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来源:光明网2021-09-23 14: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时隔将近两年,《圆桌派》第五季终于开播了!窦文涛、马未都、许子东、陈晓卿、周轶君……又可以看到这群有趣的文化人围坐聊天。第五季首期嘉宾除了窦文涛、马未都和许子东这三位“老朋友”,邓亚萍首次受邀出席。当期谈话的主题是“心战”,作为拿下过18个世界冠军,曾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世界第一的“大心脏”魔王级运动员,没有谁比她更适合谈这个了。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邓亚萍复盘许昕刘诗雯奥运丢金原因,乒乓球运动允许百花齐放

  由优酷与三人行文化联合出品的《圆桌派》第五季仍是延续了窦文涛轻抛观点穿针引线、其他三位嘉宾无剧本、不设防的聊天,这一经典模式。不同的是,由于邓亚萍的加入,话题一开始就引到了本届东京奥运会牵动国民心绪的乒乓球比赛。针对本届奥运会许昕和刘诗雯混双不敌水谷隼和伊藤美诚这一战,邓亚萍进行了现场详细复盘,每一个关键球的解读似乎都如临赛场。邓亚萍认为,总体来看许昕和刘诗雯准备得很充分,开局轻松领先。但因为他们一路打来都比较顺遂,而水谷隼和伊藤美诚则是一直搏杀,所以在后者追击反杀后,前者容易乱了节奏。对于网友们高涨的情绪,许子东也从运动发展的格局,提出伊藤美诚这样的对手存在,客观来说对乒乓球发展是有贡献的。许久未露面的“马爷”马未都依旧保持着“犀利”本色,他一阵见血的指出, “我们应该宽泛一点看待世界对运动的态度,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个路数发球,乒乓球运动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一众新朋老友就一个话题分别从多个侧面解读,观点不断碰撞,网友弹幕连连留言“熟悉的《圆桌派》又回来了”。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想赢又不能想着赢,邓亚萍支招窦文涛如何战胜“目的性颤抖”

  本期节目还提到全新议题“如何克服目的性颤抖”。窦文涛用缝衣服时的针眼来比喻,“你越是对准针眼,手越是会抖动,这就是目的性颤抖,你越是不在意反而越容易对准。”窦文涛觉得在各行各业中都会出现这种“目的性颤抖”,就像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越是想赢越是容易“目的性颤抖”。可是如何战胜这种“目的性颤抖”并非易事,邓亚萍结合多年赛场经验为窦文涛解惑,“不想赢是不可能的,但也要学会暂时放下,在比赛时专注于每一个过程,不放过每一分,而不是想着最后的11分,你自然而然就会忘记紧张。”嘉宾也指出这种关注于过程忘记结果的状态其实反映的是心流理论(Flow),也就是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往往因为太过于专注而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同时也没有了自我评价的意识。窦文涛认为“天才就是有集中于一点的能力”,赛场上的邓亚萍无疑体验过很多次这种心流,就像马未都所说“按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有如神助。”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从赛场到生活,把议题的范围更扩大到生活的多个侧面,正是《圆桌派》广受欢迎的一大特色。据悉,为了让网友更多的可以加入讨论,本次圆桌派还创新的开设了微博、抖音、知乎、头条等专区,让广大观众和网友可以在各个平台都能找到观点的抒发口。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豆瓣高分专业户,文化访谈节目为何叫好又叫座

  作为“综N代”中的常青树,《圆桌派》也将在今年10月28日迎来开播五周年的纪念日。这档由做了近20年聊天节目的窦文涛携手优酷人文推出了一档主打“和文化人侃文化,跟会聊天的聊天”的文化访谈节目,一直以一桌四人,谈天说地,活色生香,成为观众烦躁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五年来,无数文化访谈节目涌入观众视野,但《圆桌派》却依然能够独领风骚。第五季未回归之时,观众不断在社交平台呼唤,“等的望眼欲穿”、“想念窦文涛的谈话节目”…… 据悉,虽然时隔两年才回归,但观众的热情不减,放出预告片就在优酷收获了10万余人的预约,弹幕更是被“在线催更”的信息覆满。

“圆桌派”第五季回归 邓亚萍解读乒乓奥运风云

  作为《圆桌派》IP的出品方,优酷人文在人文纪实内容上也一直是领头羊的地位,除了原有经典IP之外,近年来还在进一步革新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延展话题、赋予深度,题材的新颖,品类的齐全,为年轻观众营造了丰富的人文世界。比如以马未都、鲁豫、白岩松、窦文涛、张绍刚、梁冬等多位名人为核心的文化“名人堂”矩阵的持续推出,并选取全新形式满足观众需求。始终从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真实情况出发,持续击中用户内心,缓解焦虑,输出新鲜感。

  《圆桌派》第五季9月23日起每周四00:00优酷全网独播,继续看窦文涛和新老朋友天南地北深度畅聊!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