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来源:光明网2021-12-14 17: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没有到过草原你就不能明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份寥廓和深远。当你用相机对着悄然怒放在阳光、蓝天、绿草、流水、野花中的彩虹时,你会发现逶迤起伏的草甸,还是嫩绿青翠的山峦,都与天与云缠绵在一起。不由地再次发出惊叹,这世间竟有这样的美景!而在这样的美景中还深藏着一个世代守护着这方水土,并坚持自己特殊民族传承而生活的人群——游牧的哈萨克族人。如何更贴进他们的生活和走近他们的内心,给大家展现最真实的民族故事,这就是《奇遇·人间角落》本期分集导演欧大明最真实的想法和创作之因。说起选拍摄地到最终确认,他说:“我们是夏天的时候到的草原,那里跟人们传颂的一样,景色如画令人惊叹和难忘。然而这些只是来自于夏牧场调研时的感慨,当节目真正拍摄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深秋,是牧羊人前往冬牧场的季节,草场已经完成了从优美到萧索的转换,而这种转换也让我们的旅途除了新鲜和好奇,更是多了一分实实在在的艰辛和考验。” 那么,在这样一个经历了季节更替且充满自然风光的地方,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诗歌,还有远方的宿命召唤。

  这方如诗如画的水土和点缀其中成群的牛羊,对哈萨克族人来说来说不仅仅是老天的馈赠,更是守护的责任和生存的本能。不仅如此,游牧民族的血液让他们天生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还有另外一番见解。每年的迁徙冬牧更是他们对自然生命所表达出的最真挚的敬仰和最崇高的赋予。在布尔津的冬天到来之前哈萨克族牧民瓦里一家又将开始他们宿命般的轮回:转场 。今年,我们的《奇遇·人间角落》的故事探访人欧阳娜娜和节目嘉宾周笔畅也一起加入了瓦里一家的转场队伍中,她们将一起守护着瓦里家的牛羊 、马匹、骆驼一起朝冬牧场出发。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说起安排艺人跟牧民一起迁徙,是否会在呈现上更多突出文艺片风格的讲述成份,对此,欧大明导演也发表了不一样的声音:“因为我是拍纪录片的人,所以真实呈现是最基本的拍摄原则。”是的,整个节目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不矫情”!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万物本一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现代生活和游牧生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人的成长是不是要摒弃更多的纯良和本真?大明导演带着我们一路讲述开来,真实到新“骑手”娜娜和瓦里一家出发后,因为骑行技术不熟练遇到了各种的小插曲,好在这一路上还有唯一的馈赠,那就是一路的风景了:她们穿过茂密的松林、也看到远处连绵的雪山、起伏的丘陵、一路延伸看不到尽头的河流,还不时能看到狐狸、旱獭、小松鼠……她还把小羊做了记号,细心呵护。尽管路途是遥远的,身体是疲惫的,但是心内却是越来越丰盈起来。对此,他笑道:“娜娜的开心是耳濡目染的,我还听见她放完一天的牧喊到:小羊们我们回家啦!”

  快乐的生活也是暗藏着冷酷和选择的。在这里,物竞人择,最原始的生活也处处展现着最真实的生存艰辛,也让我们感受到迁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是拉进彼此感情、消除隔阂的基石。在防狼群夜袭的那夜,大家对冬夜的寒冷和将要发生的未知战斗,内心都有些许的不安和恐惧。这些情绪都随着篝火的逐一点燃而全部真实呈现在我们眼前。“夜里牧人们围着羊圈点起篝火,一是为了取暖和给自己打气,再就是为了防御草原上最为狡猾和凶狠的狼群……“是的,在温暖的火光前,吐露心声建立互相的信任和依靠是最好的交流方式,直抵人心,消融了那些冷和不安……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生存的意义,一直是我们感触越来越淡漠的存在。

  这一路迁徙,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找回我们最初的自己。

  习惯了现代元宇宙生活的小辈们不愿参与这种耗费体力的游牧生活的冲突;宰杀小羊时,嘉宾对小动物的情感角色转换的冲击处理……无一不向我们传递着生命存在的真谛。这些故事因为矛盾爆发而全面呈现,处理过程因为真实淳朴而感人又耐人思索。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浓烈的其实是家庭氛围感。在生活中亲情、爱情都是最炽烈的情感。

  在这些矛盾让我们看清了家人、情感、生活,缺一不可,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命纽带。家人因为彼此牵挂,因为血脉亲情的凝固,让家庭变成社会最牢固的结构。社会因为家庭的美好而稳定。一个人一生无论挣取多少钱财,做了多少轰轰烈烈的事业,或者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其实都是以家庭为活动圆点,所有的努力大部分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人。就好像在山下拿到帮牧薪水的牧民那灿烂的笑颜,这,也是这世间对亲人和生活最美的一种诠释了。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一个既温馨又冷酷的迁徙故事

  对此,导演欧大明说:“生命存在的最原始和最本能的意义,不是摒弃欲望,而是真诚的反哺。牧人们以性命相护牛羊,而牛羊以生命养育牧人”。

  人生有更多的意义需要我们去品读,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希望《奇遇·人间角落》能为我们展现对生命和生存更多视角的感触和美好的启迪!(吴静)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