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来源:中国网2022-02-14 15: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推出的新春季特别编排“乡聚中国年”之《田园灯谜大会》6小时大直播,将于2月14日16:00正式上线!央视频田园频道、央视网、央视影音、央视三农全网矩阵号及人民三农矩阵等平台都将同步直播,这也是本次“乡聚中国年”新春季的收官活动。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在《田园灯谜大会》直播现场,康乐、孟语凡、张腾岳、高凡、张程、李七月、郭嘉宁等总台8位主持人将在“花、好、月、圆”四个单元聊民俗、话美食,陪网友共赏“2022的首轮圆月”;撒贝宁、尼格买提、李思思、杨帆、鲁健、马凡舒、舒冬、王嘉宁、“绿泡泡”耿晨晨等多位总台主持人也将惊喜化身“出题官”,为网友送上新鲜有趣的灯谜;此外,海量助农好礼也将通过多轮次的灯谜竞猜送给参与直播的网友。福利多多,惊喜不断,“乡聚中国年”之《田园灯谜大会》来了!

  “天花板级”赏月视角

  “月圆之夜”来点不一样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吃元宵,猜灯谜,和家人赏月”,你的元宵节如何安排?

  《田园灯谜大会》邀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为大家献上一场“天花板级”的赏月视角,多年天文观测中拍摄到的高清月球表面、空间站凌月等珍贵照片将在直播中首度公开;同时他也将为大家揭秘更多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把人类送上月球总共分几步?”“月球科研基地何时建立?” “在空间站里赏月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赏月,和《田园灯谜大会》一起来点不一样的!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除了换个视角“赏月”,杨宇光和主持人也将在直播中与网友一起探讨“太空农业”方面的相关话题。航天员为何要到太空去种菜?太空育种蔬菜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放心食用?中国的太空农业进展到什么阶段?未来的月球基地构想,哪些农作物将率先入围?在直播中,这些你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将一一找到答案。

  撒贝宁、尼格买提畅谈新年关键词

  总台主持人齐化身灯谜“出题官”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田园灯谜大会》不仅在直播里准备了趣味十足的谜面,连“出题官”也为网友们安排得“妥妥滴”!正月十五当天即将亮相总台元宵晚会的撒贝宁、李思思、尼格买提、马凡舒等将首先以“出题官”的身份“乡”聚《田园灯谜大会》,为网友送上2022年的欢乐与祝福;杨帆、鲁健、舒冬、绿泡泡、王嘉宁等总台多位主持人也将带着一大波灯谜“在线等谜底”。

  和“出题官”一起答题,赢助农好礼,你准备好了吗?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奋斗、挑战、自律……”你的2022新年关键词是什么?

  总台主持人在直播中畅谈自己新的一年美好期待与奋斗目标。舒冬为什么选择“创新”?撒贝宁的关键词为什么是“加把劲儿”?李思思立下了“运动打卡100天”的目标,她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又是什么呢?

  你的新年关键词是什么?来《田园灯谜大会》直播间,一起来说一说吧!

  苏辽甘湘四地“乡聚”闹元宵

  主持人嘉宾齐说群口相声

  在“乡聚中国年”系列编排中,由《中国三农报道》联合总台地方总站发起的多场春节年俗直播为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田园灯谜大会》直播中,这份精彩继续延续。

CCTV-17《田园灯谜大会》上线 撒贝宁小尼李思思化身出题官

  “花、好、月、圆”四个单元的外景部分,江苏总站记者将带大家看秦淮源头无想山下,舞虾灯闹元宵;辽宁总站走进盘锦百年福街,看民俗社火今犹在,锣鼓声中纳吉祥;在甘肃兰州老街看黄河明月相映衬,月下唱响太平歌;在湖南长沙小吃街上品小吃,手制汤圆话团圆。

  同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和民俗学者崔岱远也为大家准备了健康饮食、元宵习俗及灯谜文化典故等实用有趣的知识;来自北京脱口秀俱乐部的田垄和子寅将携手CCTV-17主持人郭嘉宁和李七月,带来一场不一样的“群口相声”。原来郭嘉宁和田龚也是“同行”?李七月荧屏“相声首秀”效果如何?《田园灯谜大会》直播为你揭晓答案。

  今晚16:00-22:00,关注央视频田园频道“央视三农”直播间、央视三农全网矩阵号、央视网全网矩阵号、央视影音、人民三农客户端及全网矩阵,一起猜灯谜、说民俗、听相声、逛花灯、赢好礼,《田园灯谜大会》与你准时相约!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