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来源:国际在线2022-01-05 19: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际在线消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携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国际宇航联合会以及法国图卢兹航天城等20余家国内外相关机构,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推出的首档沉浸式科学秀《多YOUNG科学夜》在广大观众的欢呼打call声中圆满落幕。节目播出当晚,全网相关热搜热榜12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2.8亿,全网触达受众超4.5亿人次。节目凭借高质量的全民性科普内容、强有力的传播数据和网友好评实力破圈!这场以“在火星过新年”为主题的科学盛宴,让更多青少年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燃起探索宇宙的梦想。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海报 供图

  作为首档沉浸式科学秀,节目大胆突破跨年晚会的固定形式和内容,以沉浸式舞美打造宇宙风跨年,借航天热点点燃全民科学热情,用科学知识为晚会节目赋能,开辟了“趣味实验+前沿科学”的全新跨年方式,也因此在泛娱乐跨年晚会节目中成为一股独特的清流。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节目以“火星探索”科学热点为切入点,在“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火星车设计者贾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森博士、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研究员艾素芬等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下,与观众一起“走向宇宙踏上火星迎接新年”。栾恩杰、汪景琇、武向平等顶尖科学家和国际月球观测协会等机构的专家代表也为中国青少年送上了新年寄语,勉励青少年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想象,敢于发问。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通过“火箭车”“甲烷气球”“云室与航天服”“降落与真空”“气凝胶”“太阳能火星车”“火星环境”“路径实验”“火星焰火”等多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向公众展示了人类从地球出发探索火星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衣食住行”各环节问题。公众还通过显微镜了解到更为细致的火星陨石,“火星陨石含有生物成因的有机物”的发现也让观众更期盼有朝一日真的能在火星过新年。通过高温实验,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了有着“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之名的气凝胶材料神奇的隔温效果,现场惊叹声接连不断。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节目中,公众还认识了“祝融号”在地球上的“无名哥哥”,原来它早在两年前就已承担了大量艰难的实验,替“祝融号”扫清了前路。“我将继续在这个房间里,遥望3.2亿公里外,你在的那颗星”,这句话也传达着“无名哥哥”对“祝融号”火星车的新年祝福与无限期盼!

  节目外,“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微博也发出了“场外回应”:趣味科普关于“祝融号”的7个冷知识——车轮上刻有“中”字、太阳翼模仿蝴蝶翅膀、会看太阳辨方向……通过火星车设计者贾阳生动细致的讲解,引得一大波网友点赞:“每一步都有中国的印记!”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除此之外,现场的青少年观众还试穿了航天服,挑战帮“祝融号”减步节能的实验,亲眼见证“火星焰火”的绽放,一起试吃黄粉虫干、蚯蚓干、藻类植物等“火星零食”。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这场“在火星过新年”的旅程中,不仅有航天知识的趣味科普,更有意境满满的沉浸式太空舞台设计,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为节目每个环节量身打造、不亚于科幻电影BGM的乐曲。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科学秀中,乐手们用手风琴、单簧管、大提琴、小提琴四样乐器,根据现场不同的景象意象,奏响出一曲曲或具科技感、或具未来感、或具古朴怀旧气质的音乐,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直接为观众奉上了一个“科普讲座原声大碟”。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科学知识与音乐艺术的结合,犹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火热碰撞,两者相辅相成,迸发出双向魅力。科学实验与“科普讲座原声大碟”的穿插交汇,也在无形中陶冶了青少年的对于美的理解,塑造了他们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与美育的互相渗透。

  从明代的“万户飞天”,到上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再到2021年的“‘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通过节目里“宇宙级科学天团”的花式趣味科普,不仅让晚会类节目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科学知识张力,更让公众认识并了解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捕捉到未来需要更多科研人才赓续探索这一讯息,从而激发更多青少年踏上“科技兴国、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节目中“陨石坠落的时候会摩擦烧掉一部分,那您能估计一下它正常要有多大吗?”等青少年与科学家的精彩对话,恰好让我们看到了我国青少年们对知识的脑洞与求知欲。“我家孩子探索宇宙的种子就此发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多YOUNG科学夜》这样的科普节目”“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带孩子去现场感受一下”……网络上家长们的如潮好评,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一代亲近科学的更多可能,感受到一个科普跨年IP筑梦未来的决心。网友们也纷纷留言表示:“2022年,节目让我‘在火星过新年’了!”“今年元旦知识含金量超标!”“《多YOUNG科学夜》当真是今年跨年晚会里的清流”“感谢‘宇宙天团’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浪漫!”“看完《多YOUNG科学夜》,恨不得自己‘回炉重造’去当科研人员”……

在火星放焰火!《多YOUNG科学夜》元旦献上“火星之旅”

  剧照 供图

  “在火星过新年”,不仅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愿望。《多YOUNG科学夜》的成功播出,让大众更了解广袤的宇宙科学,也为青少年种下了一颗接力探索宇宙的种子。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怀揣梦想的青少年加入科学研究征程,面朝星辰和大海,一往无前。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