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慢下来”的音乐综艺还能“霸屏”吗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慢下来”的音乐综艺还能“霸屏”吗

来源:解放日报2021-11-17 10: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去流量化、去竞技感,慢下来,在一座城市中闲庭信步,寻找与音乐有关的人与故事。这是总导演戈攻打造音乐综艺节目《一路唱响》的初衷——“让节奏慢一点,就像一首散文诗”。

  在音乐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由东方卫视、成都文旅联合出品的户外音乐旅行综艺节目《一路唱响》日前登陆东方卫视黄金档,并在百视TV独家网络播出。如果说兄弟档音综《我们的歌》聚焦代际音乐传承的话,《一路唱响》则是一档挖掘新鲜音乐素人的慢综艺。节目从棚内走向户外,李健、胡海泉、胡彦斌、颜人中四位音乐人组成音乐探宝团,在成都、上海、大理、广州四座城市边旅行边寻访当地宝藏音乐人,最终他们将回到上海,完成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音乐节目有旅游成分

  从《中国好声音》《歌手》到《跨界歌王》《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综N代”,音乐类综艺已经“霸屏”多年。有业内人士坦言,在综艺的诸多类型中,有些类型经久不衰,歌舞及音乐类节目便是其一,“在中外电视圈,音乐节目都是主流,尽管在具体形式上会有变种。音乐节目已经有很多,但未来会更多。”

  如何在井喷的音综中探索出新意,是一开始就摆在《一路唱响》导演组面前的问题。总导演戈攻介绍,节目的灵感是走到烟火气中寻找歌手,“到歌手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音乐创作的背景,去探索音乐之城的风土人情。”

  传统的音综大多在棚内拍摄,导师与选手等级分明,选手上台演出,靠坐在椅子上的导师负责审视、评判与打分。而《一路唱响》走到了户外,与旅游、人文嫁接,在音乐发生的地方寻找“待挖掘”的宝藏歌手。节目的主角是素人,明星嘉宾扮演“寻访者”的角色,不再有打分、评判等竞技性的选项。“它是音乐的节目,但也会有旅游的成分,我们做了一点小小的突破。”戈攻说。

  节目里,音乐探宝团的第一站是成都。小酒馆林立的成都,诞生过数不清的民谣歌手,一首《成都》曾唱遍大江南北。在成都的茶馆,音乐探宝团遇到了原创歌手“天天”,他每天到茶馆报到,听四川评书,还在自己的国风歌曲中加入评书元素。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音乐人宋秉洋前来采风,他准备在这里寻找创作灵感。而在鼎鼎大名的小酒馆里,音乐探宝团遇上了鱼尾纹乐队主唱施颖,他是一个对摇滚着了迷的理工男。

  “成都、上海、大理、广州等城市,音乐人的原创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创作都和城市风貌息息相关。”在戈攻看来,《一路唱响》要展现国内原创音乐人的风采,同时把各地民俗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广东的南音、四川的民族音乐等。“在每一座城市,探宝团和宝藏音乐人会办一场快闪音乐会。我们把它放在城市之中,把舞美的要求降到最低,城市风貌便是舞台的背景墙。”

  还原一首歌的前世今生

  从成都出发,《一路唱响》最终将回到上海开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会孕育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及作品。”总导演王珈说,“宝藏音乐人的身上,一定有与城市息息相关的部分。比如上海有浓厚的爵士音乐氛围,才会孕育出‘老任’这样的人。”

  她口中的“老任”,大名任宇清,在国内爵士音乐圈几乎无人不知。2004年,老任开办爵士酒吧JZ Club;2005年创办的爵士上海音乐节,现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爵士音乐节;2006年又创建爵士音乐学校JZ School,推广普及爵士乐。“在《一路唱响》中,我们会扩大宝藏音乐人的概念,不光是歌手、乐手或乐队,也包含‘老任’这样的音乐人。”王珈说。

  羽果乐队将出现在上海知名的Live House育音堂。乐队成员都来自江西南昌,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在王珈看来,上海的音乐环境很包容,因此吸引了许多音乐人扎根上海;同时上海的音乐人又很注重自己的生活,“先有生活,再有音乐上的创作,这是上海音乐人的特点。比如羽果乐队,音乐之外,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是建筑设计师,有的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但每周都会抽时间排练。”

  在导演组看来,数字化时代之后,音乐的分享变得更便捷、快速,但少有人会去关注一首歌曲诞生的背后故事。

  “音乐人花时间感受了生活后,才会有作品出来。《一路唱响》要做的就是还原歌的前世今生,同时体验城市的音乐气质与文化。”王珈说,“它是一个和生活同步的综艺,因为人与城市是一体的。对音乐来说,观众的需求和审美都在提高,我们想给现在的听众带来一些新鲜的音乐。”张熠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