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5年来,黑胶唱片销量基本上以每年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黑胶复兴”(Vinyl Revival)也成了一个专门的概念和口号。全球如此,中国亦然。1月17日,歌手孙悦发行了出道28年的首张黑胶唱片。除此之外,黑胶家族的名单上还有罗大佑、周杰伦、张信哲、张杰、鹿晗、邓紫棋、沙宝亮、满江等等。黑胶唱片在中国已成趋势。
现象
从停产到复兴 新专辑推黑胶成潮流
在中国,由中国唱片厂生产的《黄河大合唱》《东方红》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中国唱片厂自行研制薄膜唱片(17.5厘米)因其价格低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世纪末,由于受到CD等新载体的冲击,黑胶唱片市场严重萎缩,中国黑胶也正式停产——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都是引进海外或是二手的。
不过,技术的更新迭代虽然让黑胶唱片的需求量逐步下降,但正如当今流媒体数字音乐对实体专辑市场造成的冲击一般,市场虽受影响却并未消亡。由于收藏者的喜好,从1994年开始,黑胶唱片的价格逐渐回升。
2010年“中国唱片黑胶复兴计划”启动。当时国内的黑胶市场较弱,也已经没有自主生产黑胶唱片的能力,国外却逐渐刮起了黑胶复兴的潮流。经过评估,中国唱片率先启动黑胶复刻计划,挑选早期黑胶唱片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等经典内容,将生产制作交由海外,成品回到国内发行推广,开始给国内的黑胶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近几年来,黑胶唱片的复苏风潮迅速席卷全球,中国国内的黑胶唱片市场逐渐复苏,“无论是对于经典唱片的复刻需求或是对于新唱片的出版发行需求都在持续增长”。
2020年,“周杰伦20周年纪念黑胶套装”堪称是华语乐坛大事件。这套收录14张黑胶专辑并配限定手提箱的套装组,预告发售时就成为社交媒体出镜率最高的黑胶唱片,台版预订价为28990元新台币(人民币约6990元),出货时价格已超过8000元,2个月后价格为1.2万至1.8万元;内地版预订价6399元,2个月后价格超过7000元,如今在网购平台已炒到2万元左右。
2021年,国产留声机品牌梵尼诗邀请青年艺术家李元素创作了艺术作品《旅行》。将经典黑胶唱片作为收藏品或装饰品进行展示,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年1月,歌手孙悦出道28年首次发行黑胶唱片《SUNNY TIME》系列。发行新音乐专辑时同时推出CD和黑胶两种介质,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一种新兴潮流。
分析
为什么买黑胶?“喜欢走到唱机前抬起唱臂的仪式感”
宇悦无限文化公司企划总监樱桃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各种音乐介质中,黑胶的稳定性具有绝对优势,是迄今为止开发的最稳定的录音格式,与磁带和CD不同,它们可以在受控环境中使用100年之久。
不久前,樱桃受邀做客中数传媒黑胶工作间,那里陈列了梅兰芳先生的黑胶经典。在一台样貌古朴的百年唱机中,播放梅先生的京剧选段。樱桃说,那种特殊的唱针划过木胶的噪点声都富有着强烈的穿透力,可以清晰感受到先生鼎盛时期的声音张力以及空间和时间感的真实还原性。
“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音轨上的颗粒感被放大而至的美感。黑胶由于录音的工艺所限,自然去除了一切修饰的工程手法,不能进行音乐堡垒的任何修葺,反而保留了最原始的人声与乐器之间的真实面貌以及相位关系。”
樱桃表示:“黑胶固有的录制工艺,模拟音质的输出都决定了这是小众所求。”它的形式和容量决定了:听众必须进行一系列操作手动播放,听完一面后还得自己翻面。这种播放的复杂性和仪式感,对于当今习惯使用数字方式一键点入百万曲目无限连播的大众听众来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对音乐品鉴的态度回归。但樱桃认为,黑胶复兴是必然的,也是国内音乐工业发展中进步的一个新坐标形态。“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有分量而有质感的载体。喜欢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物,也喜欢离开椅子走到唱机前抬起唱臂的仪式感。”
除此之外,黑胶的走红契合了社会的某种怀旧情怀。数据显示,一半的黑胶唱片买家从不用它们来听音乐。一些买家用黑胶唱片装饰房间,还有一些只是为了支持他们喜欢的音乐人。
据了解,目前国内黑胶生产线分布于上海、广东、青岛等地。这些生产线规模不一,工艺也不一致。而中国唱片旗下“UOD黑胶工坊”的生产线集母源制作、胶片刻纹、金属制版、黑胶唱片压片为一体的,是工艺流程最为完整,设备及技术最为先进的一条生产线,这里生产的黑胶唱片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制造”,拥有绝对的自主优势。
“UOD黑胶工坊”进口了海外黑胶唱片全套生产设备,并进行技术革新升级以使其符合当下现代科技环境,建立起了黑胶唱片完整生产线。
声音
两千张黑胶唱片被“秒杀” 受众群体趋于年轻化
