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叛逆者》临近收官 朱一龙:全员抠细节,努力没白费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叛逆者》临近收官 朱一龙:全员抠细节,努力没白费

来源:羊城晚报2021-06-25 09: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临近收官,《叛逆者》在豆瓣依然有8.3分,这个评分来自超过16万网友的综合评价。“剧情、逻辑、剪辑、表演都在线”“一部尊重观众智商的谍战剧”“导演和编剧是细节控吗,感觉剧情好多伏笔”“等一部这样好的谍战剧好久了”……开播以来,该剧口碑持续发酵,热度不断攀升,围绕演员演技、剧情走向、制作细节的讨论多次登上网络热搜榜。

  《叛逆者》根据作家畀愚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林楠笙、朱怡贞等热血爱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员的指引下坚持理想、寻求救国道路,同时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该剧目前正在CCTV-8、爱奇艺热播中,本周末(6月26日)将率先在爱奇艺迎来会员收官,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角色们将走向何方?一向有啥说啥的朱一龙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只是抿嘴一笑:“我们拍摄了好几版结局,我也不知道最后呈现的是哪一版,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追剧

  细节铺垫令人回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也有剑拔弩张的各方势力。畀愚的原著小说为故事奠定了扎实的剧情逻辑和人物设定,剧集开场画面从滴水的门洞切入,下着雨的夜、未关灯的车、未拔掉的车钥匙、排列成队的身影、审讯室里传来的声音……一句台词都没有,仅是场景的切换就营造出谍战剧紧张肃杀的氛围。

  整部剧都延续了这种叙事风格,不靠字幕、没有旁白,通过气氛烘托、演员表演等来传达剧情。剧中处处有铺垫,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比如第一集里,林楠笙在干部培训班时和左秋明是好友,二人一起训练、在考核中互相帮助,简短的篇幅就表现出二人深厚的感情和彼此的信任。临别时左秋明说了一句“只要我们还在一条路上,我们终究会相逢的”,彼时或许只是在表达二人的真挚友情,待左秋明共产党员的身份揭晓,并且指引着林楠笙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去回味那句临别赠言,其意义不言自明。

  除了为伏笔铺垫服务,该剧对细节的注重还体现在严谨的逻辑上。林楠笙进入警备状态时,掏出手枪、打开保险一气呵成,警备状态解除后也有明显的关闭保险动作,而后才将枪收入枪套中;为了防止玻璃被击碎落地发出的声响给敌人以警示,特工在射击前会在玻璃上贴胶布……就连林楠笙为什么给上海来的领导拿《申报》、顾慎言跟书店老板传递暗语时为何选择扫叶山房版《世说新语》的设定,都能经得起推敲,被网友们誉为“一部尊重观众智商的谍战剧”!

  流量戏骨相得益彰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近年来的谍战戏大多走“流量+戏骨”路线。《叛逆者》就遵循这样的人物设定和剧情发展:人气颇高的青年演员朱一龙扮演新人特工林楠笙,围绕在他身边的是王志文、李强等老戏骨,以及王阳、张子贤等中生代实力派,他们或正或邪,都在林楠笙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剧集播出期间,王志文就因“连眼袋都是戏”登上了热搜。他扮演的顾慎言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的共产党人,代号“邮差”,是林楠笙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顾慎言表面上爱财圆滑、与世无争、不思进取,实则扮猪吃老虎,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是在查探消息。王志文的表演自然细腻,节奏感把握到位,与角色高度契合,令人信服。顾慎言决定牺牲自己时与林楠笙的一番对话,彰显出超强的情绪把控力和台词功底,这场戏也让王志文圈粉无数。

  采访

  改形象贴近角色

  朱一龙说,第一次看到《叛逆者》的剧本时就被吸引了:“故事扎实、层次丰富,人物也非常丰满,每个人物都特别出彩,组成了一幅难得的人物群像。”剧中,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是一个涉世未深、心怀善良的年轻人,起初是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的一名新人特工,在顾慎言、朱怡贞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在朱一龙看来,林楠笙就是那个年代热血青年的缩影,“那时许多年轻人有着报国之心,他们不想随波逐流,所以想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尽自己所能去保护人民,保护自己深爱的国家”。

