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丁柳元:做好自己的事,感染周围的人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丁柳元:做好自己的事,感染周围的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7-06 11: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从影以来,丁柳元主演了40多部主旋律影视作品。她饰演过杨开慧、贺子珍、江姐、汪霞、龚全珍等众多女性角色,90%以上的作品都在央视一套和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

  与此同时,丁柳元还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党员。她说,能与这些红色经典在荧屏中“相遇”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塑造角色的那段时间,你会高度浓缩地把她的三四十年的日子经过一遍,在这些人生、历史的关键时刻,她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她如何取舍?理解了抉择背后的理由,你就理解了这个人物的伟大,这本身就是汲取营养的过程。”

  焦裕禄女儿:“你让我看到了当年妈妈的影子”

  这种理解的背后,意味着艰苦的努力。丁柳元评价自己“天赋并不高”,所以常常要用笨办法,拍摄前泡图书馆搜集书籍史料、钻研角色,是演员的必要功课。

  7月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中,丁柳元出演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焦书记的女儿焦守云一直跟组,丁柳元一有机会就向她询问徐俊雅的故事。“她曾经给我讲了一个细节,‘妈妈每年过春节包饺子都不让别人包,她包完了以后就蒙头大睡,不过节、也不一起吃饺子。别人以为她是在睡觉,其实她是在痛哭’。她哭完了睡,睡完了又哭,因为她太想念自己的丈夫了。”

  拍摄焦裕禄弥留之际的场景时,丁柳元真实感受到了徐俊雅的悲痛,心情沉重到连续多日失眠、体重迅速下降,“最后吃安眠药,从半片吃到三片都不行,还是睡不着。”到了后来,丁柳元眼睛凹陷,嘴上起泡、翻着皮儿,完成了最艰难的一场戏,“她知道焦裕禄即将要离开人世,在病房的走廊外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看了丁柳元的表演,焦守云拉着她的手说:“你让我看到了当年妈妈的影子。”

  为塑造江姐关掉手机连续40多天钻研剧本

  为了塑造“江姐”这一形象,丁柳元关掉手机,连续40多天专心研读剧本、史料和文学作品。她为自己绘制了一张“江姐”年表,对当时所有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能如数家珍。她几次去红岩纪念馆、“江姐”牺牲地,寻找“江姐”当年的影子,她甚至会体验“江姐”受刑的感觉……

  即便如此,有些时候还需要特定时候的顿悟。《江姐》中有一段情节,“江姐”看见二十几岁的狱友受刑回来,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周围的人围拢着她,默默哭泣。当时丁柳元的处理是紧紧握着狱友的手,无声地流着泪。大家都觉得这样演绎没问题,但一位导演私下找到她,只说了一句“柳元,她是‘江姐’啊。”

  “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哭出来了,我说我知道了。”那天,丁柳元在洗手间嚎啕痛哭了很久。“我哭出来的是属于丁柳元的脆弱,那里包含了对狱友的同情,对‘江姐’那代人遭遇的同情和愤怒,但这种情感是不应该属于‘江姐’的。”

  导演的一句话让她领悟了“江姐”之所以为“江姐”的原因。“江竹筠在党内的位置并不高,资历也不深,牺牲时刚刚29岁,这样一个年轻人为什么在狱中被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称之为姐?那一定是因为她在狱中的表现带给了同志们力量和温暖,她身上不该有丁柳元的脆弱,或者是她已经把脆弱深藏起来,不会让人感受到了。”

  于是,正式拍摄时,丁柳元调整了自己的演绎。“江姐”默默无言,但目光坚定温暖。“后来,有人对我说‘柳元不容易,20多岁能演得这么成熟、这么坚定。’但我说,我的成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我真正把自己的脆弱消化掉了,然后抵达了江竹筠的内心。”

  “这种塑造过程会很艰难,也会备受折磨,因为我是在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每走一步你都要在内心把自己撕碎,然后重新拼成角色的样子。这种重塑的过程又让我窃喜,如果你能在三四个月的时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抵达这些人物的内心甚至和她们融为一体,那你得到的营养是无可限量的。这些人物的闪光品质,像拼图一样,拼成了我想要的我。”

  丁柳元和于蓝老师

  对话

  入党后对艺术生涯影响很大,多年来坚持演红色人物

  北青报:庆祝建党百年,您最近在忙什么?

