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

来源:新华社2021-07-09 10: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6月29日,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91岁高龄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当时内心无比激动!多么熟悉的音乐,在建党百年时庄严奏响!”鹤发童颜的他沉稳地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红毯上,微笑着向周围挥手致意。

  《红旗颂》这样“炼”成

  【35岁首创,54载磨砺】

  中国北京,天安门城楼,风展红旗如画。

  为了创作,他到造船厂生产一线体验生活,看到新中国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豪情万丈,为《红旗颂》又增添了奋发有力的进行曲节奏。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旗颂》首演54年后,最终宣布定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杰出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电影音乐创作和配乐工作者。从拉小提琴,到掌握多门乐器,成为作曲家,尽管精通西洋交响乐,吕其明始终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红色基因化作“音乐密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对吕其明来说,这也是激励他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

  【15岁在老乡家昏暗的油灯下入党】

  1945年的一个夏夜,在新四军某师驻扎地,在老乡家昏暗的油灯下,吕其明与另外两名少年一同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对着因陋就简自制而成的一面党旗庄严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一直觉得我是幸存者,我更要坚持下去,为党和人民办事,一辈子就是创作音乐,给老百姓听。”他说。

  【《红旗颂》中也有对父亲的思念】

  影响吕其明一生走革命道路的不仅是英年早逝的同伴,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革命烈士吕惠生。“父亲把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旗颂》讴歌党和人民,讴歌先烈,其中也有对我父亲的思念。”吕其明说。

  英雄的“红旗”再出发

  【活到老,奉献到老】

  在吕其明眼中,搞艺术要有奉献精神。多年前,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邀请他为纪念馆谱曲,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他以一个普通党员和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到纪念馆瞻仰学习,坚持每天写作十几个小时,半年后《雨花祭》诞生。

  【《红旗颂》管乐版问世】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据说全国有上万支业余铜管乐队正在翘首期盼我们这本《红旗颂》管乐版总谱和分谱,还要配录整首曲目,这很重要。”吕其明在“七一”前夕告诉记者。“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党和人民创作!”老人眼中透出坚毅和执着。

  据新华社上海7月7日电 许晓青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