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京飞和谭卓在《对手》中证明: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郭京飞和谭卓在《对手》中证明: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来源:文汇报2022-01-11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对手》是国内罕见的当代谍战剧,是以两个反派人物做主角的。一对“回不去”的人,在他们错位人生里憋屈和无奈,而谭卓(上)和郭京飞(右)的表演则让这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变得更为深刻

  陈熙涵

  电视剧《对手》收官,网络评分居高不下。除剧本的因素外,表演也为该剧加分不少,特别是剧中男女主演郭京飞和谭卓,出色地证明了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观众都喜爱特征鲜明的人物,但郭京飞和谭卓这次要面对的挑战,偏是两个泯然于市井且属于境外敌对势力的潜伏者。做一个间谍人员最大的条件和特征,就是你重复遇到他(她)两三次后,都未必能记得住这张脸。丢到人堆里,更是绝不会引人注目的一类人。人设与演员本身的巨大反差,给表演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这个国内罕见的当代谍战剧,是以两个反派人物做主角的。一对“回不去”的人,在他们错位人生里憋屈和无奈,而表演则让这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变得更为深刻。《对手》故事开始于郭京飞饰演的李唐四处找寻“上线”幺鸡。不为别的,只为幺鸡带着他们的“活动经费”人间蒸发了……突如其来的“断炊”让夫妇二人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一点汽油钱和一张违停单便争吵不休。追查中,李唐与人干架被打掉了一颗牙,上头不给报销,医保也走不了……打败他们的不是敌人,而是一颗烤瓷牙要9000块!李唐听得心惊肉跳,“种颗牙齿那么多钱,掉个脑袋才多少钱?”小卒子的辛酸溢于言表,最关键的是,他们的退休金还遥遥无期。

  惨,是真惨!观众们带着对谍战剧的期待打开《对手》,却看到了满眼中年人的窘迫。李唐丁美兮夫妇俩的精打细算,与每一个混生活的普通人全然无异。不同的是,他们还要面对过河卒子没回头路的危机四伏。网上的评论,很多人喜欢《对手》是因为中年人的无奈与间谍这一想象中理应体面、带感的形象形成的强烈反差与新鲜感,郭京飞饰演的李唐,在贡献不少笑点的同时,演出了一个中年人在社会中像夹心饼干一样的状态。

  这不是郭京飞第一次演“窝囊中年”。2019年的《我是余欢水》里,他演的就是一个“混惨”,但李唐比余欢水更深沉一些。40岁后,郭京飞演起这种角色来更游刃有余,“小人物”的不易,成了他塑造人物的抓手,哪怕演一个皇帝老儿或其他有身份的角色,他也会去找找光鲜表面下的部分,因为这样的人物才立体,才能叫观众信服。

  如果说每一类角色的走红都是生逢其时,那么当下,又丧又燃的中年男性角色似乎成了电视荧屏上的“刚需”。而郭京飞的形象,与这类角色似乎天然匹配。在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和“低气压”的中年危机中,郭京飞是那个可以做到既沉下去,又能带观众“飞”起来的人。

  当我们看到李唐在家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时,他也照样透着平庸、软弱的烟火气,面对老婆丁美兮咄咄逼人、劈头盖脸的数落,他除了忍耐就是沉默,很多时候,他都是一边“享受”着老婆的语言暴力,一边给老婆按摩着身体。对女儿李小满碗里的剩饭,他也毫不嫌弃地吃掉。这不就是千千万万平凡丈夫与父亲的寻常状态吗?

  听说郭京飞遇到李唐这个人物兴奋了很久。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首先,这个人物写得极其细腻,给演员的创作空间大;其次,他得知自己的搭档有颜丙燕、宁理、谭卓……都说好演员之间是可以互相激发的,旗鼓相当的对手有了,他怎能不兴奋呢?我们平常夸赞一个演员,通常会说“很会演”“演得很到位”,可郭京飞和谭卓恰恰是那种不能用“演”来评价其能力的人,因为你常常看不到他们表演的痕迹。在郭京飞看来,“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演员只是变成角色,活在作品里。

