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来源:光明网2022-01-25 1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的思维创新与精神传递

  冷凇 张丽平

  春晚是现代发达的媒体形态与中国传统节日深度融合的艺术实践,是家国情感、传统文化、媒体技术、大众审美多元聚合的重要载体。春晚还是记录和形塑时代,展现人民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承载着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印记。

  经过多年的创作,我国百花齐放的“春晚IP”各具特色,不断创新以满足大众日益飞跃的审美需求。《2022年川渝春节联欢晚会》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晚会依托深厚的巴蜀文化,独具人文之韵,立于蓬勃的川渝之地,富有活力朝气。晚会将山水自然、民俗文化和百姓民生进行了生动的影视化书写,打造了一台汇集“地缘”、“文缘”和“人缘”优势的春节联欢晚会。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打造极致视听,多形态呈现厚重巴蜀文化

  一台让人沉浸其中,终能回味无穷的春晚,必要以文化为基底、以情怀为亮色、以视听为媒介,为大众营造欢乐氛围,带来美的体验。《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采取“主会场+外景分会场+特别拍摄点”的形式制作。分会场设置在重庆永川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在重庆主城十八梯、大足区和四川古蔺县、阆中市等地设置特别拍摄点。雄险幽秀的巴山蜀水尽收眼底,大足石刻、阆中古城、三星堆等灿烂的文明印记矗立其间,这些场景设计包含了川渝之地的特色文旅资源,通过视听手段的极致表现,晚会充分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晚会舞美、灯光设计新颖,大量采用最新视频技术和全流程视觉质量管理,并以4K高清录制。裸眼3D技术、XR扩展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节目融合,助力川剧“出圈”,带领观众发现“新视界”,《双生花》《世界是我们的》等节目,都打造了触手可及、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晚会节目也涵盖了歌舞、戏曲、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幺妹住在十三寨》《苗寨欢歌》《阿依莫》等节目极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带给受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巴蜀文化如其他优秀的地域文化一样,是伟大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充分展现了巴蜀文化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承能力,晚会通过极致的影视传播,又一次力证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彩,坚定了文化自信。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创造春晚地标,多视角传递双城发展成就

  《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是川渝两地广播电视机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川渝一体化发展而首次合作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主题,以“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为主线,通过多类型节目、多实景联动、多视角展现等方式,把川渝双城发展的绿色生态成果、文旅推介成果、乡村振兴成果、美好生活成果、经济腾飞成果等进行了详尽展现。

  春晚是媒体为大众打造的一次集体联欢,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仪式,在这仪式之中,《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成功地将观众观看晚会的“行为聚集”深化成了内在的“精神勾连”。晚会用丰富的文艺节目、热烈的互动形式、精致的视听语言,为受众营造了喜庆、祥和、奋进的节日氛围,充分表达了川渝人民在“两中心两地”战略指引 下,把习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在巴蜀大地上的坚强决心和乐观向上、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

  如今,在由多元媒体构筑的多姿多彩的审美场域中,春节联欢晚会的突围创新门槛正日益提高,《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能够脱颖而出,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一个春晚新地标,实属不易,在这背后是经济力、文化力、创新力、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书写美好生活,庆新春描摹川渝腾飞画卷

  春节作为我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凝结着中华人民的情感与期盼。春晚用影像化、艺术化、大众化的文艺表达方式,聚合全国人民,打造节庆狂欢。《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用心立意、创造新意、饱含情意,充分诠释了“生活是美的”命题,展现了节庆之美、民俗之美、生活之美。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日常生活的美感时常体现为一种氛围的美感,2022年川渝春晚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打造精致视效,深深扎根于巴蜀地区的灿烂文明,立足于新时代川渝地区的腾飞之年,营造了浓厚饱满的审美的氛围、文化的氛围和精神的氛围。晚会中火辣辣的川渝火锅翻腾着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创新编排的《双城记》、《川渝一家亲》,小品《逗是安逸》等节目,生动描摹了现实生活的飞跃变迁,展现了川渝两地协同发展的新成绩,绘就了百姓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巴蜀韵味打造春晚新地标,双城联动书写川渝新风貌

  《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揭示了文化同源、历史通脉、地理同域、经济同体的川渝地区“川渝一家亲,欢乐幸福年”的美好状态。晚会用艺术创新将文化凝聚、文化自信、民族团结和个体归属落到实处,为春节文化的影视传播注入了新思路,增添了新活力。

(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丽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创研基地特聘研究员)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钱江观潮正当时

  • 内蒙古准格尔旗:建设绿色矿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