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给你,我的新名片》看片会 张艺兴心系家乡传递偶像正能量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给你,我的新名片》看片会 张艺兴心系家乡传递偶像正能量

来源:华声娱乐2021-11-19 10: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18日,《给你,我的新名片》第一季《全“兴”企划》举办了一场线上看片会,作为抖音出品的创新定制综艺,节目每季围绕一组艺人展开多期节目。根据每组艺人的个人特质,每季采用不同主题和不同的节目形式(纪实综艺、旅行户外真人秀、音乐真人秀等),展示每位嘉宾不同于舞台前的B面人生。看片会在场媒体不仅"抢鲜"观看了第一期正片,还意外种草了长沙的美食美景。

  线上看片花样翻新实时弹幕讨论不断

  作为一档为张艺兴量身定制的综艺,《全“兴”企划》将会解锁张艺兴的全新身份,展示他作为艺人的更多可能,充满神秘感的描述让节目在官宣期就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和期待。本次看片会,媒体率先观看了第一期正片,也解锁了张艺兴第一个新身份:MV导演。他将在节目中为自己的歌曲《湘江水》拍摄MV,希望能够通过在长沙的拍摄,让更多人看到长沙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年轻人不要忘记家乡的美好。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张艺兴选择了5个极具长沙特色的新老地标,还邀请了好朋友功夫胖以及街头的嗲嗲娭毑们一起参与演出。虽然第一次体验导演非常新奇有趣,但张艺兴也遇到了很多难题:预算需要自己把控、拍摄人员不受控制、镜头设计不符合心理预期……种种困难让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也愈发期待最终的MV成片。

  为了响应后疫情时期不聚会的号召,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媒体可以参与到播前点映中,《给你,我的新名片》别开生面选择了在线上举办看片会。媒体可以一边看片一边发送实时弹幕来进行互动,在看到张艺兴纠结地选择米粉时,有媒体发出“同款选择困难症”、“长沙米粉yyds”的实时reaction,看到李嗲用长沙话唱rap时,“哈哈哈哈哈”、“单押也算押”的弹幕也刷过整个屏幕,精彩的节目内容引发了媒体的连连称赞。除此之外,在正宗的米粉湘菜和风景秀丽的洋湖天一阁之间交替切换的镜头也让媒体再次种草了长沙这座城市。在看片过程中,节目组还送上了葱油粑粑、臭豆腐干、米粉等长沙特色小吃,解了一把大家的馋劲儿,让大家更加沉浸式地体验到了长沙的风情。

  解锁艺人幕后形象抖音出品综艺创意引称赞

  进入一个新领域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张艺兴在节目中的经历也让在场的很多媒体感同身受。三十而立,张艺兴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在不断前行的同时仍然心系家乡,在拍摄时所表现出的细心和专业也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有媒体在看片时就给张艺兴起名“AKA湘江名导”,结束后也发弹幕说自己没看够还想接着看,而没有播出的MV成片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小悬念,究竟张艺兴执导的首支MV效果如何?要等正片上线才能正式揭晓。同时挖掘明星B面人生的节目创意也被很多媒体称赞,不仅多维度记录了艺人舞台之外的状态和表现,更是通过独特的节目内容引发了观众对人生的新感悟。《给你,我的新名片》这样的定制化综艺不仅符合综艺节目内容创新的趋势,为明星开辟了艺人宣发的新模式,更满足了抖音用户对平台多样化内容的期待。由好奇到点赞,这才是综艺节目应有的魅力。

  11月20日起,每周六18:00,《给你,我的新名片》将于抖音平台正式上线;11月21日起,每周日17:20湖南卫视同步播出,更多节目精彩等你解锁,值得期待!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