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月2日周日21点档,《万 里走单骑》第二季将在浙江卫视播出第三期节目,“万 里少年团”单霁翔、周韵、肖央、牛骏峰与飞行嘉宾谭维维来到泉州,打卡最“年轻”的世界遗产,在市井烟火中感受中外文明的交融。
探寻泉州世遗魅力
海上丝绸之路有“三宝”?
“万 里少年团”探寻泉州“前世今生”
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经过评议,一致通过,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6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最年轻”的世界遗产。22个系列遗产点,展现了宋元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特有的丰富遗存与复合景观。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本期节目,“老单”单霁翔与肖央在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李仲谋的带领下,探访海上丝绸之路“三宝”:石湖码头、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是宋元时期泉州最大的港口,也是外国商船进入泉州港的第一站。商船们只要远远望见万寿塔,就知道已经抵达泉州港。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塔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又被赋予了何种意义?看过“三宝”,老单一行人又去了泉州“产运销”的重要枢纽——洛阳桥。作为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堪称古代的“超级工程”,其独具特色的船型桥墩有什么功能?另外,为什么用银锭铁榫铆接桥体分水石条?
除此之外,老单、肖央等人探访了当时的市舶司遗址,相当于现如今海关的管理机构。在海上贸易最繁盛的时代,泉州市舶司税收收入甚至占到了国家财政的五十分之一,那么,市舶司与当今海关有何异同?为什么它会是申遗成功的重要实物见证?
“半城烟火半城仙”?
跟随“万 里少年团”体验泉州的开放、多元与包容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海上贸易的繁荣,使得历史上的泉州人能听到多达100种语言,同时,这里也住着各个国家的“神仙”。周韵和“大师姐”张谨一同来到泉州的地标性建筑——开元寺,感受这里的多元文化,这里有许多小细节令人惊喜,例如不太常见的人首兽身图案背后就藏着一个有趣的插曲。开元寺重修时发现旁边有个荒废的印度教寺院,干脆“变废为宝”将石材直接搬了过来。这不仅仅体现了泉州的环保意识,更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如此,在泉州,我们还能看到多种多样的民风习俗。比如,蟳埔村的女性头上总是有着各式插花,被唤作“花褂子”,那么,插花到底寓意着什么?这一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商贸繁荣的泉州,瓷器是最重要和最广泛的产品之一。为了更真切地感受泉州制瓷业的绵延不绝,在本期节目中,“万 里少年团”来到全世界唯一一个烧了400多年没有中断过的龙窑——德化月记窑,并有幸见证到第403年开窑仪式。在节目中,它有着怎样的特殊故事?它又以什么样的方式,销往哪里?
泉州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性格”不仅存在于这里的历史、文化与行业中,还完美地融入到民众的生活里。此行,“万 里少年团”成员与飞行嘉宾谭维维还观赏了闽南语系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布袋戏,聆听了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在观赏过程中,牛骏峰的一句“展开说说”为何引起众人爆笑?南音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让谭维维醉心不已?而泉州的年轻人,又为申遗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又是如何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当做事业的?通过与这些年轻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对于泉州人来说,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宏大的地标性建筑,更是陪伴他们身边的浓浓烟火气。毕竟,只有当遗产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古城泉州,魅力无限。古代的泉州为什么可以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现代的泉州又为何能涌现出众多优秀企业?又有哪些古代的“优良传统”让如今的泉州仍然受益匪浅?本周日晚21点档,跟随浙江卫视《万 里走单骑》第二季,一起走进烟火缭绕下的泉州,感受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留下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