧《白毛女》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但或许日本人来表演会具有另一种意义。从我父母开始,我们一直怀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让中国观众检验一下,我们的演绎能否表达出我们的心情。”

  两个“喜儿”相拥

  2017年5月23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松山芭蕾舞团的新编《白毛女》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松山树子的儿媳、69岁的森下洋子穿戴着当年周总理亲手赠送的“白毛女”舞衣和发套,饱含激情地跳满全场。轻盈飘逸的舞姿、极具张力的表演,让这个日本“喜儿”赢得全场长达2分钟的掌声。

  新编《白毛女》是在原本独幕舞剧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丰富,也是松山芭蕾舞团的接棒者——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之子清水哲太郎和儿媳森下洋子,为完成父母的心愿而做的努力。2010年,他们专门邀请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等前往日本,帮助整理、创排,上海芭蕾舞团更无偿提供了该剧的有关版权。

  新编《白毛女》最大不同在于舞台上不只一个“喜儿”,而是有一群“喜儿”。森下洋子说,正是许许多多“喜儿”的苦难,组成了人类的历史;又是从这些“喜儿”的梦想中,诞生了人类的后代,“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

  首演当晚谢幕后,中国芭蕾舞《白毛女》第一代“喜儿”扮演者石钟琴、第一代“大春”扮演者凌桂明上台为森下洋子献上祝福,两个“喜儿”深情拥抱,留下了难忘的一瞬。森下洋子激动地说:“在上海演《白毛女》,意义很是不同,这里是诞生全本《白毛女》的地方,我们跳得更好,才能面对观众更挑剔、更高要求的眼光。”虽然早就跨越了芭蕾舞女演员的职业生命年限,森下洋子丝毫没有“退场”之意,她笑说:“大家不用担心,哪怕有一天我不跳了,日本‘喜儿’也不会消失,《白毛女》我们会一直演下去。”记者朱渊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