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婚恋综艺“内卷”的路越走越窄了吗?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婚恋综艺“内卷”的路越走越窄了吗?

来源:文汇报2021-12-21 10: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周逵

  “厨房修罗场”醋意火药味升级,鉴别微表情成为恋爱必修技?近期,国内屏幕上婚恋类真人秀综艺扎堆涌现:从初次恋爱的“母胎单身族”,到大龄未婚的“半熟恋人”;从相逢初见红着脸的情侣,到离婚冷静期红着眼再见的爱人;从恋爱中“探案”找出可能的“陷阱”,再到剧本杀场景增加共情经历,婚恋综艺真的“卷”起来了。

  很多人对中国婚恋综艺的印象始于2010年,一个自带三分憨厚、三分喜庆的光头男主持人与随之而来各具风格的24位女嘉宾款款入场,拉开了“一对多”式电视相亲的大幕。此时,距离这一领域的“鼻祖”《玫瑰之约》停播已将近5年,婚恋综艺领域终于又崛起一个现象级IP。此后,从多中选一的面试式相亲到实景式真人秀;从社会观念与话题层出不穷的碰撞和激荡,到如今充满个性化地相处,背后是时代的印记——媒介环境变了,呼唤网感;政策环境变了,呼唤更多年轻人结婚多生子;社会思潮变了,需要包容更多元的价值观,展现更个性化的追求。

  数量变多了,题材分类更细了,婚恋综艺也变得越来越“内卷”了。从大众话题制造者的“国民向”综艺,转向为圈层热搜发起者的“垂直类”综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越来越“内卷”,却似乎变得越做越“窄”。一些节目开始固步自封,给想象力自我设限,比如让嘉宾们处于一个架空的环境中——通常是一座漂亮的海岛上或大别墅里——专职谈恋爱。他们尽管也拥有职业、身份,家庭、朋友,但这些社会属性的身份对谈恋爱不构成任何影响。圈层受众群的偏向成为了节目内容策划和人物编剧研发的动力,越来越多的恋综开始追逐纯粹的“磕糖”。在脱离了一切现实关系的“恋爱”中,观众会发现占主导的总是简单“荷尔蒙”,男男女女的互动、交往总像是“过家家”,人物塑造流于表面。他们像一个个被摆在橱窗里的娃娃,而缺的这一点灵性,正是“人性弧光”。

  当然,这并不是说此类综艺不能将背景设置在一个“纯爱世外桃源”,但如果存在一个外在的结构性压力,而嘉宾需要在这样的外在压力下做出不可逆的选择,这时人物塑造会更有力度,综艺文本也更有深度。观众也更能在嘉宾身上找到共鸣、投射自我甚至寻求现实困境的解法。但现今大多“造梦式”婚恋综艺没有营造情境让嘉宾有机会展现其内在魅力。

  婚恋综艺如此内卷,而事实上我们的文化早已搭建了一个广阔场域可供表达。世间有多少种人际关系,就可能有多少种综艺节目的类别;世上有多少对男女,可能就有多少种关系模式,也就有多少婚恋节目可供探索的空间。丰富的社会情绪期待回响、亟待宣泄。流行文化产品虽然可能是“浅”文本,但背后往往有着一座“潜”文本的冰山可供挖掘,潜藏着社会的情绪、观点和价值观的碰撞,产生的能量不可估量。

  当代年轻人婚恋的痛点究竟是什么?可能除了嗑糖之外,还有太多值得综艺化的母题:社交恐惧、母胎单身、假性亲密、自我探索等等。近期一些综艺也开始尝试进行新维度的探索,如《再见爱人》就突破了人们对婚恋综艺的固有想象,新婚姻法颁布“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催化了“离婚”这一具有高度普遍性的社会议题背后的情绪;加之优秀的导演团队已经能够娴熟地把握这类题材的表达空间和尺度并将之综艺模式化,新赛道便由此诞生,收获好评如潮。可见紧跟政策前提、捕捉社会情绪的创作更能深入人心。

  1969年,传播学研究者麦奎尔等人对家庭连续剧等6种节目形态进行研究,提出了受众观看电视的四种基本的需求:心绪转换、满足人际效用、自我确认以及环境监测。这或许也可供婚恋综艺创作者们思考:当观众收看婚恋综艺的时候究竟想看到什么呢?可能是牵动心弦的故事,开启社交的话题甚至技巧,或是想寻找共鸣以及借由综艺的窗口看看婚恋社会图景,所以,要想抓住观众的心,路不止一条。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