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奏长河京韵 绘古都风华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奏长河京韵 绘古都风华

来源:人民日报2021-11-15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核心阅读

  交响乐、京剧、合唱跨界融合,音乐与舞台视觉相结合,带领观众走近千年大运河……前不久,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京上演。《京城大运河》首次聚焦于大运河北京段,以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讲述京城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呈现北京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现传统气韵与中国气派。

  水波为曲,桨帆当歌,舞台被装饰成一艘乘风远航的漕船,一场关于千年大运河的旅程由此开启……前不久,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北京上演,巡演也随之启动。

  贯通古今文化

  探寻京城大运河的故事

  通过交响乐、京剧、合唱的跨界融合,《京城大运河》带领观众探寻京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故事,展开悠悠大运河的画卷。

  《京城大运河》整部演出分为序曲、《一支塔影见通州》《天上的星星郭守敬》《漂来的北京城》《致敬大运河》5部分,通过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以套曲形式表现每一部分的主题。比如第一乐章《一支塔影见通州》,就通过不同曲调展现了通州漕运码头、验粮楼、张家湾、通州号子等场景。

  “每首曲目所表达的内容、意境、意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艺术的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也自然蕴含其中。”编剧李东才认为:“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既要有历史沧桑感,又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一个阔大宏伟、汪洋恣肆、具有深厚历史感和强烈现实感的套曲结构。”

  舞台上,《京城大运河》以“船帆”为意象营造了多媒体大屏幕。大屏幕模拟运河上的帆起帆落,形成层叠有序的舞台空间感。同时,字幕配合打出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为观众描摹古往今来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的景象,也让人们领略到丰富的舞台视觉魅力和当代审美趣味。舞台导演孔洁说,《京城大运河》舞台呈现以音乐和唱段为主体、其他手段为辅助,“开头处需要用艺术手段很快把观众带入规定情境,结尾处要体现致敬大运河的崇高感。”

  在艺术表现上,《京城大运河》综合舞美、灯光、多媒体等多种舞台元素共同呈现。“希望利用现代化的舞美手段营造更加直接的视觉形象,且不失传统京剧场景表达的趣味和品质。”舞美设计丁丁说。

  “《京城大运河》有古今文化的融合,有中外艺术形式的贯通,还有传统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边界的打破和交融。”看完演出,北京大学学生刘义涵意犹未尽。

  融合京剧交响

  展现传统气韵中国气派

  作为一部京剧交响套曲,如何能既展现京剧,又不同于戏曲舞台上的京剧?如何能通过交响乐彰显传统气韵、中国气派?

  “一船春风载二黄,燃灯塔下系缆桩。”剧中一段老生唱词道出了北京通惠河所流淌的文化基因。《京城大运河》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通过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抒写京城大运河风貌,带领观众走近千年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京城大运河》让现实题材以一种中西融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李飚说。

  作曲杨乃林介绍,《京城大运河》采用传统京剧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特点的声腔及呈现方式,结合运河号子、运河两岸及北京地区的民歌、说唱、戏曲等音乐素材,以交响套曲的结构和多声部音乐写作思维进行音乐、唱腔的全新艺术构思与创作,凸显大运河千年文化的沧桑巨变,用音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大运河历史画卷。值得一提的是,谭孝曾、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朱强、陈俊杰、张慧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登场,展现了国粹的无穷魅力,给演出增光添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京剧艺术气韵生动、中正典雅的风格在交响音乐的雄浑激越烘托下,与运河文化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融会贯通,中西音乐的差异在《京城大运河》中交织、碰撞,艺术家们精彩演绎出和而不同之美。”

  活化运河遗产

  传承古都文化基因

  作为世界上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已有2500多年历史。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烟波浩渺的大运河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多部文艺作品将视角对准大运河,让大运河文化“流进”人们的生活。不同于以往的大运河题材艺术创作,《京城大运河》首次聚焦于大运河北京段,经过前期长达一年的细致采风,深度挖掘京城大运河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故事流传,呈现北京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京师运河域,处处屐痕深。”大运河北京段承载了北京城千年的过往烟云。近年来,北京市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作为重点任务,积极开展大运河历史挖掘和考古研究工作。今年,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京城大运河》回顾京城大运河工程,展现这是一个经过科学勘察过程的决策,是古代水利专家的智慧结晶。”《京城大运河》编剧翁思再说。

  大运河的建成不仅带来了生活物资,也带来了文化艺术。230年前徽班通过大运河北上进京,后发育形成国粹京剧;曹雪芹以通州张家湾为来往码头,多次于运河南北穿梭,最后在京郊完成巨著《红楼梦》。对这两个文化事件,《京城大运河》也进行了描绘。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说:“这部作品的创意具有独特的切入点,把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历史存在和当代存在进行了很好的整合。”

  “希望大型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能让更多人热爱北京这座流淌着古都文化基因的魅力之城,让更多人了解千年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在运河浩荡不尽的流水中,体味浓浓的自豪感、满满的幸福感!”本剧策划、北京市文联主席陈平说。记者 王 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