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歌手班杰明的“中文十级”路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美国歌手班杰明的“中文十级”路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12-09 10: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美国原创歌手班杰明((Alec Benjamin))日前发布个人第二支中文单曲《成长》。在这首歌中,他用中文挑战20秒唱126字,拿到“中文十级”认证,中国网友直呼:发音太标准了!

  中文歌曲之外,2018年,一首原创作品《Let Me Down Slowly》的热播,将班杰明从街头带入大众视野。该单曲一举获得美国RIAA双白金销量认证,并登上25个国家的榜单。

  母语是英语的班杰明是如何达到“中文十级”的?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班杰明告诉记者,因为作为医生的父亲对东方医学有研究,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习中国武术,14岁开始学习中文,看电影都是看中文配音版。

  如今,班杰明的中文发音可以说非常标准了,然而学习中文的过程却令他头疼不已。而在他眼里,那些四四方方、左右工整的汉字又是那么吸引他,所以未来他将继续写中文歌、唱中文歌,“我想让中国歌迷看出我的努力,希望今后能把更多的歌曲翻唱成中文。”

  14岁开始学习中文

  电影看中文配音版

  班杰明1994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现居洛杉矶。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关注和喜爱,来自他的家庭,尤其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父亲。

  班杰明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一直研究中医和针灸。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班杰明很小的时候去学习了中国武术。班杰明14岁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办的夏令营时,选择了学习中文。

  “我决定学中文是因为中国文化吸引我,觉得汉字很漂亮。在我看来,尊重一个你所仰慕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们的语言。中文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段历史都特别有意思,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也喜欢中国人的家庭观,对中医很感兴趣。”

  班杰明喜欢中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中文很有音乐性,但是真正投入学习时,难度出乎他的意料,“太难了!它和英语很不一样。音调是最难的部分,尤其是四声的声调。”为了学习中文,班杰明平时看电影都是看中文配音版,“以便于我习惯听说中文,我觉得我的中文越来越有进步了。”

  《成长》秀“中文十级”

  用中文挑战20秒唱126字

  班杰明回忆,小时候他就想用英文和中文做歌曲、创作中文歌,“我想,把我对语言的热情和对音乐的热爱结合起来会很有趣!”当他第一次用中文唱歌的时候,那种感觉又特别不一样,“感觉挺吓人的。”

  在《成长》这首歌中,班杰明用中文歌词一口气唱出步入成年生活之际所遇到的日常烦恼,他用中文挑战20秒唱126字,令网友惊叹不已。

  此前,班杰明还与赵露思合作,推出个人作品《Water Fountain》——《许愿池》中文改编合唱视频,引发中国网友关注;之后又推出首支正式中文单曲《你的目光》,“十级”中文水准唱出失恋思绪。

  班杰明表示,其实他并不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真的准确,用中文演唱时,他会向精通中文的朋友请教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

  虽然自己学中文学了很久,但也只是“学了个大概”。当他真正尝试唱中文歌时才知道,想要用另一种语言来作诗甚至唱歌有多难。每次演唱,他都会向精通中文的朋友请教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并花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纠正自己的读音,反复地唱,仔细推敲每一个字的发音,直到唱好为止。

  被歌迷称为“讲故事的人”

  最期待和偶像周杰伦合作

  受约翰·梅尔、杰森·玛耶兹和保罗·西蒙等音乐前辈的启发,班杰明年少时就开始了自己的词曲创作,并从2013年起开始发布原创音乐作品。他曾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肖恩·门德斯和特洛伊·西文这样的艺术家巡回演出场地之外的停车场做了100多场表演。班杰明坦言当时这么做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表演,而这样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和现场演出奠定了基础。

  吉他不离手的班杰明每支单曲都保持原创,《时代周刊》曾评价他为“Pop Storytelle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新时代的流行乐讲述者)。他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点滴,质朴的歌词搭配极具特色的纯净嗓音,令人入耳难忘,也因此他被歌迷称为“讲故事的人”。班杰明表示很喜欢这样的称呼,也会努力做到名副其实,“我认为传达信息的最好方式是通过故事,秀出来比说出来更好。”

  2019年夏天,班杰明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品尝了很多期待已久的美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友好,食物也非常美味。我最喜欢的中国菜是北京烤鸭。”他表示很期待再次来到中国,唱中文歌给中国歌迷听。

  提到最喜欢和最想合作的中国歌手,他脱口而出的是“周杰伦”,“我爱周杰伦,我觉得他真是太酷了。”周杰伦的很多经典曲目他都很熟悉,非常期待能有机会跟他有合作。

  班杰明告诉北青报记者,未来他将继续创作音乐并且用中文写歌词,“无论职业生涯怎样发展,都会一如既往地创作个性的真实的音乐,用我的心去发声。不管我多受欢迎,我的歌是不会变的。”(记者寿鹏寰)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