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今晚开播,写意激活中国脉络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今晚开播,写意激活中国脉络

来源:北青网2022-02-28 15: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传承华夏文明薪火、激活历史记忆。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将于2月28日19:30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以前沿视听技术、创新影像叙事,为观众呈现极具视听美感的、有血有肉的中华文明演进史,描摹从盛唐起的千年脉络,让历史“活起来”!

  集集新风貌,精巧叙事刷新观众体验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承袭第一季特色并精细创新,采用“以人入史、以人述史”的制作手法。本季的史实更加丰富,选取的人物更加多元,还原的历史场景更多,戏剧性和故事感也更强。据悉,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由“惊变”“梦境”“大都”“市井”等多个主题组成,讲述中国自盛唐拐点至辛亥革命的思想源变。该片充满了一种自然美感与诗意品质,并在叙事上实现精细创新,可谓一集一风貌,每集都有新风格。例如今晚播出的第一集《惊变》,采取“以诗证史”的新颖角度,通过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生平与创作的描摹,让人感受到大唐的兴衰,并在此流变中映照出时代的朝向。实际上,在历史通识的基础之上,纪录片《中国》第二季采用了种种大众熟悉又陌生的叙事角度,描摹出一个个影响了中国命运的人与瞬间,在每一集里,都以新颖视角给观众带来惊喜。

  李白

  实力派齐聚,激活全景式历史时空

  延续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吸纳一众观众反馈及专家建议后,在原有“大片化”、“假定性美学”、“技术赋能”等的创作基础上,深化了对叙事的钻研以及对史观的系统表达。一方面,历史人物的选择趋向多元化,诗人、画家、戏曲家、皇帝、大臣……多阶层、多侧面,打造了一个全景式的历史时空。同时,加强对叙事的挖掘与探索,增加历史知觉,梳理并描摹出数条并行的脉络主题,深刻展现中国一路走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及文化沿革。

  面对如此宏大的主题,为了能深入浅出地将历史影像化、简明化,导演组邀请了国内致力研究不同朝代领域的十多位权威历史学者,坐镇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包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王小甫,中国历史研究院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冯立君等。诸多学者专家的参与,让第二季《中国》得以拥有扎实且鲜活的基底,在历史长河里恣意穿梭,不落窠臼亦不故作新词。

  忽必烈和母亲一起送别父亲拖雷

  两重实力加码之外,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萨日娜等老戏骨的加盟,也让《中国》第二季里对历史时空的构建,显得更为精准与生动。当李雪健饰演的乾隆皇帝,一面展现“十全老人”的休闲日常,一面又威严地接受英国来使的觐见时,几百年前的那些瞬间跃然屏上。萨日娜则饰演忽必烈的母亲——“四帝之母”唆鲁禾帖尼,这个传奇女人的出现,为铁马金戈的时代注入些许温情。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鱼宏亮老师评论道:“在形形色色的历史影像中,《中国》把握住了那个时代最有张力的历史画面,并以精彩的叙事方式传达给了大众。”

  美学诗意表达,探寻中国精神脉络

  随着年代的推进,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影像风格也出现了一定变化。片中适当启用特效,并在“假定性美学”的表达上,融入了不少写实表达,以一种独特中式表达,创造出独属于纪录片《中国》的影像风格。在画面构图上,《中国》充盈着传统美学风格,无论是在自然风光中的外景还是宫廷屋内的内景,都有一种独特的中式留白;在画面质感上,电影级画质依旧,但色彩表达又在光影流转中浓郁不少;而在拍摄方式上,纪录片以宽画幅来呈现重要场景及历史时刻,大气写意,可迅速将观众带入其中,感受历史的鲜活脉动,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中国》式”的中国美学——其意蕴是古典的,而技法是现代的;其志趣是中式的,而表达是具有世界性的。

  杜甫与唐肃宗

  这样的碰撞结合,让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表达中国情怀、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也通过对人物自我和生活画面的渲染,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参与感,构建出一种更加年轻化、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恰恰印证了中国精神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能力。

  乾隆与马嘎尔尼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必定需从历史中寻找密钥。精心打磨七年、精细创新,这部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非典型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发散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开播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2月28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锁定湖南卫视、芒果TV!同名图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同步上市。让我们一起细品这一打开中国的方式。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3高考拉开帷幕

  • 哈尔滨:职业技能人才“比武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