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甲骨上、铭文里,那些在时间的长河中嬗变有序、绵延不断的“文字”,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确“信”,更是中华文明源流的根脉和纽带。本周日21点档,酒鬼酒独家冠名的《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将在浙江卫视播出第四期节目。本期节目,“万里少年团”单霁翔、周韵、肖央、牛骏峰来到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遗址,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地书,回望沉甸甸的璀璨中华文明。
中国巾帼英雄谱——传奇女将军?
“万里少年团”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奠定了汉字结构的基础,并为后世篆、隶、楷等字体所继承,且一直沿用至今,它所传承的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本期节目,“万里少年团”就来探访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走进殷墟的“前世今生”,感受甲骨文的独特魅力。
此行的第一站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妇好墓。妇好墓不仅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也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从而确定其年代与身份的商代王室墓葬。墓中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象牙器等近2000件(套)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套),更有100多件铜礼器上铭刻“妇好”或“好”字。妇好传奇之处在于,她既是母亲,还是王后也是将军,可以被称作“中国上古巾帼英雄谱传奇女将军”。根据甲骨文记载,她曾率领多达一万三千多名将士出征作战。在妇好墓前,“万里少年团”也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周韵用温州话通过微信语音告知“老单”单霁翔、肖央集合地点,与此同时,发给牛骏峰一幅写有“妇好”古文字的图片。现代方言和古文字,究竟哪个更容易被破解?两支队伍谁先到达正确位置?
甲骨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那些分不清是传说还是神话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将古老中国和现代中国,将中华大地上不同方言口音的人,血浓于水地凝聚在了一起。节目中,“万里少年团”玩起了甲骨文解谜游戏,与专家学习如何破解甲骨文,从音、形、义三方面入手推断甲骨文正确含义。“吉”字的甲骨文形态是什么样的?“安”字是如何演变的?还有一只“小花猫”一样的文字,为何能引起大家纷纷猜想?它是什么呢?
中国百年考古史的缩影?
“万里少年团”探寻殷墟发掘历程
考古是一门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学科,它不单单能够复原历史,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殷墟是中国百年考古历程中规模最大、连续考古时间最长的遗址之一,不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传奇,更是中国考古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出发点。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随即对殷墟正式展开科学考古发掘工作;1939年,司母戊鼎在殷墟王陵遗址出土,作为迄今发现最重的先秦青铜器体现了中国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1976年,郑振香带队发掘妇好墓,出土了1928件(套)精美绝伦的随葬品;2016年发现安阳辛店遗址,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晚商铸铜遗址,证明“大殷墟”面积远超现有保护区的36平方公里。节目中,“万里少年团”来到安阳工作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的介绍下,了解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在考古工作现场,“95后”“00后”的“第四代安阳考古人”拿手铲、刮地面、寻遗迹、划地层,毫不懈怠地做着看似枯燥乏味但发现无穷的基础性考古工作。手铲藏着考古人怎样的“发现”故事?考古挖掘出的大量兽骨,竟是出于古人“爱美之心”?竟然被古人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发笄,演绎出妇好“既爱武装又爱红装”的上古传奇。
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如今殷墟遗址正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于此,老单带领着大家打卡仓巷街网红书店,畅谈对殷墟遗址未来保护利用的建议与期许,并总结出他最初倡导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如今要“活起来”三个发展过程。为何要对考古遗址采用“公园”的概念?三个发展变化过程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理念的变迁?又该如何真正落地实现愿景?
在节目的最后,“万里少年团”展望2022年,把对殷墟考古和世界遗产的愿望写在了甲骨形状的小木牌上,与安阳民众一起“唤醒世遗”。600架无人机组成的高科技表演点亮整个殷墟夜晚的星空,它们将带来怎样的视觉震撼?在甲骨文的家乡,汉字又将以何种形式穿越几千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想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一定离不开“商”;想了解商代灿烂的文化瑰宝,一定离不开殷墟。在拥有文字、铜器和城市三大文明要素的殷墟遗址,甲骨文上记载了中国最早的车祸事件?为何殷商时期常用铜作铸造材料?殷墟王陵墓葬区又是因何不能种树?更多探秘,敬请锁定本周日21点档,跟随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第二季,一起走进世遗殷墟遗址,探寻人类文明的宝库遗迹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