  为了演好林楠笙,朱一龙运动瘦身、节食减重,还剪了短发。他表示:“外形上面的变化是服务于角色的,我觉得角色需要这样,就毫不犹豫作出改变。”瘦并不代表弱,朱一龙还增强了体能训练,训练出贴合林楠笙军人身份的体貌状态,拍枪战戏、爆破戏时也更令人信服。

  朱一龙说:“林楠笙这个人很真实。他的成长变化,他内心的纠结与痛苦,他对光明的追逐和坚定的信仰等,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能量。这种真实感可以带着我沉浸到角色里面。我相信他是真实存在过的,他的优点、缺点都是那么鲜明,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跟他一起活在了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有了切实的感受。”

  沉浸式表演获赞

  《叛逆者》中,林楠笙经历了从新人特工到优秀共产党员的转变,眼神的变化至关重要。这一方面,朱一龙的表现再次获得肯定。他坦言:“我必须尽可能多地去感受角色,理解林楠笙的状态。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他有着不同的状态。眼神是根据当下的环境、面对的对手自然流露出来的。”

  第34集里,顾慎言选择牺牲自己保全组织。当林楠笙看到顾慎言被乱枪打死时,从抿嘴忍泪到崩溃大哭,朱一龙用一场一镜到底的哭戏,层次递进地传递出林楠笙的悲痛。对于哭戏的拍摄,朱一龙说:“这部戏里确实很多哭戏,还有一些情绪戏,拍这些戏不能提前设置好要怎么演。我更多地是进入人物之后,在当下那个场景里去自然感受。林楠笙感受到了什么,我就表现出来。”

  经历过的感受,比如悲伤,可以自然流露,没经历过的感受呢?先前的剧情里,有一段林楠笙肺部被子弹穿透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戏,虚弱的病态、沉闷的喘息声等细腻表演,让很多观众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林楠笙的疼痛。朱一龙称,为了找到林楠笙受伤憔悴的状态,他两天没有睡觉,还专门找来讲尘肺病的纪录片看,去学习模仿肺部不适的喘息声。

  沉浸式的表演让朱一龙杀青后也久久不能平复。“陪林楠笙走的这一路,整个过程心情都很难平复。杀青那一天,我的感觉就是要逃离戏里的状态,逃离那个年代,因为那个年代的每个人都太压抑了。真的要特别感谢这些无名英雄、战士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去拼搏、去牺牲,他们一直在追逐阳光。”

  抠细节没有白费

  “跟王老师对戏就是爽!”朱一龙说到的王老师,就是老戏骨王志文。和王志文拍第一场对手戏之前,朱一龙很紧张,但开拍之后只觉得很踏实:“第一次跟王老师合作肯定会紧张,但接触之后发现,王老师带给你的能量、信任感和尊重,让你在戏里面敢于无限地去尝试,敢于抛出当下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和想法,以及一些下意识的东西,因为王老师一定会给你更好的反应。”

  林楠笙和朱怡贞的情感关系始终牵动着追剧观众的心。此番也是朱一龙和朱怡贞扮演者童瑶的第一次合作。两人默契十足、互飙演技,贡献了四手联弹、同时中弹等名场面。朱一龙回忆说:“这次和童瑶老师的合作也非常开心,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想办法,希望能更细腻地去诠释两个人物的关系变化,展现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

  朱一龙说,《叛逆者》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全员都是“细节控”,一个道具、一句台词、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开门关门的动作,大家都愿意反复细抠,希望用更多、更丰富的表达,带给观众更多信息。“我觉得现在的观众也特别棒,大家在表演过程中抠的细节,有些是很细小的地方,观众都能感受得到,并且把它解读出来,真的非常棒!”记者王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狮舞闹新春

  • 春节假期川西冰雪游火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