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随“中国第一旅游博主”来一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霞客行”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随“中国第一旅游博主”来一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霞客行”

来源:央视网2021-09-05 14: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今天,不少人都在讨论: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旅游达人”?

  孔子周游列国,张骞凿空丝路,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众多祖先用双脚写下伟大的传奇——但很多旅游爱好者也许并不知道,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源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癸丑之三月晦,即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以此为起点,徐霞客历经三十余年的行走,与自然为伍,以实证为言,著成现存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使我国地理学进入到了近代地理学的新阶段,还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看中国的一双眼睛。

  在那个山高路远的年代,是什么激发了徐霞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求索之心?他又因何拥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鸿鹄之志?

  9月5日(本周日)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在央视综合频道迎来第八期。节目将识读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之作《徐霞客游记》,它以徐霞客探寻长江源头的过程为主线,拟定了“高山如父,江河如母”的创作路线,希望带领观众在荡气回肠的“霞客行”中,感受这位千古奇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以足为誓,以笔带心

  “中国第一旅游博主”非徐霞客莫属

  为什么说“中国第一旅游博主”非徐霞客莫属?相信看完本期《典籍里的中国》,观众们一定会获得心悦诚服的答案。

  从22岁启程,到54岁辞世,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考察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无论条件多么恶劣,身体多么疲劳,他都坚持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下海量珍贵游记资料,经季梦良等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陈庆江表示,《徐霞客游记》和徐霞客的人生轨迹紧密相连:“第一个板块,他在青壮年时期二十多年的时间当中,问奇于名山大川,撰写的一共是十七篇;第二个板块,是徐霞客晚年的‘万里遐征’,占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大约四分之三,西南‘万里遐征’以一种扫描的方式,对他所到各地的地质地貌、风俗人情等等,进行了详细、丰富、准确的描述和记载,尤其是徐霞客对中国南方、西南地区广大岩溶地貌的考察和记述,比欧洲早了130多年,这个可是了不起。”

  今天,许多观众了解徐霞客,源于中学课本中的《游天台山日记》和《游雁宕山日记》等篇目。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游记中,他“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见武夷山“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写九鲤湖的瀑布“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观太和山的榔梅树“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如此令人身临其境的一手游记,若是放在当下,必将吸引无数人跟着文字去旅行。

  徐霞客是旅行家、探险家,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随手转发正能量”的环保理念倡导者。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孙靖国表示:“在游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山川的热爱。有的地方滥砍滥伐,造成童山秃岭,他痛心不已;相反,对于一些植树造林、恢复生态、营造美好自然环境的行为,他大加赞赏。徐霞客曾说‘此身乃山川之身’,他提出了‘人和自然需要和谐共处’的观念和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相符的。”

  “万里遐征”,今朝梦圆

  喝到长江源之水的徐霞客连呼“真甜”

  徐霞客一生走入山水,考察江河,不断纠正旧志书中的很多错误,“探寻长江正源”这一壮举,在后世更是传为佳话。

  《尚书·禹贡》里记载着“岷山导江”的说法,后人将其误解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在没有现代地理学测绘手段的年代,徐霞客凭双脚行走、双眼观测,敢于纠正前人讹误,更正长江的正源为金沙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他在《溯江纪源》中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在《典籍里的中国》看来,徐霞客探寻长江源头的过程,代表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寻根溯源。

  徐霞客晚年的西南“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行经多省,路程三万余里,遇盗、绝粮、涉险、腿疾等无数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他的心志,直到在云南双腿俱废,“病足不良于行”。这场伟大而悲壮的行走,成就了徐霞客游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它也将在本期《典籍里的中国》里被浓墨重彩地呈现。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说:“他自己身患重病,两条腿都废了。好多人都跟他讲,说你回家吧,不要再走下去了,这时候徐霞客拿出一把铁锨,说‘何处不可埋吾骨耶’,哪个地方不能埋下我这把老骨头?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大志向,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豪迈与理想,而在交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它已经成为了“说走就走”的生活方式。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后世流转”环节中,徐霞客、季梦良在“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陪伴下穿越到现代中国,了解了“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高铁出行,还去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品尝了令他们魂牵梦绕的华夏母亲河源头之水。

  当喜极而泣的徐霞客发出“甜,真甜”的感叹,撒贝宁代表后世子孙,向他献上由衷的敬意:“先生,您未走完的路,我们会继续前行!”

  看到这里,主持人王嘉宁非常激动:“我相信,徐霞客先生这一口长江水喝的一定是甜到了心窝里!”孙靖国同样万分感慨:“这三百多年来,一代代的学者们勘测大地、丈量山河,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日新月异。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中国学人求实探索的精神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描绘更壮丽的山河。”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

  换个角度感受“游必有方”的亲情之爱

  徐霞客能够矢志不渝地走向远方,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诲和鼓舞。父爱如山,让他朝碧海而暮苍梧;母爱如河,让他行万里而心中有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种格局高远的亲情之爱,也将成为本期《典籍里的中国》里极为动人的部分。

  古人说“霞客之奇,孺人成之”,孺人即是徐霞客的母亲。在徐霞客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导他“丈夫要志在四海”,如果守在家里,那是篱笆围起来的小鸡、马鞍束缚住的小马,是没有出息的。徐霞客22岁那年,母亲亲手为他制远游冠,希望他完成自己的理想。为了表明对他的支持,母亲在80岁高龄的时候,还专门和徐霞客一道寄身山水。在母亲去世之后,徐霞客开启了他在人生最后阶段的那一次“万里遐征”。

  在节目中饰演徐霞客母亲的奚美娟表示:“徐霞客之所以完成了他的壮举,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他的母亲,她是一位非常智慧的中国传统女性。”饰演徐霞客的贾一平对母子情深的戏份极为触动,他说:“有一场戏的规定情景是母亲去世了,我很怀念她,戏剧的展现形式是母亲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然后我袒露心声,那是情感很充沛的一场戏。”

  今天,想要走得远、走得快、走得勤都很容易,但徐霞客身上那股心向远方的坚定、追寻真理的勇气、热爱自然的情怀,依然是我们的榜样。

  华夏山水养育一代又一代的儿女,高山如父,江河如母,待我们开启下一次“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远行之时,但愿也能带上这样一抹烟霞之气,壮游四方!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