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平之舟》展“舰行万里守卫和平”国之担当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和平之舟》展“舰行万里守卫和平”国之担当

来源:文汇报2021-11-09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和平之舟》展“舰行万里守卫和平”国之担当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茫茫海上,一艘飘扬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医院船便是航行万里、践行使命的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

  以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为原型的电视剧《和平之舟》正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首播即登顶收视榜。该剧由中央电视台、海军政治工作部等联合出品,讲述海上医院船官兵履行国家使命、赴海外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谱写英雄群像,弘扬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

  白色船身,身披红十字,“和平方舟”也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亲切地称作“大白船”“中国之舟”。剧中有句台词道出了这艘医院船“舰行万里守卫和平”的国之担当,“不管我们的船驶向何方,我们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中国’。”

《和平之舟》展“舰行万里守卫和平”国之担当

  以“军旅+医疗”的融合题材,讲述当代中国故事

  《和平之舟》的故事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上级将护航编队的军医张渡航火速调入海上医院船“和平方舟”。跟随张渡航执行任务的轨迹,荧屏上将展开商船遇险、跨国救灾、抗击病毒、海外反恐等篇章。

  手术与子弹、救援与反恐,极具反差的画面在剧中交织而行。国产剧的谱系里,1997年播出的《红十字方队》曾以一群军医的成长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央视再讲“军旅+医疗”的融合题材,剧情随时代更进一步,将是一则崭新的当代中国故事——血与火的考验中,不仅有个体的成长,更彰显国家担当;和平年代的出生入死中,不止于讴歌人民军队的热血燃情,更弘扬中国之舟为和平而生、向和平而去的理念,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乐章。

  剧作的原型——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可谓深入人心。这艘有着“时代楷模”荣誉的医院船于2008年12月入列,舷号866,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制式远洋医院船。自入列以来,“和平方舟”的浪花掠过三大洋,足迹远赴六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中,这是一支最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它也行遍祖国海疆,保障演习护航,在向海图强的浪潮中,“和平方舟”是不可或缺的远洋卫勤力量。因此,拍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担当与博大情怀,是电视剧的题中应有之义。

  《和平之舟》由曹盾执导、冯骥编剧,陈坤、张天爱领衔主演,张萌、尹昉特别出演,余皑磊、王强、赵魏主演。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电视艺术中心的编剧,冯骥此前的作品还包括电影《红海行动》。这一回以34集电视剧的篇幅展开海上故事,编剧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营救感染鼠疫的“菲尔”号货轮,在公海勇斗“优雅”号商船贩毒分子,赴威利进行台风灾后救援,开展“万里海疆行”为西沙海战老兵和海岛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赴非洲国家抗击传染病……这些不同维度的故事将艺术化地呈现“和平方舟”十多年来遍及五洲四海、开展军事外交的壮美航迹,生动刻画出海军官兵播撒仁心大爱、传播和平友谊的动人形象。

《和平之舟》展“舰行万里守卫和平”国之担当

  以情感浓郁的群像戏,刻画人民海军为国远行的温暖航迹

  “和平方舟”医院船满载着技术精湛的中国军医以及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远航万里。宏大主题要在人心中柔软落地,《和平之舟》在塑造硬核的军事戏份、医疗救援情节的同时,也从事实出发、融入浓郁的情感戏。

  剧中有几段情节可见端倪。疫情肆虐的非洲,当地人带着些许不可思议发出感慨:“你们从中国跑来给我们看病,还免费?!”风灾过后,一位外国友人用中文真诚地感谢医院船“雪中送炭”。从难以理解到学会了中文成语,外国友人的态度转变是医者用仁心仁术换回的馈赠,是建立在赤诚相待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更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海军官兵传递出的中国人民的浓情厚谊。

  剧作也将视野投向“和平方舟”回国后的生活场景,以此观照军医张渡航、路阳,船长吴志方,政委叶南,海上医院院长孙诚海以及蛟龙队员高奇等人的内心世界。比如孙诚海父女之间将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女儿对军人父亲有着无限的崇拜与爱戴,但在父亲心底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惶恐”,“我最怕的是,你突然就长大了”。对于常年为国远行的人民海军而言,亲情与忠诚不能两全,是他们心底最真的遗憾。但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们的取舍又是从来这般无悔。

  主创团队希望,《和平之舟》里穿行在硬朗戏份间的浓郁情感,能让观众从人之常情度量出人民海军对祖国的热爱、对使命的忠诚。作者:王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加紧生产

  • 广西强化防汛备汛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