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好声音”到“新声音”,不妨留给新作多点沉淀时间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从“好声音”到“新声音”,不妨留给新作多点沉淀时间

来源:文汇报2021-08-17 09: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明日创作计划》行至第五年,亦将寻找挖掘新一代的原创音乐创作人才作为己任。

  音乐综艺《2021中国好声音》《明日创作计划》近日相继开播,人们发现:这一季,两档节目不约而同地主打音乐原生力,不少新人歌手带着他们的原创歌曲亮相舞台。这无疑为华语乐坛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过节目效果多少打了些折扣——新人歌手演绎的原创歌曲少了一些“鼓动人心”的记忆点,两档节目暂时还没有形成现象级的“爆款”。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听众审美不断提高的体现——随着各大平台演唱节目的井喷,人们对“好声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特色不够鲜明,将会很难得到认可。另一方面,能一下子“火”起来的音乐新作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当新人名不见经传时。事实上,过去曾蒙尘的好歌,经由他人翻唱或在眼下社交平台传播而重新翻红,并非孤例。因而,不妨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眼下音乐综艺中的新人,也给更多新作沉淀成金曲的时间。

  音乐新人带着原创作品前来,却被观众嫌弃“让人记不住”

  十年前,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最初,它是一档主打选手唱功的综艺。以第一季为例,很多风格鲜明的歌者粉墨登场——具有独特摇滚范儿的梁博,把民族风格融入流行音乐的吉克隽逸,台风独特的吴莫愁,还有金志文、张玮、多亮、金池、张赫宣、袁娅维等,个个唱功了得。当节目行至第十年,随着越来越多老歌被演绎成不同版本,为了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中国好声音》开始逐步尝试挖掘原创作品,以期拓展国内音乐界的生命力。

  愿望是美好的,这却让一部分曾经的“好声音”忠实观众感到不适应。“节目组难道不知道前两季能火是因为什么吗?不仅选手出色,而且选的歌大部分是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有网友在某评分网站上这样犀利留言。

  事实上,节目首秀阶段已近尾声,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两位选手,均是翻唱别人的歌。22岁的伍珂玥用粤语翻唱梅艳芳的《蔓珠莎华》,她的中低音沉稳且充满辨识度,在歌曲处理上没有刻意模仿原唱。当舞台灯光散落,她略带沙哑的声线、细腻的咬字和一颦一笑都充盈着复古韵味,被网友称赞“自带故事感和氛围感”。王泓昊演唱了白举纲的《阿尔兹海默的爱》,他有着深沉的声音、充满共情力的演唱,以及对低音和高音成熟的处理能力。

  相比之下,虽然新疆选手Step.jad依加凭借一首原创R&B曲目《都不懂》让八个导师都为之“转身”,名叫时尚的选手以三首风格各异的原创作品《尽快伤害》《在那么多人之中》《反正》征服了现场观众,而更多带着原创作品前来的歌手,却被观众嫌弃“让人记不住”。

  “新声音”难获即时认可,但或蕴藏中国音乐的未来

  无独有偶,行至第五年的《明日创作计划》,亦将寻找挖掘新一代的原创音乐创作人才作为己任,展示不同地域“野生野长”的原生态音乐风格,呈现生动的本土青年文化音乐图鉴。

  然而,相比“新声音”,不少网友认为现有金曲更能引发共鸣。回首过往走红的音乐综艺选手,不乏靠翻唱“出圈”的,比如陈冰演唱了五月天的《盛夏光年》,徐歌阳演唱逃跑计划乐队的《一万次悲伤》,周深演唱了齐豫的《欢颜》……

  不能否认,新人的原创新作想要获得听众共鸣,难度也要比对金曲进行“二度加工”大得多。早在2015年,歌手苏运莹曾带来自己创作的《野子》参加《中国好歌曲》。该作品有着美妙旋律和诗意歌词,歌者情感表达真挚、声线充满爆发力。就算是这样一首佳作,在亮相节目的最初也没有马上爆红。但好作品和优秀的音乐人终究是会发光的——通过《中国好声音》晨悠组合青春逼人的翻唱,很多人知道了《野子》这首歌;之后凭借参加另一档综艺《我是歌手》,苏运莹本人的创作才华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业内专家指出,推新人新作或许会暂时损失掉节目的一部分流量,但从长远来看,对音乐生态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这些新生的原创作品里,也许蕴藏着中国乐坛未来的希望,它们经过打磨和沉淀,也有成为明日金曲的可能——前提是,这些作品是被用心谱写、制作和演绎的,以及有更多平台愿意为它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记者姜方)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职业技能人才“比武秀艺”

  • 河南滑县:麦种田里抢收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