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猎罪图鉴》:画皮之外更要画心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猎罪图鉴》:画皮之外更要画心

来源:文汇报2022-03-18 10:35

  这些年,尽管法医、法证、心理分析师、网络技术员等纷纷在刑侦剧中担任主角,刑侦剧如何创新却日益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仅仅是表现公安系统内不同警种在形式上的差异,而剧情设置、讲述技巧以及精神内核高度同质化,终究会把国产刑侦剧的道路越走越逼仄。

  好奇、冒险、求刺激或许是人类在内啡肽驱使下的一种本能,而探索真相、匡扶正义又实在是很多人年少的梦想。因而,能够带着观众沉浸式破案抓坏人的刑侦剧始终是电视剧江湖中成熟而坚挺的一支力量。而2022年第一部能够引起热议的刑侦新剧的光环,显然属于占得先机的《猎罪图鉴》。

  刑侦剧作为一种剧作类型是有底蕴和历史的。以最严苛的标准来划分,凭借一部横空出世的《九一八大案纪实》,1994年也可算是无可争议的国产刑侦剧元年。此后近三十年,国产刑侦剧始终处于方兴未艾、佳作迭出的状态,与其他行业剧甚至类型剧相较,表现殊为亮眼,留下了《重案六组》等多部经典作品。而此番《猎罪图鉴》能够成功出圈,必然还是有点东西的,至少在皮相层面。

  最直观最具象的,当然是题材的创新。《猎罪图鉴》第一男主沈翊是警局画像师,呈现了画像师这样一个平时并不受关注甚至不为人所知的工种的工作情境,聚焦于他们的工作能对破案追凶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情节设置。毕竟,在以往的刑侦剧中,我们见惯了刑警、法医、法证,甚至心理分析师、网络技术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大显身手,而《猎罪图鉴》显然给观众找到了新的兴奋点。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刑侦剧形成了一个极其尴尬却异常顽固的传统,那就是每一个或曲折或狗血的案子告破后总要来一段说教或者煽情来强行升华一下。《猎罪图鉴》因为题材的特殊性,画像师“画皮——画骨——画心”三阶人设,成功将这一传统合理化,刻意仍显刻意,但似乎没那么突兀了,毕竟还是在讲画儿且至少没有与主线剧情完全割裂。而全剧双男主的人物设定,沉迷工作无人恋爱,免去了探案之外雷人拖沓的情感线,也因而只有20集的长度。

  上述种种,使得《猎罪图鉴》在各种统计和网络声量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只是电视剧作为商业产品的成功;要问的是,作为艺术形式的剧作,究竟怎么样呢?借用剧中人所言:电视剧究竟是仅仅画皮了还是努力画心了呢?

  在我看来,《猎罪图鉴》在题材上仍然是缺乏实质的创新。优秀画像师沈翊凭借自己神乎技矣的画术,侦破一个又一个曲折离奇的复杂案件的奇妙经历——看着“皮”是焕然一新的,之前没人专门关注过画像师这个群体;但作为“心”的叙事架构并没有突破观众司空见惯的套路:不过是强调某一个特定的不太为人所知的职业对于破案的特别作用而已。说白了,就是单纯的警察抓坏人的剧情太多,观众看烦了,于是《鉴证实录》开始展现物证技术人员的鉴证工作,《法医秦明》描绘了法医对于破案的重要贡献,而今《猎罪图鉴》又让观众见识了警局中画像师这样的存在。之所以说其仍然是套路,是因为不知从何时起,天才却孤傲,背负沉重过往与秘密成了此类刑侦剧主角的“标配”。沈翊有着诸如望骨画脸、三岁画老这些仿佛开了挂的神奇技能,并在洞察力、分析力等各方面睥睨全局,可是却在年轻时卷入对于前刑警队长雷一斐的谋杀案中,至今对着镜子都会表现出神秘而诡异的目光……对照“标配”,全中。那么,这样的画像师沈翊,与法医秦明、明川,与鉴证科高彦博、林家原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尽管看着乱花迷眼,但是这种将电视镜头在不同职业群体中进行切换就是创新了吗?公安部门内部的不同工种就那么有限的几种,拍完了之后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拍刑侦剧?又如何拍?仅仅是表现公安系统内不同警种在形式上的差异,而剧情设置、讲述技巧以及精神内核却高度同质化,终究是把国产刑侦剧的道儿越走越逼仄,无法永续发展。

  而更大的硬伤则是剧本本身。电视剧多多少少总会有点主角光环,但沈翊的光环未免开得太大了。且不论所有刑事要案都要靠本身属于刑侦辅助部门的画像师的凶手画像才能告破,是一件多么失真的事,更离谱的是,作为画像师的沈翊几乎包揽刑警队的所有工作,从追凶、现场勘验、鉴证甚至走访、审讯,几乎无役不予,而案件的关键证据能且仅能被沈翊发现,公安机关的工作制度、专业分工在主角光环之下都化作浮云。事实上,近年来的刑侦剧似乎都是这个套路,一旦聚焦于某个职业,这个职业的主角就瞬间化身美式超级英雄,整个公安系统离了他就不能运转了,辖区内一切大案要案都要靠他才能破,刑案现场完全变成了个人秀场。主角一个个多智而近妖,无所不能;而其他配角就全员躺平,化身废柴。这样的主角高光时刻,偶一为之,刺激一下观众的肾上腺素,并无不可。每集如此,甚至每剧如此,就实在叫人无法接受了。把破案写成儿戏一般,全系于主角或者某一职业一身,我就很想知道,要是法医秦明和画像师沈翊碰到一块儿会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呢?

  在把画像师塑造得无所不能的同时,《猎罪图鉴》在剧情展开上则非常悬浮。我们理解无论法医、鉴证还是画像,都是非常专精的技术,电视剧不可能如专业课程讲授一般让观众完全了解其原理和机制,更何况还有涉密的问题。但是,该交代的基本问题还是要交代清楚,至少不能让观众觉得费解,甚至觉得虚假。看《猎罪图鉴》,沈翊究竟怎么样还原犯罪嫌疑人的样貌,如何根据颅骨复原其生前面容,观众不会有期待能够了解得非常清楚;但是跟小女孩聊了聊花盆里的蜗牛就断定受到强烈刺激的女主不是胡乱呓语,甚至分离组合出了强奸她的三个男性面容;去看守所跟女嫌犯一通闲扯,绝少涉及具体体貌特征却能够精确描绘出其同伙的面容……这类情节就太过跳脱与突兀了。此外,剧情过于依靠巧合推进,如果在美院兼课的沈老师没有碰巧讲到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的《朱蒂斯斩杀赫罗孚尼》,他会想到两女配合杀死渣男吗?如果小朋友没有要吃披萨,还去了她生父开的那家店,临时奶爸沈叔叔会揭开贺虹的二皮脸吗?一旦没有办法以常理常情来说服观众,那只能说明这些情节完全是案子必须破,且必须由画像师主导来破的霸道逻辑的产物。

  总体而言,《猎罪图鉴》成功地捕捉到一个新颖的叙事角度,且以偶像派颜值担当与传统经典类型剧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天然的吸睛力与话题度。然而,在剧本的成熟度和精细度、年轻演员对于刑侦人员角色的驾驭力以及成片的剪辑取舍等方面仍然显得颇为粗糙稚嫩,从而使得全剧在真实性和共情力层面上显露不足,总有一种虚浮和隔膜之感,无法真正感染和打动观众。期待未来的国产新刑侦剧,能够真正像沈翊追求的最高境界那样,“画皮”之外更要潜心去“画心”。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