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炸圈背后,《端午奇妙游》做对了什么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炸圈背后,《端午奇妙游》做对了什么

来源:文汇报2021-06-17 09: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河南卫视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仿佛再现建安才子曹植名篇《洛神赋》的景象。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近日,河南卫视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尤其是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仿佛再现建安才子曹植名篇《洛神赋》的景象,又呼应了端午祈愿的民俗。这场电视荧屏“奇妙游”由《祈》《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丽人行》7个节目组成,共历时41分钟。截至目前,《端午奇妙游》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过35亿,48小时内19次登上热搜榜,视频播放量也已破亿。

  短短4个月里,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祈》等“爆款”创意节目不断刷屏,不仅形成了独具韵味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也推动河南文化旅游再上新台阶。据携程近日发布的端午出行数据,今年郑州首次入围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榜单,曾经不算热门的河南博物院也成为“网红”打卡点。

  专家认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以守正出奇的当代演绎,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使之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从《唐宫夜宴》到《祈》,创作团队不曾简单堆砌文化符号,没有盲目追求宏大排场,而是精心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寻求与广大观众的共鸣,以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动人心魄的视觉“奇观”背后,是创新与匠心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祈》的表演者何灏浩化身“洛神”惊艳登场,她娉婷袅娜又不乏刚劲力度的绝美舞姿令观众心驰神往。荧屏上,每一帧画面浑然天成、养眼润心,展现出超现实的梦境之美,似乎随便截图都能当作电脑壁纸。虽然《祈》之舞较难在实体舞台空间再现,但电视艺术大胆突破创作惯性思维,营造出了动人心魄的视觉“奇观”。

  “神作”“奇观”的诞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主创团队秉持匠心精神,打造出富有创意的传统文化精品。《祈》的舞蹈编创经过数轮修改,动作由唐代仕女的细碎慵懒变为“飞天神女”的大开大合,并以水和光为主体制作出美轮美奂的背景。据节目组透露,《祈》按分镜头剧本渐次推进,每次拍摄时表演者都要先沉到水底,在摄影助理的帮助下铺好衣服的纱,再等导演下水开机开拍——哪怕只拍10秒钟镜头,团队都要花上很长的准备时间。

  “水下舞蹈这条路很孤独,我不是天才,只能默默努力。”何灏浩6岁学游泳,曾是一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如今已从事水下舞蹈行业5年多。即便如此,《祈》的拍摄过程仍异常艰辛,水下舞蹈的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水中睁眼的适应性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锤炼。

  《祈》全片1分54秒,真实拍摄时间约30个小时。水下动作不能拖泥带水,但凡有一点卡顿或表情没到位都要重拍,运气好的话至少两条,如果纱缠得非常严重,就需要拍五六次。排练和拍摄过程中,何灏浩必须长时间泡在5米深的泳池里,披着6米长的披帛,为克服浮力还佩戴了10公斤的配重。因每隔50秒换气一次,表演者得反反复复下水;摄影助理在水里泡了三天,毛细血管破裂,不断流鼻血;由于长期浸泡,许多摄制组成员还发生了失温、耳压逆向堵塞等问题。

  创新从来不简单,《端午奇妙游》亦是如此。为了40多分钟的节目呈现,7个摄制组赴8个取景地,进行了20多天密集拍摄。导演陈佳说,仅《祈》最后一次拍摄的素材就足有30G,光上传网盘就花了三四个小时。

  节日综艺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可亲可感可触

  河南素有“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的盛名,如今通过新颖有效的大众传播手段,再次闯进了年轻人的视野。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今年春节,一群娇憨灵动的“唐朝小妞”凭借“爆款”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舞蹈在妆容、服饰等方面还原唐三彩乐舞俑的形态,并通过虚实相接的舞台科技将灵动舞姿和国宝国潮融入,拉近了当代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此后,河南卫视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用“动画IP”形式串联节目,融入河南文旅元素,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端午奇妙游》则创新采用“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个“唐小妹”的视角,延展出交错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今年我们的主题思路就是‘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系列,之后还有七夕、中秋和重阳,最后是2022年春晚。”陈佳透露。

  与偏重呈现地方文旅特色的前作相比,《端午奇妙游》用奇思妙想将电视节目与赛龙舟、采草药、挂艾草等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联系,使艺术创作更具深邃丰厚的人文情怀,让观众通过电视综艺追思先贤,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龙舟祭》以端午前夕祭祀盛景为题,融合了舞蹈、杂技、鼓乐等元素;《唐印》将傀儡戏与舞蹈巧妙结合,带给观众新奇的视听享受;《医圣传人》将悬壶济世的大医风骨娓娓道来,展现中医文化魅力……互联网思维与科技手段赋能,电视综艺创新呈现方式,融入多种潮流元素,让珍贵文物和古朴文化穿越历史长河、穿透荧屏隔阂,走进千家万户。

  中华文化璀璨辉煌,传承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精神。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从传统文化和精神原乡中找寻内心的安宁与滋养。只要破解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密码,切中当下大众审美的需求,它就能再度绽放迷人光彩。专家认为,我国许多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应当沉下心来立足本土,深度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潜力,运用创新表达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地方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吸引力。赓续传统、与时俱进,让古老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可亲、可感、可触。(记者宣晶)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