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千年》的“国潮古风”破了“竞技+晋级”舞综模式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舞千年》的“国潮古风”破了“竞技+晋级”舞综模式

来源:文汇报2022-01-04 11: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央芭蕾舞团在《舞千年》中演绎的《敦煌》,将丝路文化与芭蕾艺术相结合,用中西合璧的方式诠释敦煌文化之美

  刘唯嘉

  观点提要

  《舞千年》从更名、定档、开播,再到嘉宾阵容、观后感,均冲上过热搜,《反弹琵琶》《梦幻伎乐天》等舞段被网友点赞“跳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目前相关话题总浏览量超1亿次。《舞千年》掌握“流量密码”的秘诀是什么?《舞千年》摒弃了竞技PK,没有晋级,没有淘汰,也未邀请流量艺人,而是突破了长期的“竞技+晋级”的模式,创造性地打造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让历史“古韵”、当代“古风”与Z世代“无缝”连接,让当代观众在现代科技平台上相遇最美的中国舞蹈。

  越女(陈奕宁饰)轻重缓急剑舞灵动,又纵身一跃退隐山水间;英娘(赵敏饰)反弹琵琶,彩绸盘旋间梦回敦煌……这是新型舞蹈网综《舞千年》中《丝路花语》《越女凌风》的优美舞段,舞出千年古韵,又展现当今“国潮新貌”。

  如果说此前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祈》《龙门金刚》等作品,引发的是“舞蹈破圈”的文化效应,此次B站与河南卫视联合打造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则是一次舞蹈、影视与综艺之间,卫视与视频网站之间的“融圈”尝试。

  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舞蹈学院等13家顶级院团首登新型网综,上演24支国风精粹舞蹈。相传神书《十二风舞志》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优美的舞蹈,乔振宇、张晓龙、胡阳、华宵一、徐明浩,5名“荐舞官”穿越古今,为这部典籍找寻,并录入最美中国舞蹈,带领观众坐上时空穿梭机,纵横古今,共赴一场“古风”舞蹈的综艺之旅。从“破圈”到“融圈”,《舞千年》的全新升级,是国内舞蹈综艺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破”舞综格局,寻回中华舞蹈记忆

  《舞千年》从更名、定档、开播,再到嘉宾阵容、观后感,均冲上过热搜。网友感叹“我竟然在舞综追剧?”“看完《舞千年》,一秒入坑中国舞,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自豪。”《舞千年》掌握“流量密码”的秘诀是什么?这与《舞千年》“新型舞蹈网综”的独特定位,以及“由破到融”的文化综艺格局息息相关。

  在大平台、小主播都开始“深耕细作”的大背景下,只有诚心做有“养料”的内容,才会既受主流平台支持,又受大众青睐。以往舞蹈综艺也有令人心动的美妙时刻,但主要是舞者间的激烈比拼,以及令人惊叹不已的技术瞬间。与竞技型舞蹈真人秀不同,《舞千年》另辟蹊径,摒弃了紧扣观众心理的竞技PK,没有晋级,更没有淘汰,也未邀请流量艺人,而是专注于创造性地做国内首档文化剧情舞蹈综艺,突破了国内舞蹈综艺长达20余年的“竞技+晋级”的固定模式。

  如果只停留在节目形式的突破,就算能博得首发流量,也难以换来“回头观众”。《舞千年》不仅致力于打造全新形式,更超越了此前河南卫视自身以“舞蹈美+科技炫+节日热搜”的破圈模式,由舞蹈自身的“破圈”进一步走向舞蹈与综艺的“文化融圈”。

  这首先归因于河南卫视与B站的“互融”。因国风出圈而拥有流量体质的河南卫视与圈层文化盛行的B站,于无形中达成默契,强强联手。总导演之一姜小巍也在B站评论区与观众们互动,让我们了解到,制作《舞千年》就像“烹小鲜”:B站定制菜单,侧重剧本创作和演艺统筹;河南卫视采集上等食材,邀约优秀院团舞者;联合制作团队幻维数码如同掌勺厨师,侧重影视导演和项目执行,与原作品的编导共同组成“名厨团队”,跨时空联席“烹饪”出了一桌文化佳肴。

  《舞千年》中舞蹈、影视与综艺的“三圈相融”,更是亮点频出。譬如第一期《相和歌》,“梦幻重现”袖如飞燕的汉代盘鼓舞,生动描写喜迎春神的闹市,深情诉说少女思君的心事,一气呵成,水乳交融。观众直呼这是“超越时空的沉浸式舞蹈体验”;“纸伞如剑”的《侠骨剑影》和“思伞醉剑”的《越女凌风》,竟是一场金庸式剑侣情深的连续剧,顿时,“我在舞综磕武侠CP”等弹幕,真如“弹”雨般飞驰而过。

  《舞千年》为当代建构的“中国古典舞”上演了一场舞林大会:北京舞蹈学院的袖舞“汉唐”,踏盘欲飞;剑舞“身韵”,飞扬顿挫;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绸舞“敦煌”,圆曲拧倾,惊艳四方……各大派别高手过招,或舞史探源,或舞武相通,或舞活伎乐。互鉴共融,不为称霸舞林,只愿穿越古今,寻回传统舞蹈记忆,共享一场历史“古韵”和当代“古风”的舞蹈文化盛宴。

