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甄嬛传》10年,好剧会在观众心中“生长”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甄嬛传》10年,好剧会在观众心中“生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11-23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17日,一条“甄嬛传播出10周年”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甄嬛传》主要演员纷纷发文参与,10年一直难忘《甄嬛传》并致力于从中发现“新梗”的网友,更是把这一天这一话题的讨论,制造成了“甄学家”的狂欢。

  10年前的2011年11月17日,《甄嬛传》在视频网站首播,当时乐视网花了2000万购买了网络首播版权,随后又将网络播出权转卖给优酷,在两家网站制造了惊人的流量之后,《甄嬛传》次年3月26日在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卖出首轮播出1.4亿元的天价。

  “先网后台”或是《甄嬛传》当时的无奈选择。2011年前后,正是“宫斗剧”最火的时候,在《甄嬛传》之前,已经有《大清后宫》《宫心计》《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等作品,但这一时期,也是“宫斗剧”遭遇第一轮舆论压力的时候,对“宫斗剧”的批评声音,不乏犀利。

  而“先网后台”在让《甄嬛传》实现平稳落地的同时,也无形中迎合了“网络发酵,卫视埋单”的潮流,更重要的是,网络播出的口碑,使得《甄嬛传》成功穿越了批评的火线,登顶“宫斗剧”的制作巅峰与影响力高点,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批评者对于“宫斗剧”的看法,把“宫斗剧”的生命力又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10年之后,《甄嬛传》已被定义为高分神剧,高达9.3的豆瓣评分传达出观众对它的喜爱,使它成为类似《还珠格格》一般的“国民剧”。几乎所有出演该剧的主演,都受益于该剧,热度一直延续至今,他们有关《甄嬛传》的一举一动,都会快速吸引网友强烈关注,“甄嬛传播出10周年”之际,“皇后”蔡少芬隔着屏幕弹皇上脑门儿的短视频得到2.5万余次转发。

  今年中秋节,河南卫视播出的“中秋奇妙游”节目,敏感地捕捉到了《甄嬛传》一直未泯的热度,安排在剧中“伤别离”的眉庄和温实初,于节目中再度相遇,两人有了一个女儿,过上了岁月静好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小小细节,让社交媒体一片沸腾。由此可见,10年时间,观众已经与剧中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少网友表示衷心地希望,出演该剧的演员能够一直顺风顺水,别惹出事导致《甄嬛传》下架,对这部剧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甄嬛传》10年之后仍然如此牵动人心,这说明好剧是会自己生长的,它会脱离作为娱乐产品的基本属性,生长到观众的生活当中和内心深处,提供一种很长情的陪伴价值。不少观众已经对人物、剧情和台词都非常熟悉,他们又用“显微镜”般的观看方式,不断挖掘该剧诸如演员服装、眼妆等细枝末叶,使之成为新的讨论点,一部剧能够有如此强的代入感,是很罕见的。

  现在已极少有人再提《甄嬛传》当年被批“冷血”的“宫斗元素”,那些元素仿佛被遗忘了一般,取而代之的,是剧中人物的鲜明个性以及正面人物彼此之间的温暖关系,哪怕是负面人物,其性格缺陷也好像被时间修补,让人觉得那不过是人性在畸形环境下的一种正常反应,时间为《甄嬛传》赋予了特别的魅力,把它由一部“宫斗剧”变成了一部“全员无恶人”的温暖剧。

  现在回看长达76集的《甄嬛传》,仍然会为它精良的制作、演员出色的表演、令人沉浸的整体氛围而感叹。它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最重要的是主创团队具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创作水准。如果没有当年在结构、戏剧冲突、情节设计以及诸多细节上的用心,就不会在后来的10年当中不断滋长新的看点,就不会吸引大量观众与网友通过花样百出的“创作”,把它不断拉进自己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近年来古装剧创作处于凋敝状态、网络剧注水状况严重的情况下,《甄嬛传》的优点愈加突出。

  10年之后,《甄嬛传》的“传奇”还将继续下去,在经典剧的序列当中,它会因为与当下网民的娱乐需求与情绪释放具有高敏感度的温和性,而常谈常新,只要网民不放弃把当下发生的诸多事情与《甄嬛传》建立关联,它就会更长久地存在于人们的口头当中。

  韩浩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3高考拉开帷幕

  • 哈尔滨:职业技能人才“比武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