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遇冷的古装剧,少了些什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遇冷的古装剧,少了些什么

来源:解放日报2022-03-17 10: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些轻量化的古装剧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因为投资“小”,忽略了制作上的精细,“小而美”是少数,“小而丑”不幸成为主流

  ■现实主义不是现实题材,它是一种创作手法,任何杰出的古装剧、家庭剧、年代剧、职场剧等,其共同点都是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古装剧应该找到历史人物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联结点,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表达一种能够穿透历史、抵达现实的现代意识

  当下的古装剧创作,似乎未能令观众感到满意。粗略统计,2021年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上播出的古装剧数量有60余部,而豆瓣评分及格以上的不足10部。被寄予厚望的一众S+级别(视频网站对于网剧的最高级别)古装剧,从年初的《上阳赋》《斗罗大陆》《有翡》《锦心似玉》《长歌行》,到暑期档的《千古玦尘》,再到岁末的《风起洛阳》《雪中悍刀行》,均徘徊于及格线上下,未能取得耀眼的成绩。其他诸多中小成本古装剧,更是口碑平庸。

  过于迷信IP的副作用已显现

  长期以来,古装剧是最受国内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剧种,受众基础庞大,这些年也有爆款代表作。但2021年S+级别古装剧纷纷折戟,意味着传统的“大IP+大投资+大制作+流量明星=爆款”的公式在失效。

  不难发现,前文所列举的S+级别的古装剧,几乎都改编自网络小说,只有《长歌行》是改编自漫画。譬如《斗罗大陆》改编自唐家三少的同名小说,《锦心似玉》改编自吱吱的小说《庶女攻略》,《雪中悍刀行》改编自烽火戏诸侯的同名小说……这些小说多是拥有众多读者的网文大IP,将它们改编成影视剧,天然地就具有话题量,宣发事半功倍,也自带一定数量的观众,更有可能成为爆款。出于这个原因,几年前影视圈出现了争抢网文IP的热潮。

  但过于迷信IP的副作用正显现出来。不仅仅因为不少热门网络小说本身其实颇为平庸,更致命的是,网络小说的高度模式化。譬如小说《斗罗大陆》和小说《雪中悍刀行》都属“男频”里的爽文,虽然写作者的风格不一样,但起承转合却分享着相似的“流程”:热血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习成绝世武功,之后少年不断打怪升级中,一次次以弱胜强,一步步逆袭成王,造福天下。这两部小说改编影视剧时的执笔编剧都是王倦(《庆余年》编剧),它们最后都有点“王倦化”了:以爽感为核心,再加上三分权谋,三分江湖,三分喜剧。无怪乎有人说,看着《雪中悍刀行》,还以为自己是在看《庆余年2》呢。

  至于那些带有仙侠和奇幻元素的古装偶像剧,谈情说爱是核心。其中仙侠剧的同质化程度最高。仙侠世界里的神啊、仙啊,都活了几千年几万年了,但他们的格局就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恋爱大过天,几世轮回的主要精力都用来谈恋爱了。观众对《千古玦尘》态度的冷淡,映射出仙侠剧同质化的危机:“三生三世谈恋爱”也会跟“白马王子与灰姑娘”“霸道总裁爱上我”一样变得俗不可耐。

  缺乏建构更宏大更理想世界的能力

  除了面目雷同外,一些古装大剧令人失望的另一个根本症结是:虽是大制作,格局却不大。从《有翡》《斗罗大陆》到《千古玦尘》《雪中悍刀行》,“侠”都是这些剧集所要烘托的主人公品质。身在尔虞我诈、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江湖,侠之为侠,不是他们顺应江湖规则,被江湖所同化,成为贪生怕死、唯利是图、恩怨不分的小人;侠之大者,在于为国为民,在于对正义的坚守,在于替天行道、惩恶扬善的快意恩仇,在于对绝望命运和残酷法则的反抗……

  如今的一些古装大剧,却在丢失“侠”的内核,它失去了想象和建构一个更宏大更理想的世界的能力,儿女情长比家国天下摆在更重要、更迫切的位置。如果三生三世只为恋爱,“仙侠”只有“仙”没有“侠”,如果武侠世界,都在忙着权谋和“搞笑”,那么剧集传达给观众的价值内核,也是逼仄的、狭隘的。

