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1-08-12 15: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由中宣部电影局、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点影片”《1921》票房突破5亿,位列2021年上映的历史题材影片票房之首;同时,影片票房也超过黄建新导演参与打造的“建字三部曲”。《1921》7月也已在香港与澳门上映,并进行了蒙语版与藏语版的放映,影片由腾讯影业、上影集团、三次元影业、中影股份、华夏电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出品。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上映期间,影片10次问鼎票房日冠,上座率、场均人次在内的各项数据均领跑七一档;口碑方面,猫眼与淘票票评分分别达到9.4与9.2,“把革命拍出了诗意,拍到了人们心里”,“看到最后眼泪止不住,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切身体会到了建党的意义和伟大”等好评不断。这些观影感悟可谓献给党的百岁生日最好的祝福,想必这也是拍摄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正片画面)

  曾参与打造过“建字三部曲”的黄建新导演此次再进行主旋律作品创作时,试图去世界各地寻找不曾在银幕上呈现过的史料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日本警视厅的档案馆中发现了一条“谍战线”。当以全景式的国际视角将这条线索演绎出来时,获得了众多党史研究专家的认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沈传亮对《1921》中挖掘到的史实细节感到惊喜,“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并表示“《1921》背后对中共元年的诠释,包括电影挖掘了很多历史的细节,让很多专家都自叹不如。”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正片画面)

  好评如潮 各平台热度居高不下,两代青年实现精神共振

  电影《1921》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引发了各类人群的话题讨论。多元的话题,正得益于影片丰富的内涵,“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让21世纪的年轻人看到百年前的先辈如何用青春热血换了如今的幸福安宁;“黄轩倪妮对手戏泪崩”“张颂文为还原角色滚泥地”等等,展现了观众们对演员们的认可,黄轩、倪妮演绎的“建党夫妻”呈现了革命时期的爱情,两人即兴演绎的部分让很多观众湿了眼眶;而话题“含泪看完《1921》” 则概括了很多观众共同的观影感受,当片尾放完、灯光亮起时,很多人仍然泛红潮湿的眼眶展示了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感动与对这些先辈们的景仰。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正片画面)

  “那个年代的人真诚又充满智慧,李达、王会悟这对共同为理想奋斗的伉俪很难不让人羡慕”,“是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等这些来自观众的声音,充分表现了当下青年人与百年前的先辈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共振。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正片画面)

  在影像中触摸历史的温度,致敬伟大精神

  作为一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电影,《1921》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叙事细节的丰富,在拍摄上也采用了更为现代、更为青春的基调,使其在一众历史片中独树一帜,青春感与热血感扑面而来。电影中黄轩饰演的李达为同为湖南的老乡接风洗尘,于是片中便有了在弄堂里吃饭的情节。三人就像那个年代的“老上海”一般,在弄堂里支起小桌子,桌上是剧组考究过的地道上海时令菜,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和还原史实的细节,再次拉近了先辈和我们的距离。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正片画面)

  影片对于细节的深耕与人物的刻画也获得了众多认可。《学习时报》资深编辑张丹丹对主旋律影视非常有研究和心得,看完电影《1921》,她表示:“总书记前一段时间集体学习的时候讲‘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以往主旋律的影片可信、可敬两点做的很好,但是可爱非常难。但我看《1921》先辈的形象,这三者都是具备的。我看了以后所有人物形象给我的感受都非常可爱。”

《1921》票房破5亿 青年观众从片中汲取先辈力量

  (电影《1921》北京首映礼)

  红色路演遍踏初心之地传承革命精神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电影触摸历史温度,影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走过了诸多红色地标与高校。今年5月,电影《1921》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同溯建党初心。电影上映首日,秉承初心,黄建新导演携15位主创重回“一大”会址,举办了首映仪式。路演途中,主创团队走过延安、西柏坡、长沙、武汉、重庆、北京等地,沿着这条中国崛起之路追寻百年初心,传递影片红色精神。

  影片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出品,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寰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七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津阅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文映像(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联合出品。(张楠)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