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故事奇观时代,悬疑剧更须突破创作瓶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故事奇观时代,悬疑剧更须突破创作瓶颈

来源:文汇报2021-12-08 10: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自“《八角亭谜雾》浪费班底”之后,“迷雾剧场”今年推出的第二部剧《致命愿望》再遭滑铁卢。图为《致命愿望》剧照

  ◆万茜在都市悬疑剧《第十二秒》中一人分饰多角,饰演性格反差巨大的双胞胎姐妹。图为《第十二秒》海报

  今年是悬疑剧内卷的一年,国产剧中扎堆涌现出《八角亭谜雾》《第十二秒》《双探》《真相》《双面神探》《致命愿望》等一大批悬疑剧,但整体水准与口碑远低于预期。尤其是顶着“迷雾剧场”光环的《八角亭谜雾》《致命愿望》先后折戟,不禁令人疑惑:刚刚热潮来袭的国产悬疑剧,为何这么快就遭遇创作瓶颈?

  流媒体时代,小屏观剧成为主流模式。为迎合注意力分散的观众的趣味,同时规避小屏幕在呈现场面奇观上的劣势,创作者们越来越偏爱营造紧凑刺激的故事奇观,由此为悬疑剧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由于可将悬疑元素与犯罪、推理、动作、科幻等各种类型进行自由嫁接,悬疑剧体现出十分广阔的生长空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近几年全球范围内会出现一股“悬疑热”。在笔者看来,悬疑剧的核心在于悬念,在于种种不确定性的呈现,例如故事的迷离、人性的隐秘或现实的繁复。优秀的悬疑剧应具有缜密的悬疑故事、复杂的人物形象或深入的社会观照。近期许多国产悬疑剧之所以不及预期,恰恰是没有做到几方面的有机结合。

  故事强度的匮乏:

  无心悬疑或故作悬疑

  悬疑剧创作天然追求视听效果,例如夺人眼球的犯罪现场、扣人心弦的配乐等。但衡量其水准高低的根本,还在于故事成色。好的悬疑剧应具备足够的故事强度,即在情节上做到逻辑缜密、合情合理又别出新意。但近期蜂拥而上的国产悬疑剧,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内容硬伤。

  一是无心悬疑。在《八角亭谜雾》等一些作品中,悬疑元素只是扮演了其他类型元素的辅助性角色。同许多悬疑剧一样,《八角亭谜雾》也有意选择以小城为叙事空间,试图利用熟人社会复杂缠绕的人际关系来编织悬念。但整部作品借助少女玄珍被害事件更多地聚焦于家庭伦理关系,着力探讨原生家庭之于个体成长的影响,而多少忽略了悬疑推理层面的编织。或者说,该剧身披悬疑剧的外衣,却有家庭剧的内核。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导演王小帅本人偏爱以家庭伦理叙事观照时代变迁,此前他执导的《青红》《闯入者》《天长地久》等电影都不外如此。平心而论,《八角亭谜雾》对中国式家庭复杂关系的剖解还是较为深入的,抽丝剥茧地发掘出了人物间隐秘的情感与难言的创伤。但该剧有着“第六代”导演典型的美学趣味:偏爱手持摄影、关注日常细节、注重情绪渲染等。这种文艺范儿、生活流式的“慢悬疑”,难免令许多期待悬疑浓度和情节刺激的观众心生落差。

  二是故作悬疑。尽管国内悬疑小说创作者大有人在,但可供影视化改编的优质作品十分有限。或许是急于赶上这趟“悬疑热”的班车,许多悬疑剧尤其是原创剧普遍缺乏精耕细作的耐心,导致套路化、同质化现象明显。例如,有的作品悬念不够,只能摄影和配乐来凑;有的作品则患上“反转强迫症”,为了反转而反转,情节强行推进,缺乏合理逻辑。接档《八角亭谜雾》的科幻悬疑剧《致命愿望》则提供了另一种反面案例:前几集的故事线索莫名混乱,人物关系的交代语焉不详,没有快速导出核心悬念,导致悬疑效果基本靠故弄玄虚,观众也被各类杂乱而不必要的剧情所扰乱。

  人物深度的不足:

  纸片人与工具人当道

  除了持续的悬念所带来的情节刺激,悬疑剧的魅力还在于该类型十分适宜去塑造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悬念所指向的,往往是人心的多变与人性的幽微。《隐秘的角落》以少年朱朝阳一步步地坠落深渊为主线,触摸了人性最隐秘的角落,塑造了朱朝阳、张东升等诸多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可惜的是,近期涌现出的国产悬疑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普遍缺乏深度,人物多沦为纸片人与工具人。

