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京飞和谭卓在《对手》中证明: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郭京飞和谭卓在《对手》中证明: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来源:文汇报2022-01-11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对手》是国内罕见的当代谍战剧,是以两个反派人物做主角的。一对“回不去”的人,在他们错位人生里憋屈和无奈,而谭卓(上)和郭京飞(右)的表演则让这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变得更为深刻

  陈熙涵

  电视剧《对手》收官,网络评分居高不下。除剧本的因素外,表演也为该剧加分不少,特别是剧中男女主演郭京飞和谭卓,出色地证明了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

  观众都喜爱特征鲜明的人物,但郭京飞和谭卓这次要面对的挑战,偏是两个泯然于市井且属于境外敌对势力的潜伏者。做一个间谍人员最大的条件和特征,就是你重复遇到他(她)两三次后,都未必能记得住这张脸。丢到人堆里,更是绝不会引人注目的一类人。人设与演员本身的巨大反差,给表演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这个国内罕见的当代谍战剧,是以两个反派人物做主角的。一对“回不去”的人,在他们错位人生里憋屈和无奈,而表演则让这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变得更为深刻。《对手》故事开始于郭京飞饰演的李唐四处找寻“上线”幺鸡。不为别的,只为幺鸡带着他们的“活动经费”人间蒸发了……突如其来的“断炊”让夫妇二人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一点汽油钱和一张违停单便争吵不休。追查中,李唐与人干架被打掉了一颗牙,上头不给报销,医保也走不了……打败他们的不是敌人,而是一颗烤瓷牙要9000块!李唐听得心惊肉跳,“种颗牙齿那么多钱,掉个脑袋才多少钱?”小卒子的辛酸溢于言表,最关键的是,他们的退休金还遥遥无期。

  惨,是真惨!观众们带着对谍战剧的期待打开《对手》,却看到了满眼中年人的窘迫。李唐丁美兮夫妇俩的精打细算,与每一个混生活的普通人全然无异。不同的是,他们还要面对过河卒子没回头路的危机四伏。网上的评论,很多人喜欢《对手》是因为中年人的无奈与间谍这一想象中理应体面、带感的形象形成的强烈反差与新鲜感,郭京飞饰演的李唐,在贡献不少笑点的同时,演出了一个中年人在社会中像夹心饼干一样的状态。

  这不是郭京飞第一次演“窝囊中年”。2019年的《我是余欢水》里,他演的就是一个“混惨”,但李唐比余欢水更深沉一些。40岁后,郭京飞演起这种角色来更游刃有余,“小人物”的不易,成了他塑造人物的抓手,哪怕演一个皇帝老儿或其他有身份的角色,他也会去找找光鲜表面下的部分,因为这样的人物才立体,才能叫观众信服。

  如果说每一类角色的走红都是生逢其时,那么当下,又丧又燃的中年男性角色似乎成了电视荧屏上的“刚需”。而郭京飞的形象,与这类角色似乎天然匹配。在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和“低气压”的中年危机中,郭京飞是那个可以做到既沉下去,又能带观众“飞”起来的人。

  当我们看到李唐在家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时,他也照样透着平庸、软弱的烟火气,面对老婆丁美兮咄咄逼人、劈头盖脸的数落,他除了忍耐就是沉默,很多时候,他都是一边“享受”着老婆的语言暴力,一边给老婆按摩着身体。对女儿李小满碗里的剩饭,他也毫不嫌弃地吃掉。这不就是千千万万平凡丈夫与父亲的寻常状态吗?

  听说郭京飞遇到李唐这个人物兴奋了很久。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首先,这个人物写得极其细腻,给演员的创作空间大;其次,他得知自己的搭档有颜丙燕、宁理、谭卓……都说好演员之间是可以互相激发的,旗鼓相当的对手有了,他怎能不兴奋呢?我们平常夸赞一个演员,通常会说“很会演”“演得很到位”,可郭京飞和谭卓恰恰是那种不能用“演”来评价其能力的人,因为你常常看不到他们表演的痕迹。在郭京飞看来,“好的表演不需要炸裂”,演员只是变成角色,活在作品里。