  丁柳元: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今年我参演的几部作品将陆续推出,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比如刚刚播完的电视剧《中流击水》《百炼成钢》,以及7月公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此期间,我还参与了很多党史学习类以及文化节目的录制。这些活动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去参与,我觉得这是我的义务。

  北青报:入党对于您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生涯有什么影响?

  丁柳元:作为演员而言,入党与否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剧组里面,你如果只是一名演员,当你累到极点、体力不支可能会有惰性。但如果你是党员,这是不被允许的,你会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准备更充分,你会要求自己更敬业。这些要求不是口号也不是概念,都是深植于血液之中的。

  你问我为什么要演“江姐”,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重拍红色经典,是因为以前拍摄的作品不够好吗?不是。而是因为时代需要我们不断重读、不断理解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很多时候你可以苟且地活下来,但这些共产党人宁愿抛弃自己的幸福和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不会经历生死考验,可还是要不断进行人生选择,你如何取舍,你选择和什么人交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的十字路口,你需要正确的观念指引自己,这就是重拍红色经典的意义。

  回归演员这个行业,选择角色时,你考虑更多的是片酬还是内心的需求?有人说,柳元啊,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演红色人物。我想说的是,我并没有咬牙坚持着,我只是选择了与我内心契合度更高的角色。演绎这些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因为这些角色的某一点能在某一时刻激活我的一些内在品质,我也因此碰触了这些优秀的灵魂,这是我最珍惜的。

  创作要深入生活,每个角色都尽200%的努力

  北青报:在文艺领域里有没有您很钦佩的共产党员?

  丁柳元:比如于蓝老师。于蓝老师在《烈火中永生》饰演了“江姐”。演江姐前,我向她请教, “‘于蓝老师,我要演‘江姐’了,剧组让我看《烈火中永生》学习,但我没学,您不会怪我吧。’老人特别风轻云淡地说‘柳元,你不用去看,你不用学我。’只要你用心了,你一定会创造出来属于你自己的、观众认可的角色。”

  这简简单单两句话,其实是提出了对表演艺术创作的要求:一是要深入生活、贴近人物,再一个是个性化的独特表达。这两条要求成了我表演的准则。我创作其实也并不高产,但是每一个角色我都会尽200%的努力,把我的理解表达出去。

  再比如田华老师。在一次全军演讲比赛中,我的演讲主题就是《我的老妈是党的女儿》。为什么我要写田华老师,因为她是我们八一演员剧团的老团长,后来我也有幸成为了团长。还因为我们曾在戏中搭档母女。她给我讲了很多她小时候的事。她说,当时她听说村里来了一支部队对老百姓特别好,她就跟着走了。可她只有八九岁,部队觉得她太小了,派人送她回村,到了村口才发现全村都被烧了。田华老师跟我说,“如果我没跟部队走,那我也死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田华”,你能想象他们这代人对党的感情有多深、多真挚吗?

  这种对党的深情又内化成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田华老师今年93岁了,一生拒拍广告,这是她做人的守则。她爱人生病住院,在301医院大门口,很多人看见,她有时候会等在一个水果摊前——35元一盒草莓,她舍不得买,她嫌贵。她要等到太阳快落山,人家半价她才买。你说我们怎么能不为之感动,这些清清贫贫、坦坦荡荡的人,大写的人!我真的是感觉自己特别幸运,能够在他们中间长大。

  北青报:作为一个党员,为了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丁柳元:我现在是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从协会的角度,我认为应该完善我们的行业规范,更重要的则是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给我们起到了榜样作用,这点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应该做好自己的事,然后感染我周围的人,力所能及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一点点的温暖。(记者 祖薇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