  所谓“纸片人”,是指人物性格扁平单薄、流于表面。以《第十二秒》为例,该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显得正邪对立、非黑即白。刑警队长赵亦晨等正面人物大义凛然,黑社会头目曾景元、犯罪分子杨骞等反面人物则坏得彻底,每个人物的底色与深度一望可知。即便该剧设置了许菡/许涟这对双胞胎,为剧情带来了一些悬念与张力,但仍然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开掘。换言之,该剧的缺憾在于没有描画出人性的灰色和游移。除了“纸片人”,还有一种纯粹为推进剧情而刻意设置的“工具人”。如果说“纸片人”强调的是人物性格的平面化,那么“工具人”强调的便是人物功能的单一化。例如,在《八角亭谜雾》中,每每在案件陷入迷雾的关键时刻总能给出破案思路的刘新力,就是一个典型的“工具人”。这一人物似乎游离在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之外,存在的主要功能就是推动案情发展,其成长背景、情感状态等则付之阙如。

  此外,近期国产悬疑剧之所以难出精品,演员表演恐怕难辞其咎。悬疑剧与一般的偶像剧不同,它需要的是有故事的脸,而非精致光鲜的面庞。《隐秘的角落》的成功,离不开秦昊、张颂文、王景春、刘琳、李梦等一众演员沉稳扎实的演技。今年的悬疑剧中,《八角亭谜雾》《双探》中演员们的表演还算可圈可点。尤其是每当段奕宏出现时,画面就仿佛有了质感,似乎他那张沧桑深沉的脸天生为悬疑犯罪剧而生。反观《致命愿望》,已过不惑之年的冯绍峰仍然卖力实践着吹胡子瞪眼的夸张表演法,年轻的范丞丞则似乎沦为一台面无表情的台词机器。即便是文艺片中有过上佳表现的文淇,也因剧作的限制没有太多发挥余地。

  现实力度的缺失:

  现实感大于现实性

  除了发掘人性的幽微,优秀的悬疑剧总能够追溯复杂人性背后的社会现实根源,从而推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法制的完善。实际上,每一种影视剧类型本质上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焦虑,而其社会功用正在于满足大众的欲望想象与焦虑祛除。悬疑剧,尤其是犯罪悬疑剧,往往更能呈现出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沉默的真相》的可贵就在于描画了一群小人物如何在冰冷长夜中守望相助、不懈地寻求黎明与真相,并通过主人公江洋的罹患癌症与悲壮献祭展开对现实的思考。

  然而,近期的国产悬疑剧普遍在呈现表面现实感的同时,缺乏真正的现实性。这里所谓的现实性,是指对人物周遭的现实情状与社会议题的积极介入。《八角亭谜雾》虽然不懈地追问个体间的情感关系,但这种情感关系止于家庭空间,而没有表现出向社会和现实进一步延伸的目光。《第十二秒》尽管涉及人口拐卖问题,但主要将其作为女主人公的成长背景,而把叙事重点放在了正邪之间并无多少计谋可言的较量上。《双探》看似借助东北的空间与历史营造了一种阴冷沉郁、粗粝生猛的现实感,但缺乏对人物生长的现实土壤与社会结构的深入探询。萧瑟的东北边城、远去的国有林场、四散的结义兄弟,只是这则千里复仇与寻凶故事的背景板。实际上,近年来在我国悬疑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一些地域空间,原本是可以负载更多的历史与现实议题的。但在《双探》中,有的更多是用空间和色调营造的现实感,而非真正沉入人群、体察社会的现实性。

  总而言之,由于在故事强度、人物深度与现实力度等方面后继乏力,2021年的国产悬疑剧没能取得预想的成果。这或许是类型热潮下的必然局面,只不过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它折射出国产剧依然根深蒂固的重数量扩张而轻质量发展的生产惯性,为今后悬疑剧的生存提供了镜鉴:内容与品质才是致胜之道。眼下,有《谁是凶手》《淘金》《平原上的火焰》《风起洛阳》等一大批国产悬疑影视作品已经或等待登场。这些作品是否能够摆脱目前悬疑剧面临的创作困境,我们拭目以待。

  (李宁 作者为文艺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