  李唐成了这个观点输出的最有力的例证。剧中,郭京飞与宁理饰演的林彧的几场对手戏,都没见“炸裂”。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李唐认出新来的上级竟然是18年前一起执行任务的旧相识,两个人在出租车上聊近况、聊往事,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通过后视镜相互试探。通过一个调反光镜的转头,我们甚至看到郭京飞的眼皮抽搐了一下。就在这短短两秒钟的镜头里,演员将各种复杂的情绪有条理地传达分明,可见功力。大结局时,同样是这两个人在一部车里,一个金蝉脱壳潜逃在即,一个为了保护妻女计划要做“替死鬼”,一别永无可能再见。李唐说出李小满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林彧女儿这个惊天秘密,并质问他怎能对自己的亲女儿下毒呢?他没想到,林彧早就知情,并说出“血缘是什么?它是365天日日夜夜的相处,谁是亲爹并不重要”这席话……我们可以看到李唐的眼眶渐渐红了,意外、吃惊、愤怒、触碰人性底线的钝痛感,一一浮现在脸上。在这里,郭京飞呈现了比不打麻药拔牙更痛的痛感,“炸裂”本不是对表演的赞许,高级的表演是泯然于心,却说不出来。

  表面平淡,余味绵长的表演也体现在该剧的两位优秀女演员身上。颜丙燕饰演的段迎九和谭卓饰演的丁美兮,她们一个是国安专案组的“猫”,一个是漂洋过海来的“鼠”,“猫”的儿子是“鼠”的学生,“猫”的下属又是“鼠”的弟弟,但“猫”已经盯上了“鼠”,于是请了一桌“鸿门宴”。这是《对手》在厦门开机后的第一场戏,也是让郭京飞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李唐、丁美兮与段迎九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戏是暗潮汹涌异常精彩的,台词犹如剥笋,段迎九的试探层层递进,每一段话好像都有话外之音,每一个问题都意有所指。剧情的设置是,丁美兮在饭桌上一直在喝酒,她要借着喝多了、喝醉了,将真话假话混作一谈,而段迎九不断暗中观察……据说这场戏拍了有六七遍,面对“八料影后”加身、演技十分老辣的颜丙燕,谭卓不仅把戏稳稳地接住了,还接得漂亮。但观众们并不知情,她每次举杯喝的都是真酒。戏拍完了,谭卓给自己灌下去好几斤酒,一个人在走廊哇哇大哭……

  震惊之余,郭京飞面对对手这种豁出去命的表演,既担心又感到十分伤感。事实上,《对手》里丁美兮“一人千面”、瞬“兮”万变的身份,对演员是有难度的,但谭卓的表现刷新了我们对她能力的认知。据《对手》的制片人透露,早在剧本尚未完成时,她们就找到谭卓,创作团队认为,剧中的丁美兮非常适合她。当时因为没看到全部的剧本,谭卓的回复并不确定,她深知影视剧是多方配合的艺术,作为演员能切实把握住的就是文本的选择。但后来,她成了最早决定参演的演员。出道至今,从《Hello,树先生》《暴裂无声》《追凶者也》《我不是药神》《误杀》《沉默的真相》,一路到这次的《对手》,谭卓几乎没演过烂片,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她多次谈到,剧本是她判断是否接下一部作品的重要考量。只要本子好、团队过硬,谭卓并不在乎自己戏份多少、片酬如何。

  其实,《对手》开篇丁美兮的出场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形象。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判断,大多来自她动作的外在转换。有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她结束任务走回家路上——不停地刷牙。一个业务熟练的间谍,对自己的工作如此厌恶,需要立即处理“不洁感”。谭卓用含着泪的机械性重复动作和空洞眼神,把人物内心的自我怀疑一下子建立起来。据《对手》制片人透露,“刷牙”这个细节,其实是谭卓的原创。剧本原来是她每一次执行任务回家都要洗澡,把肮脏、污秽的东西冲刷掉。但谭卓与导演商量后,改成了刷牙,从观后效果来看,刷牙的冲击力显然更强。

  《对手》中的丁美兮对谭卓而言,就是天然的“演技大赏”。平时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她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一旦接到任务,一秒变脸的风情万种里,偶尔会露出一股子特工的狠劲。这股子狠劲,其实一直潜藏在她的身上。拍电影《我不是药神》,她能一天在钢管上练舞三个小时不下来,手和腿磨到破皮出血,再结成茧子。电影拍完了,谭卓的脚踝却软骨粉碎。2013年,谭卓为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这对一个正当上升期的女演员,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她甘之如饴。她不会把自己安排得很满。去年一年,谭卓有几个月在休息,除了陪伴家人,剩余时间里,她用“梳理、思考、读书”来完成一种向内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几乎无法准确、全面地描述这位女演员。她身上独有的神秘感,只属于当下。谁也不知道她的生命枝干上又会长出怎样的新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