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汇聚奥林匹克之光,以歌声燃情传递最美中国力量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汇聚奥林匹克之光,以歌声燃情传递最美中国力量

来源:文汇报2022-01-30 09: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 姜方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我们都拥有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冬奥口号推广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定档大年初一,将于2月1日全网上线,歌曲用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中这个梦,从来未改变,北京欢迎你,我们北京见!”《我们北京见》由55位世界冠军集结齐唱,向全世界运动员发出双奥之约。眼下,以这两首歌为代表的一批冬奥主题歌曲正广为传唱,向世界燃情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悦耳旋律的缔造者,是上海音乐学院校友、音乐人常石磊。包括他在内,在各地发光发亮的上海文艺工作者,为这场冰雪盛会增光添彩。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献唱《致敬勇士》,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仪式推广歌曲;上音学子、青年歌手蔡程昱加盟《美美与共》,用歌声邀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来中国做客,感受中国年和冬奥氛围……在这些音符交织的冬奥和弦里,澎湃着激动人心的“上海声音”。

  “我们北京见”,中国和世界“一起向未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常石磊参与编曲的《我和你》唱响鸟巢,旋律至今感动亿万观众。时光跨越14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常石磊创作了《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相约北京》《燃烧的雪花》等歌曲,振奋人心。

  其中,《我们北京见》传递着东道主北京以奥林匹克之名,同世界再度相会的喜悦与憧憬。“这一天重逢,冰雪尽欢颜,昔夜花似雪,今日雪如花……”2008年《北京欢迎你》的经典旋律在《我们北京见》中复现,既有勾连呼应,又有全新演绎。常石磊为王平久诗意的歌词,披上青春时尚、朗朗上口的旋律外衣,“这一次的旋律不局限于传统五声音阶,在节奏上更为明快、时尚,同时也充满热情”。

  历经疫情考验,包括奥运健儿在内的各国人民,都在渴望迈向胜利与欢聚的新出发,而中国也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向全世界发出冬奥邀请。在《我们北京见》“世界冠军版”MV中,叶乔波、邓亚萍、申雪、庞清、佟健、田亮、刘璇、杨倩等55位体育世界冠军齐声献唱。每一位冠军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力量象征,代表着中国面向世界的实力及胸怀。曾在不同赛场、不同赛道站上世界之巅的他们,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汇入歌声,也借由歌声展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作为东道主的包容。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从一句口号到一首歌曲,《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已响彻大江南北。而大年初一推出的音乐短片,将在原有歌曲基础上拓展至近10分钟。在公布的首批“唱响者”名单中,成龙、邓超、黄渤、刘德华、吴京、谢霆锋、张韶涵、张学友、周迅等30位音乐人、电影人在列,生动诠释了歌曲所蕴含的对美好未来追求和向往的主题。

  用歌声“致敬勇士”,过个“美美与共”中国年

  “雪花盛开,世界自由洁白;致敬勇士,随你破冰向前……”由小柯创作,廖昌永、阎维文等群星演绎的《致敬勇士》日前正式发布。歌曲中充满对北京冬奥赛事的浓浓期盼和美好祝愿,希望各国体育健儿在冰雪赛场上不惧艰难,勇敢向前。

  这首歌曲的MV由孙楠、刘涛、佟丽娅、李克勤、廖昌永等录制,叶乔波等运动员也参与了演唱和录制。“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运动员,当我们唱响《致敬勇士》,心中都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深深自豪感。”廖昌永告诉记者,他期待着中国奥运健儿创造更快、更高、更强的成绩,也期待着全世界的人们通过盛会促进各国友谊和相互了解。“天下一家,我们不但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也要创造和平的未来”。

  由孙楠、蔡程昱、井胧等演唱的《美美与共》近日上线,歌曲MV融入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洋溢着浓浓的新春氛围。“小时候回老家村里全是土路,冬天一下雪,车轮全部都在打滑,最难的是雪融化时和着泥,每次要很久才能到家;后面再回去,发现路上铺了石子,车轮没那么容易打滑了;现在,每家每户都是水泥路串起来的,到哪儿都很方便。”歌声里寄托着发自内心的期冀与喜悦,家乡在安徽宿州的青年歌手蔡程昱,向记者诉说了回老家过年感受到的点滴变化。

  “后来村里还通了网,通了自来水;黑白电视变成了网络电视;土房子变成了二层小楼;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升级成了小汽车。”从这些身边的点滴,90后蔡程昱明显感受到国家在崛起,时代在进步。“我庆幸生在这个时代,所以想用自己的歌声,给所有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员加油,也给在新时代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你我打气,让我们过一个美美与共的中国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