  以舞为载,以史通今。北京舞蹈学院的《逍遥》中,竹林七贤超脱自在的修为境界;甘肃省歌舞剧院的《丝路花雨》中,神笔张作画时出现“拍摄所用洞窟和壁画均为道具”的旁注;以及对古代汉族女子成人时举行“笄礼”,昭君出塞后获“宁胡阏氏”封号等史识的科普,均可看出,河南卫视与B站致力于以古风之舞弘扬中华文化。

  节目组也通过网络积极回应网友的问题。比如针对第一期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孔子》中不被看好的绿幕特效,总导演之一徐鹏告诉我们,因突遇河南暴雨,面对景点的塌方隐患,才不得已临时更改方案。最后特别向观众和演员真诚道歉,可谓人情暖心。

  《舞千年》顺应“新国潮”趋势的“古风”舞蹈,量身定制的影视剧场,“融梗”不失风趣的荐舞评台,贴心又巧妙的字幕科普,不仅精准契合导演团队“拥抱年轻人”的观众定位,且以“由破到融”的新型舞蹈网综形式,舞出“国潮古风”舞蹈的多元文化。

  “镜头男友”与“舞蹈女友”的双向奔赴

  借用网友的弹幕:我们不仅在“舞综磕武侠CP”,竟还“磕”了一回“镜头”与“舞蹈”的CP。《舞千年》既是舞蹈综艺,也是广义的舞蹈影像。“镜头男友”与“舞蹈女友”如何相处,决定了双方感情是“破”裂还是“融”洽。

  节目组拍摄《踏歌》时,通过多机位的环境镜头,将花野盛开的山林水涧映入眼帘,妙龄女子暖春踏青,联袂而舞,听风赏花。“美不胜收”,有网友弹幕吟诗一首,抒怀畅意,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踏歌》原是汉唐古典舞大家孙颖先生倾注心血而创作的艺术经典,先生将古代“民俗”雅化为当代“古典”,如今又通过影像技术“复现”了踏歌民俗。但在分镜头频繁切换下,原本倾胯振袖时缓急相容的动作韵律,行云流水般的审美意蕴,都被默默淡化;飞袖时以一身之体应无限宇宙的艺术境界,还是难以被品悟。

  当然舞蹈运镜的观感也因人而异,第二期华宵一的开场舞《凌波微步》闪转腾挪,轻盈不失顿挫。但那“推、拉、摇、移”的镜头此起彼伏,还走起了“S”形猫步?有观众直呼头晕目眩,有观众戏言“被丝滑到了”。可见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直接关系到观众视觉体验,更是影响着舞蹈艺术表达。

  在镜头与舞蹈的“感情”面前,双方究竟要怎样“相处”呢?如何共同进步,而非相互牵绊,的确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镜头男友”需充分尊重“舞蹈女友”的美貌和灵魂。舞蹈动作的编创和表演,好比女友的妆容打扮;舞蹈的情感与思想表达,恰若女友的生活情调和人生理想。第一期北京舞蹈学院的《相和歌》的镜头与特效,使窈窕淑女如天仙下凡,又载众人飞往天上宫阙,承载了汉代人那幻想仙界又留恋人间的永恒希冀。运镜,要如恋爱稳中有序;切镜,犹如告白恰逢其时;特效,恰如求婚情投意合。

  另一方面,“舞蹈女友”也得考虑到“镜头男友”的事业志趣,舞蹈编导可以依据拍摄创意而适当改编,就像赴约还需根据场合选择穿搭;舞蹈演员也可增强镜头意识,调整动作的强弱处理,好比妆容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拍摄中国歌剧舞剧院《赵氏孤儿》时,镜头与舞蹈堪称“搭调情侣”,中景时,胡阳饰演的程婴于血色雨雾中翻滚腾跃;特写时,他那大悲无泪的双眸,感人肺腑。总之,镜舞之恋,拒绝“相爱相杀”,唯愿“双向奔赴”。

  《舞千年》不只是镜头与舞蹈的相辅相成,更是“古典”舞蹈与大众的相互对话。当《舞千年》由舞蹈“破圈”走向文化“融圈”,我们不能放下“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还需同时对“象牙塔情结”和“媚俗倾向”说“不”,让观众享受由现代科技手段呈现的中华舞蹈艺术的美感神韵。

  中华千年的乐舞文化,有先贤哲人“记录在案”,又有当代舞者创造性转化。今日由舞蹈“破圈”走向“国潮古风”舞蹈的文化“融圈”,如何平衡“历史古韵”和“当代古风”需要我们共同思考:探寻如何让中国舞蹈在创新性发展中走向大众,让我们在沉浸式的欣赏中走进中国舞蹈文化的历史,真正激活中国古典舞蹈的“身体”与“心灵”,创作出充满历史文化张力的作品奉献给大众,让我们与最美的中国舞蹈相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