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来源:光明网2022-01-29 15: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速度滑冰这项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诞生了冬奥历史上第一枚金牌的项目,也是人类迄今为止依靠人力所能达到的速度最快的运动。从1957年,中国速滑健儿参加速度滑冰世锦赛,首次亮相国际大赛,到1963年参加速度滑冰世锦赛夺得世界冠军。6年时间,就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后,第四期《中国冰雪传奇》将目光聚焦速度滑冰,邀请到中国速度滑冰第一代功勋教练孙显墀、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中国速度滑冰名将王淑媛、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罗致焕、中国速度滑冰名将王金玉、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叶乔波、中国首位冬奥旗手赵伟昌来到现场,讲述他们与速滑的不解之缘。当罗致焕眼含热泪,讲述张虹奥运夺金,实现中国老一代冰雪人的金牌梦时,张虹也泪洒现场,动容不已。近70年来,一代代中国速滑人怎样传承与弘扬体育精神?怎样奋力拼搏?怎样从落后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本期播出的《中国冰雪传奇》,将带您一起走进中国速度滑冰的传承故事。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左至右:孙亚鹏、孟盛楠、孙显墀、罗致焕、王金玉、王淑媛

  “燃时刻”再现中国速滑奋斗史

  他们让世界了解中国

  1分14秒02!2014年,中国姑娘张虹在速度滑冰1000米比赛中收获了第一块金牌。这是自1980年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在速度滑冰项目上拿下的首枚奥运金牌,也是诞生在冬奥基础大项上的,一枚意义非凡的金牌。为了这短短的一分钟,中国速滑健儿足足为之等待了34年。这是本期《中国冰雪传奇》速度滑冰的“燃时刻”所带来的“巅峰时刻”。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速度滑冰奥运冠军 张虹

  张虹讲述,看似短暂的1分14秒02背后,在她内心上演着巨大的惊心动魄。“速度滑冰最难的就是你拿到每一个项目的奥运资格,你只有一次上场的机会……你要用你的1分钟把你所有的能量全发挥出来……” 带着身体、冰鞋、冰面仿佛融为一体的专注,张虹克服了脚踝的伤带来的影响,用意志品质完成最后200米的冲刺。张虹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凝视自己,我觉得那一天,我做到了。”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速度滑冰奥运冠军 张虹

  回想起这一幕,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罗致焕眼含热泪,“老一代人多少年,就为了这个金牌奋斗了一辈子,但是她来完成这个任务了,我为她感到高兴、为她骄傲。”罗致焕的这番话语,让张虹也泪洒现场,动容不已。

  从张虹夺金再往前回溯,几十年来,中国速滑人从未停止过奋斗。在1963年的速度滑冰世锦赛上,速度滑冰让中国站上了世界的巅峰,罗致焕以2分09秒2获得了1500米世界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比赛中夺得金牌,刷新历史。这也是本期“燃时刻”之“走向世界的时刻”。

  1992年,已在世界赛场上小有名气的叶乔波,站上了法国冬奥会的赛场。这是速度滑冰女子500米的决赛,最终28岁的叶乔波以40秒51的成绩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季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这是中国速度滑冰的突破时刻。三天之后,叶乔波在自己的非主项比赛1000米比赛中,再次摘得银牌。一届奥运,两块银牌,意义重大,中国冰雪运动终于有了可迈向世界顶尖行列的实力。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速度滑冰世界冠军 叶乔波

  在世界冰坛,中国速度滑冰新的成绩单还在不断更新,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65的成绩勇夺铜牌。这是一次万众瞩目的突破,不但弥补了中国男子速滑自罗致焕以来,长达55年的缺憾,也实现了中国男子速滑奥运奖牌“零的突破”;也为中国男子速滑的未来,点燃了新的希望。

  孙显墀:优秀运动员都是血汗泡出来的

  老一代速滑运动员:我们对祖国的爱是永恒的,一直是红色,没有变过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家体委决定以“速度滑冰”作为突破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至此、中国速滑历史的大幕缓缓拉开。

  在忆青春的环节,我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教练员孙显墀、我国第一代速滑人罗致焕、王金玉、王淑媛等亮相。曾经正值壮年的他们,如今也都进入耄耋之年。王淑媛今年79岁,王金玉82岁,罗致焕81岁,孙显墀也90岁高龄,但说起速滑,他们依然是精气神十足。

