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300年前的钢琴 弹莫扎特是什么感觉?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用300年前的钢琴 弹莫扎特是什么感觉?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11-12 10: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全新厂牌“聆听寂静”携手早期钢琴演奏家汪月含推出的首张全新专辑《莫扎特:幻想与回旋》于11月11日发行。专辑收录了莫扎特为钢琴创作的3首幻想曲与2首回旋曲,都是由汪月含在1805年安东·瓦尔特钢琴复刻琴上演奏完成的。

  复刻1805年瓦尔特钢琴录专辑

  提到钢琴,几乎无人不晓,而说到早期钢琴,了解的人并不多。作为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获得钢琴演奏和早期键盘乐器演奏双专业硕士学位的演奏家,汪月含对早期钢琴颇有研究。据她介绍,早期钢琴最早是在1700年被发明出来的,但真正流行起来要到18世纪中期。

  提到早期钢琴,不能绕过的一个人就是安东·瓦尔特,他是古典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制琴师之一,他的琴深受莫扎特、贝多芬等钢琴家的喜爱。莫扎特在1782年得到了一台瓦尔特钢琴之后,从此它成为莫扎特公开演奏会的唯一用琴。而专辑《莫扎特:幻想与回旋》中汪月含演奏的钢琴,就是由现代制琴大师Paul McNulty根据瓦尔特早期钢琴复刻而来的。

  早期钢琴音域更窄、琴弦更细

  汪月含介绍:“相比现代钢琴来说,早期钢琴的音域更窄,琴弦更细,因为演奏的距离更近,所以声音更轻。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演奏需要吸纳更多的受众,因此钢琴的音域也变得更广,琴弦更粗,声音也更洪亮和饱满。”也因此,给本次专辑的录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古典音乐录音师、制作人冯汉英负责此次《莫扎特:幻想与回旋》专辑的录制工作,他曾和傅聪、郎朗、王羽佳、陈萨、盛原等著名钢琴家合作过,对于现代钢琴非常熟悉,但录制早期钢琴还是头一遭。为了更好地体现早期钢琴的音色,冯汉英做了很多调整,“现代钢琴对应的是一个大的演奏空间,早期钢琴演奏的场所要小很多,观众与琴的距离也更近,所以在录音的时候话筒的位置要更近。与此同时,话筒的型号也不一样,需要更能体现出早期钢琴柔和的音色。”

  将早期钢琴的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

  出生于武汉的汪月含3岁与钢琴结缘,后来考进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从2006年开始追随钢琴家盛原学习,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印第安纳大学在研究早期音乐方面非常厉害,在选修了早期音乐的课程后,喜欢刨根问底的汪月含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头扎进了历史的长河里。“每天都有新鲜的知识进来。”回忆起这段时间,汪月含眼里闪着光,“这个领域真是越深入越喜欢。”

  虽然当时在国内还是非常冷门的领域,但汪月含对于早期钢琴和历史演奏法的热情最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毕业回国时,提前一年从捷克订购的早期钢琴也抵达了国内,汪月含在国内推广早期钢琴的计划也拉开了序幕。如何让早期钢琴被更多的中国观众认知?汪月含带着她的早期钢琴辗转不同城市,举办音乐会、开展讲座活动,希望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早期钢琴。为了打破乐器运输导致的地域限制,她录制剪辑关于早期钢琴的视频放在网络上,与更多人共享。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供图/汪月含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