  大制作的古装剧以外,大多数古装剧都是小成本,足见2018年“限古令”仍在持续影响着古装剧创作,仍在持续挤压行业泡沫、遏制虚假繁荣。这两三年,古装剧每年的备案数目都不高。譬如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总数为447部,古装剧仅为19部。古装剧跳出戏说、宫斗、历史虚无主义等窠臼,将更多精力投注于武侠、奇幻、仙侠、喜剧、甜宠、探案等古装题材。小而美,正成为古装剧新的追求。演员阵容上,不选最贵的,尽量选取对的;主题表达上,不追求宏大叙事、宏大框架,而在细分的主题上做到极致,既有生活化、轻量化的一面,也能由极致抵达思考的深度。

  众所周知,跟当代都市剧相比,古装剧的投资耗费往往会更大。比如古装剧需要搭几十个上百个外景,大到一座城池,小到一帘帷幔,怎么搭建、如何摆放,全都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一次转场可能就得出动多辆道具车;比如人物的造型,服装和头饰是什么年代不能错乱,演员的仪态举止等也要考究……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些经典的古装剧,背后都花费了主创者无数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例如1987年版《红楼梦》,前后就花费了7年时间:2年研讨,2年筹备,3年拍摄。化妆造型师杨树云,当年把《红楼梦》读了7遍,成了半个红学专家,给剧里几十个演员设计出了160个造型。他谈到这段经历时说:“我看了多少古代绘画,临摹了多少作品,翻阅了多少史料与资料,吸收了多少姊妹艺术的造型精髓。现在的人,不会也不愿意下那么大的功夫,对中国五千年传统的热爱欠缺。”

  应找到历史人物与观众的情感联结点

  “小而美”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近来,古装剧频频登上热搜的关键词是“审美降级”:布景粗糙、造型随意、道具穿越、人物言谈举止现代化……观众看不到制作方的严谨与诚意,也察觉不到古装剧应有的历史感。比如《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中有一个片段,女演员披着一头焦糖色还颇具蓬松感的头发,身穿白色浴袍。只看这个片段还以为是在快捷酒店呢,哪里是古代的语境?鞠婧祎在《慕南枝》中的造型与妆容,与她在《芸汐传》《漂亮书生》《如意芳霏》等剧中的扮相也几乎一样,但这些剧集的历史背景并不一样……

  这些轻量化的古装剧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因为投资“小”,忽略了制作上的精细,“小而美”是少数,“小而丑”不幸成为主流。绝大多数豆瓣评分都不及格,更有得三四分这样的惨案。为什么制作方追求“量”,不惜“烂”也要“滥”?主要还是受到视频网站策略的影响。为了留存会员,视频网站需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新剧填充内容库,以至于盲目追求剧集的数量,牺牲了质量。但观众(也包括视频网站的会员)宁愿“少而精”,也不要“多却烂”。因此,古装剧的备案数目下跌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不盲目追求数量,一年多出几部古装精品剧,“小而美”“少而精”,古装剧反而能行稳致远。

  小成本古装探案剧《御赐小仵作》成为2021年国产古装剧的“年冠”,豆瓣评分8分。它并非什么大IP改编,演员也是没什么流量的新人,但凭借优秀的质量,口碑不断发酵,反而成为2021年好评度最高的古装剧。原因无他,尊重戏剧的创作规律,小成本却不忘打造精品的初衷。既然是探案剧,那么它就踏踏实实、本本分分进行探案推理,情节严谨、逻辑在线;不时通过古风小漫画为观众还原案件过程,颇具巧思;哪怕因为投资有限,服化道简略了一些,但“简略”却不“粗糙”,力争严谨准确,案件该有的美术配置不马虎,实景拍摄不抠图……剧集尊重观众的智商、尊重观众的审美,观众也不吝好评。

  知名导演郑晓龙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说法:“古装剧也要有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不是现实题材,它是一种创作手法,任何杰出的古装剧、家庭剧、年代剧、职场剧等,其共同点都是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就像《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写到的,“要从真实的人、事、物和客观的历史逻辑出发,通过对当下和过往两种时空的准确把握,呈现其发展轨迹和规律,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照”。

  古装剧应该找到历史人物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联结点,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表达一种能够穿透历史、抵达现实的现代意识。就比如《御赐小仵作》里有个桥段,当手下责怪女主角“轻信”才被骗时,男主角纠正道:“这话她父母说得,亲友说得,寻常路人说得,唯独公门之人说不得。公门人若要求百姓日防夜防,时时处处谨小慎微,那朝廷养我公门之人何用?”这就是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阐释。

  这并不是说要古代人物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而是应该意识到:古装剧不是糟粕观念的承载者,而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精华部分与现代价值观结合起来,并予以强化凸显,让古装剧具备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表达,以史为镜,观照今人。这是优秀古装剧的最高价值,亦是我们对未来古装剧的期待。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