  孙显墀是1500米首个全国纪录创造者,也是我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教练员。他在苏联学习经验之后,回国专门制订详细的训练大纲。他将这本训练大纲带到节目现场,大纲上写下的不仅是一些心得、训练计划,更是一个教练员对于中国速滑事业的一份心愿和心声。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速滑?王淑媛讲述的原因特别质朴:为了一套秋衣、秋裤。“那个时候家里头特别困难,棉袄、棉裤里头就穿一个小裤头,要给一套秋衣、秋裤,里头就保暖了,我当时就真的为了这一套秋衣、秋裤,我就去了。”以奇妙的缘分开启冰雪事业的她,在上手后很快发现自己的天赋,“我没栽过一个跟头,我想我就是为滑冰而生的。”

  那时候的训练条件有多艰苦?为了延长滑冰的时间,运动员们就像候鸟似的,去到全国最冷的地方去找冰。王淑媛说,她曾掉到过满洲里小北湖,好不容易才“拱出来”。住宿条件依然艰苦,队员们住的地方叫“大车店”,原是赶马车的马车夫常住的那个地方。罗致焕回忆道,“南边有个大炕,中间有个过道,女孩子住在南炕,我们男孩子住在北炕。有个布帘,中间拿着绳子挡上。一住就将近一个月,谁打呼噜,这边都能听见。”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速度滑冰第一代功勋教练 孙显墀

  在孙显墀看来,那个年代的运动员,正因为有着追求和信念,才愿意心甘情愿接受大运动量的训练。“运动员到一定的时候流的不是一般的汗水,是浓缩的血液的水,所以我叫它叫作血汗,优秀运动员都是血汗泡出来的。”

  尽管经历训练和生活上的艰苦,但老一代的中国速滑人将这样的苦化作土壤,用汗水浇灌,并收获丰硕果实。罗致焕的一番感言,代表了很多速滑开拓者的心声,“我们这一代人不管是在哪儿……我们对祖国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我们对祖国的爱是永恒的,没变过颜色,都是红的。”

  张虹:身份转变 传递奥运精神初心不变

  展现冰雪运动独特魅力 讲好中国故事

  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了冬奥之旅。叶乔波在1992年冬奥会上夺取的两枚银牌,实现了我国从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奖牌“零的突破”。在20世纪90年代,同女排精神一样,还有一种精神叩击着中国人的心灵,沸腾着中国人的血液,那就是“乔波精神”。叶乔波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在《中国冰雪传奇》现场,她说面对比赛、竞技,“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速度滑冰世界冠军 叶乔波

  叶乔波之后,中国速度滑冰开始了新一轮奋勇追击的奋斗历程。薛瑞红、王曼丽等,无论是在世锦赛还是在世界杯系列赛,获得世界冠军无数。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中国姑娘张虹夺得速度滑冰1000米金牌,终于实现了几代速滑人的奥运金牌梦。

  在张虹看来,速度滑冰是一项孤独的比赛,当站上跑道,你要赢的人就是你自己。谈起当初自己夺金的优势,她提到了自己的心态优势,她的教练曾经说过,“张虹不适合当运动员,她适合当服务员。”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张虹每天都嘻嘻哈哈,每天都很开心。节目中,张虹坦言,“比如说在索契冬奥会之前,不让自己去想更多的负担,我也没有承载着三十几年的梦想,然后什么什么,如果你要想这么多东西,你没有办法专注你的比赛。”

  2015年7月31日,张虹作为申奥大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现场见证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花落北京的历史性时刻。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她仍然激动不已,“当巴赫主席翻开北京2022那一刻,2015年7月31日,我当时是第一个蹦起来的……拿到奥运冠军的时候感觉自己很牛,但是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你真的很渺小,是因为有一代一代的冰雪运动员传承下来的努力,才会有那一刻的诞生。”

中国速滑近70年传承:用速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平昌冬奥会后,张虹选择退役。从冬奥速度滑冰冠军到如今中国奥委会执委、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委员,她有了不同的身份。谈及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这一工作内容,张虹也透露,“我们也面临全球疫情,怎么样用体育的角度促进世界和平,怎么样用体育的角度去连接世界。” 身份不同,但是不遗余力地传递奥林匹克精神的初心不变。在《中国冰雪传奇》现场,她也表示,“我也想告诉更多年轻人怎么样通过体育激励自己,给自己创建下一个目标,朝着这个梦想去努力。 ”

  “展现冰雪运动独特魅力,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共同推动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这是总书记对媒体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助推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几十年来,中国速滑人如何一代代传承,并实现中国力量的崛起和腾飞?1月30日(周日)17:30,让我们在CCTV-4《中国冰雪传奇》中,一起见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