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照黎明》口碑高开低走没能架好悬疑与情感天平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江照黎明》口碑高开低走没能架好悬疑与情感天平

来源:文汇报2022-02-28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黄启哲

  一度被视为今年网剧黑马的《江照黎明》上周六在争议声中迎来大结局。尽管主演马思纯与白客等青年演员演技得到观众好评,即便他们分别饰演的女主角李晓楠与男主角王诚走到了一起,迎来“Happy End ing(幸福结局)”,可这依然没能遏止评分不断下滑的趋势。《江照黎明》从播出伊始7.8分跌落到6.6分,坐实了不少人“高开低走”的预判。

  悬疑剧能够愿意在破解案件谜题同时,聚焦女性群体的现实困境,原本赢得网友的一致赞赏。主创对于剧本和拍摄的打磨,也显得诚意十足。为何“高开低走”?从观众反馈看,没有平衡好悬疑叙事与情感铺陈,是导致该剧不及预期的关键所在。

  套着悬疑外壳试图探讨女性现实困境

  生长于有完美姐姐、强势母亲的单亲家庭,外形普通、能力普通的妹妹会选择怎样的男人共度一生?李晓楠的答案是同样普通但老实本分、关心自己的苏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出错”的婚姻选择,却把她拉入无尽深渊。好赌、出轨、家暴、借高利贷、威胁家人,甚至屡次试图杀妻骗保,外人眼中的“模范丈夫”,面对她时却是换了“恶魔”的面孔。眼看李晓楠就要在江边遭遇苏睿毒手,然而天亮过后,躺在岸边的尸体却是苏睿。

  《江照黎明》一开始,就为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个充满戏剧反差的境况。在营造诡谲悬疑氛围同时,同样引发现实关切——那便是“不出错”的婚恋选择,为何最终导向了“致命结局”?谈及该剧创作灵感,编剧黄芬表示,是受到近两年社会案件的触动。因而在人物和剧情的细节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现实的投射:比如苏睿热衷饲养冷血动物;比如其杀妻是为伪装成意外最终骗取巨额保险;再比如其购置大量治疗哮喘药物投毒、给私家车做手脚伪装车祸的杀人手段。这些细节观众此前都通过近两年的社会新闻有所了解,因而更容易沉浸在《江照黎明》设定的故事之中,对李晓楠逃无可逃的绝望遭遇感同身受。

  从2020年的《摩天大楼》《白色月光》到去年的《八角亭谜雾》,国内悬疑剧主创有意识地将目光聚焦于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女性群体。这一次,《江照黎明》则更进一步:以李晓楠为核心,身边女性不论身份年龄,都面临各自的现实境况。这也就跳脱了一般悬疑推理剧次要角色“脸谱化”的窠臼,极大拓展了社会议题的讨论半径。作为第三者,于虹的性格扭曲源自于父亲极度的“重男轻女”,以为“好男人”苏睿是自己脱离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殊不知自己却成为对方意图还债的猎物。而对于负责苏睿案件的女警官,则展现了职场女性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两难。正如黄芬所说,主创是在悬疑剧中“见缝插针”地塑造不同类型女性,鼓励现实中的女性勇敢面对困境。

  部分苍白空洞的情感线削弱了故事力量

  “明明用12集可以讲完的故事,非要拖成24集,一点点耗干你的期待,真心实意地追剧却对不起我的会员。”一位网友的吐槽很有代表性。不过,相比于不少观众选择快进倍速看的“掺水剧”,《江照黎明》的水分不在台词与情节,而在于缺少驾驭平衡悬疑叙事与社会议题的能力。

  悬疑部分,在拍摄手法上,该剧有诸多出彩之处。比如第二集结尾,导演通过一组剧中人物打破“第四堵墙”看向观众的蒙太奇镜头,向观众设置“谁是凶手”谜题。而在第六集,苏睿对李晓楠施暴的场景,尽管没有血腥情节,却通过肩架摄影机带来的动态追随镜头,带来恐怖的窒息感,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该剧在悬疑案件的展开中却虎头蛇尾。比如该剧男主角、白客饰演的王诚。前期,他是“谁是凶手”谜题的干扰项。中后期,他既是李晓楠情感与生活的“拯救者”,又是苏睿案的受害者家属,同时又身负破解李晓楠姐姐“案中案”谜题的使命,多重线索看似令案件迷雾重重,不断反转,可每条线非但没有充分展开,反而由于“主角”这一身份很快被观众排除嫌疑,进而看透剧集的“底牌”。

  在这之后,主创就将不少笔墨留给了情感部分,然而闪回片段里的零碎情节又很难完整地呈现困境。比如为了展现世俗眼中精英女性照样有难言之隐,就安排李晓楠的姐姐李暮楠在婚姻中受到强势丈夫的牵制,被迫成为全职太太,哪怕在娘家也没能寻求到支持,最终被丈夫间接害死。而这影响了妹妹李晓楠的感情观,最终落入苏睿的魔掌。遗憾的是,不管是挖掘少女时代的“时间胶囊”,还是姐姐墓前几场戏,都没能展现李暮楠与李晓楠的姐妹情深,反而被观众解读为拖垮主线叙事进度的“水分”。

  “可能《江照黎明》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并不完美,但一向喜欢自嘲‘烂片编剧’的我,这次却绝对无法戏谑调侃它为烂片。因为它表达的东西,有沉甸甸的分量。”本剧另一位编剧曹笑天如是总结。只是主创或许没有认识到,一旦尝试探讨深刻的社会议题,也就意味着观众对作品有着更高的预期。倘若缺乏叙事驾驭能力,其所承载的正向价值与人文关怀也就被架空,难以抵达普通观众。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