  李唐成了这个观点输出的最有力的例证。剧中,郭京飞与宁理饰演的林彧的几场对手戏,都没见“炸裂”。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李唐认出新来的上级竟然是18年前一起执行任务的旧相识,两个人在出租车上聊近况、聊往事,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通过后视镜相互试探。通过一个调反光镜的转头,我们甚至看到郭京飞的眼皮抽搐了一下。就在这短短两秒钟的镜头里,演员将各种复杂的情绪有条理地传达分明,可见功力。大结局时,同样是这两个人在一部车里,一个金蝉脱壳潜逃在即,一个为了保护妻女计划要做“替死鬼”,一别永无可能再见。李唐说出李小满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林彧女儿这个惊天秘密,并质问他怎能对自己的亲女儿下毒呢?他没想到,林彧早就知情,并说出“血缘是什么?它是365天日日夜夜的相处,谁是亲爹并不重要”这席话……我们可以看到李唐的眼眶渐渐红了,意外、吃惊、愤怒、触碰人性底线的钝痛感,一一浮现在脸上。在这里,郭京飞呈现了比不打麻药拔牙更痛的痛感,“炸裂”本不是对表演的赞许,高级的表演是泯然于心,却说不出来。

  表面平淡,余味绵长的表演也体现在该剧的两位优秀女演员身上。颜丙燕饰演的段迎九和谭卓饰演的丁美兮,她们一个是国安专案组的“猫”,一个是漂洋过海来的“鼠”,“猫”的儿子是“鼠”的学生,“猫”的下属又是“鼠”的弟弟,但“猫”已经盯上了“鼠”,于是请了一桌“鸿门宴”。这是《对手》在厦门开机后的第一场戏,也是让郭京飞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李唐、丁美兮与段迎九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戏是暗潮汹涌异常精彩的,台词犹如剥笋,段迎九的试探层层递进,每一段话好像都有话外之音,每一个问题都意有所指。剧情的设置是,丁美兮在饭桌上一直在喝酒,她要借着喝多了、喝醉了,将真话假话混作一谈,而段迎九不断暗中观察……据说这场戏拍了有六七遍,面对“八料影后”加身、演技十分老辣的颜丙燕,谭卓不仅把戏稳稳地接住了,还接得漂亮。但观众们并不知情,她每次举杯喝的都是真酒。戏拍完了,谭卓给自己灌下去好几斤酒,一个人在走廊哇哇大哭……

  震惊之余,郭京飞面对对手这种豁出去命的表演,既担心又感到十分伤感。事实上,《对手》里丁美兮“一人千面”、瞬“兮”万变的身份,对演员是有难度的,但谭卓的表现刷新了我们对她能力的认知。据《对手》的制片人透露,早在剧本尚未完成时,她们就找到谭卓,创作团队认为,剧中的丁美兮非常适合她。当时因为没看到全部的剧本,谭卓的回复并不确定,她深知影视剧是多方配合的艺术,作为演员能切实把握住的就是文本的选择。但后来,她成了最早决定参演的演员。出道至今,从《Hello,树先生》《暴裂无声》《追凶者也》《我不是药神》《误杀》《沉默的真相》,一路到这次的《对手》,谭卓几乎没演过烂片,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她多次谈到,剧本是她判断是否接下一部作品的重要考量。只要本子好、团队过硬,谭卓并不在乎自己戏份多少、片酬如何。

  其实,《对手》开篇丁美兮的出场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形象。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判断,大多来自她动作的外在转换。有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她结束任务走回家路上——不停地刷牙。一个业务熟练的间谍,对自己的工作如此厌恶,需要立即处理“不洁感”。谭卓用含着泪的机械性重复动作和空洞眼神,把人物内心的自我怀疑一下子建立起来。据《对手》制片人透露,“刷牙”这个细节,其实是谭卓的原创。剧本原来是她每一次执行任务回家都要洗澡,把肮脏、污秽的东西冲刷掉。但谭卓与导演商量后,改成了刷牙,从观后效果来看,刷牙的冲击力显然更强。

  《对手》中的丁美兮对谭卓而言,就是天然的“演技大赏”。平时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她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一旦接到任务,一秒变脸的风情万种里,偶尔会露出一股子特工的狠劲。这股子狠劲,其实一直潜藏在她的身上。拍电影《我不是药神》,她能一天在钢管上练舞三个小时不下来,手和腿磨到破皮出血,再结成茧子。电影拍完了,谭卓的脚踝却软骨粉碎。2013年,谭卓为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这对一个正当上升期的女演员,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她甘之如饴。她不会把自己安排得很满。去年一年,谭卓有几个月在休息,除了陪伴家人,剩余时间里,她用“梳理、思考、读书”来完成一种向内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几乎无法准确、全面地描述这位女演员。她身上独有的神秘感,只属于当下。谁也不知道她的生命枝干上又会长出怎样的新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