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来源:文汇报2022-01-18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拨子在装饰有捍拨的琵琶上划过,音声明亮,那是白居易浔阳江头听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对舞的女子快速旋转,衣裙飘飘,胡旋舞的节奏张弛相续——不久前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的这一场《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是上音人在大量音乐文献和传世、出土文物的研究基础上,以精心复原的唐代乐器,编配古乐,并结合多媒体设计,所呈现的一场精彩的唐代乐舞盛宴。

  时隔千余年,唐乐唐舞究竟如何,重现绝非易事,宋人在笔记《碧鸡漫志》中就已提及唐代《霓裳羽衣曲》等乐曲创作流传的多种说法。多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有学者们如叶栋、陈应时、何昌林、赵晓生、应有勤等对唐代音乐持续研究。其中赵维平教授多次海外访学,对留存的唐代乐器乐谱着力深耕,搜集了近两万页高清古乐谱,探究古乐的旋律、音高与节奏,并带领团队比照文物尺寸和材质,复制了诸如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等三十余件唐代乐器。正是在对上百种海外现存乐谱的拍译、题解中,在对敦煌壁画、出土文物的揣摩悬想中,唐代音乐的丝竹之美、乐舞的气韵生动,才越过千年时光,在观众眼前闪耀出大唐的光辉。

  这台音乐会的演出目的是为了接近真实展现历史,所选曲目都来自文献与曲谱记载,既有筚篥、笙、尺八、琵琶、阮咸、羯鼓、拍板等组成小乐队演奏的唐代教坊曲《急胡相问》,也有乐器独奏的曲目。其中,琵琶独奏《倾杯乐》,是根据《敦煌琵琶谱》中两首《倾杯乐》的译谱组合而成。唐人笔记有云,这一乐曲在唐玄宗时与舞马有关。唐玄宗曾经将舞马分为左右两部,命域外贡马使者驯教,无不曲尽其妙。奏《倾杯乐》时,舞马披着锦绣,金银珠玉装饰鬃鬣,它们在乐曲声中昂首摇尾,动作无一不与曲子节拍相合。据称当时还设有三层板床,令人乘马而上,旋转如飞。在这激昂的乐曲中,可以想象骏马飞扬的身姿,加以整齐如一的踏地节拍,是怎样一种气宇轩昂的景象!而乐工数人立于左右前后,都身着淡黄衣衫,佩玉带,年少而秀美,与舞马的力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调和了乐曲的刚健,形成丰富的审美层次。这一乐舞多于唐玄宗生日千秋节时勤政楼下演出,至今可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寻找到踪迹。舞马虽已不存,但在上音歌剧院剧场的琵琶声中,历史文献的记忆片段被激活,《倾杯乐》这一刚柔相济、中外文化交融的唐代乐曲在耳畔回响,这是今人对唐人的一次探访。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追寻,可以说从同时代的日本就已经开始。现存于日本京都的正仓院,建于公元750年,正值唐朝盛世,唐风东渐,中日交流频繁,正仓院珍藏的日本圣武天皇用具中许多即源于唐朝,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那是唯一存世的一面唐代五弦琵琶,为今天的唐代音乐研究乃至乐器复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而音乐会上的古琴独奏《石上流泉》这一曲目,其名称原本为六世纪的古琴谱所记录,原曲则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后保留在日本十二世纪末的琵琶谱中。经比较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者发现用古琴演奏更符合乐曲的本身规律,所以用古琴恢复呈现了它原初的面貌。琴声潺潺,引人遐思,千余年来文化之源流往复就在这乐波中荡漾。

  正是缘于对大唐文明的向往,敦煌壁画上的乐舞图,石窟藻井中的宝相花,唐人铜镜的图案,丝路乐舞俑的衣装……都成为此次音乐会上舞美设计的素材来源。与传统的丝弦相比,多媒体的设计让唐代音乐有了更多变化的载体,舞台上唐人妆束、或坐或立演奏的音乐家们带来流动的乐音,而舞台背后则同时有画卷徐徐展开,带来一幕又一幕变幻的情景:或是重檐华氈,令人仿佛置身于敦煌佛国聆听妙音;或是芦苇摇曳,明月渐升,山色夜色与音色融为一体,那是器乐合奏的《西江月》;又或是留存的敦煌古曲谱,文字记载与现场的演出合二为一——唐代音乐中的意境与背景完美呼应,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一场流光溢彩的演出,应该说这是唐代文化多侧面研究成果的体现。

  追寻唐代音乐文化的精妙,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求真求美的艺术呈现,无疑将获得观众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始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渴望,也缘于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殿堂里创造美、分享美的动力。

  唐代笔记《羯鼓录》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二月的清晨,宿雨初晴,景色明丽,热爱音乐的唐玄宗取来羯鼓,纵击一曲《春光好》,伴着鼓点声声,柳杏随之萌发……

  我们有理由盼望这场舞动大唐、乐满人间的音乐会,同样会带来一曲春光好。

  (朱红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