80后阿水涉足黑胶唱片业十年,见证了黑胶唱片从无人问津到突然回潮备受追捧的整个过程。2011年,阿水成立了一支黑胶独立厂牌。最开始做的唱片,都是身边的小众金属乐队,每次发行量仅为150张至200张,由合作的唱片店代卖。但基本都是“压货”,卖不动,因为受众太少了。直到2014年,阿水的公司才走出亏损状态。
阿水说,2018年以后他的唱片销量有了明显提升。2021年,阿水发行了郑钧《赤裸裸》和许巍《在别处》《那一年》,3000张黑胶唱片一天之内售罄。紧接着是2021年8月,痛仰乐队2008年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的黑胶发行,跟乐队一起共同销售2008张,0.04秒全部卖完,“这两年黑胶唱片的回潮几乎达到了一个巅峰,无论流行还是摇滚专辑都会陆续推出黑胶唱片,甚至有些经典专辑会出多个版本,不少铁杆粉丝照单全收。”
黑胶回潮的同时,蕴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阿水介绍,疫情这两年,几乎全球的黑胶工厂都在超负荷工作,以往合作那家德国厂,早已停止接单,即便接了,插队加班的情况下,最早也需七八个月才能交货。
2011年阿水发行第一张黑胶唱片时,国内没有制作黑胶唱片的工厂,只好去德国制作。如今,国内已有几家工厂,生产越来越方便,而且购买黑胶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现在,阿水发行的黑胶都在国内生产。
但是,黑胶“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产能力的限制。正如阿水所说的,由于国内自主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向海外订购制作并进口黑胶唱片的需求加大。业内人士称,厂家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排片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进口手续繁琐等因素导致供需失衡,部分国际唱片公司因此无法实现中国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同步发行黑胶唱片的计划。此外,海外加工也加大了音乐版权流失的风险。
阿水介绍,购买黑胶产品的乐迷,基本都是80后,喜欢小众音乐,买来多是为了收藏。资深乐迷、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唱片店的吴艺眀说:“有时候听到有人说自己的黑胶唱片具有多么多么高的收藏价值,我觉得这是个误区。没有歌曲的加持,黑胶无非就是一种介质。黑胶唱片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去聆听它,然后将它分享出去。如果买了不听,只是挂在墙上,那没有任何意义。”至于“黑胶复兴”的概念,吴艺明也表示了谨慎的乐观,“黑胶只是众多音乐传播媒介中的一种,在市场份额上远远还没有回归主流。”所谓黑胶复兴,只是当下的人们愿意以更多样的方式聆听音乐。一位业内人士也认为:“比起流媒体在音乐传播方面的主流趋势,黑胶唱片目前还是属于小众圈子,但相较于从前,黑胶唱片从内容选择、受众群体等各方面来说都逐渐趋于年轻化。”
本版文/本报记者 乔颖 寿鹏寰
统筹/刘江华
潮流档案
黑胶又称LP(long play),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作为音乐的载体,黑胶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诞生。之后,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黑胶唱片贬值严重。
销量回暖
2006年,全球黑胶唱片的销售额开始回暖,从3400万美元猛增到4800万美元。如今,黑胶唱片复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21年这15年间,黑胶唱片基本上以每年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全球黑胶产业的营收增长近10倍。
2020年,美国黑胶唱片的销售额增长了28.7%,达到6.26亿美元。其中,51张专辑黑胶销量破5万张大关,比2019年的23张增长一倍多。
消费者年龄分布
近年来购买黑胶唱片的,恰恰是那些出生在CD和数字音乐时代的年轻人。美国音乐市场超四成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购买黑胶唱片的数量占到了黑胶销售总量的77%。
数据来源:
Music Watch 机构通过对美国4800位黑胶唱片听众年龄段抽样调查;Digital Market Outlook机构调查得出每百万人内数字音乐听众年龄段。
黑胶大事件
1888年,埃米尔·柏林纳发明了圆盘式留声机(Gramophone)和以虫胶为材料的唱片,这种唱片是现代唱片的鼻祖。
1966年12月,中国唱片厂自行研制薄膜唱片开始试产试销,因其价格低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0世纪末,黑胶唱片受到CD等新载体的冲击,市场严重萎缩,中国黑胶也正式停产。
2018年,集母源制作、胶片刻纹、金属制版、黑胶唱片压片为一体的黑胶唱片生产线正式以“UOD黑胶工坊”为名在上海建成投入使用,黑胶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