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寻味贵阳》今日开播 山语呢喃开启美食治愈之旅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寻味贵阳》今日开播 山语呢喃开启美食治愈之旅

来源:北青网2022-03-25 15:14

  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今日鲜爽开播,这一次节目组将目光投向我国的西南地区。酸辣爽口是贵阳美食以往给人的印象,但实际上这里还隐藏着众多不为人知的惊喜等待被发掘。

  《寻味贵阳》第一集《山语·烟火的岁月迷宫》,仿佛打开了时空之门,沉浸式饱尝美食的同时,带领观众一同探索贵阳这座城市,和贵阳人一起在群山之中漫步,感受着一道道菜肴的温暖治愈。

第一集《山语·烟火的岁月迷宫》海报.jpg

  (第一集《山语·烟火的岁月迷宫》海报)

  山的回响记录贵阳风味 带领观众走进山水城

  一方风味,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塑造,更离不开地缘、民族的影响,贵阳作为扼守西南的重镇,一方面保存了大量人类文明历史不同阶段的食物样本,另一方面杂糅了从中原到边疆的饮食习俗。这些风味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高密度陈列在城乡的餐厅茶肆间,也保留在了百姓日常的四季三餐中。贵阳,这座美丽而慢生活的山城,既是华夏饮食多样化文本的聚合地,也是一座难得的风味博物馆。

《寻味贵阳》人文篇:依山而居乘舟而行.jpg

  (《寻味贵阳》人文篇:依山而居乘舟而行)

  从2020年开始,稻来团队就走访了贵阳及周边地区,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拍摄。如何让《寻味贵阳》真正成为“贵阳风味的纪录片”,而不仅仅是一部“记录贵阳美食的纪录片”,一直是节目组努力的方向。最终,经过节目组反复考究,选择从“山”、“水”、“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个城市。带领观众走进这座迷人的山水城,一览隐藏在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变迁,呈现出一幅完整的贵阳美食地图。

  山的馈赠:贵阳芳香奥秘独家香料凭实力圈粉

  要想食物发挥出它最大的香味,调味料自然必不可少。贵阳,作为一座在群山中生长的城市,在香料的制造上,可谓独具匠心。在贵州的高山密林中,藏匿着一种原生中国的古老香料,至今仍鲜有人知,它就是木姜子。倘若生食,口腔会有轻微的灼痛和麻木感,但作为调味品,则犹如柠檬、香茅、薄荷交织,散发出迷人的奇香。为诸多生鲜食材,赋予其层层叠叠的极致风味。

《寻味贵阳》美食篇:散发着奇香的木姜子.jpg

  (《寻味贵阳》美食篇:散发着奇香的木姜子)

  除了神奇的木姜子,贵阳地区还出产野性十足的刺梨:如乒乓球大小的果实,浑身布满着拒人千里的尖刺,经过糖浆的浸泡,酸涩变化成奇妙的回甘,软糯润滑的口感让人为之迷醉。这些贵阳特产食材凭借实力圈粉无数,让贵阳的美食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以及独特的味道,也让观众们深深体会到大山深处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承。这是山的馈赠,也是彼此共同成长的见证。

《寻味贵阳》美食篇:野性十足的刺梨.jpg

  (《寻味贵阳》美食篇:野性十足的刺梨)

  山的洗礼:走进岁月迷宫传统食俗踏春抚慰人心

  不管是素净清香的神仙豆腐,还是香辣醇厚的辣子鸡,亦或是鲜嫩爽口的酸汤鱼……在变与不变中,贵阳人坚持着自己的美食特色,让一道道明星美食得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和喜爱。

  这些贵阳人记忆深处的菜肴,还有令人难忘的食物口感,在勾人心魄的同时,也见证着人们一路走来的步履不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让这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屡屡焕发新生。

《寻味贵阳》美食篇:素净清香的神仙豆腐.jpg

  (《寻味贵阳》美食篇:素净清香的神仙豆腐)

  《寻味贵阳》让观众看到了这些传统食俗的真正风貌,以及它们背后已经发生和正在上演的故事。老人陈金堂和他的拿手菜——血豆腐,既是不可多得的年味硬菜,更是和邻里乡亲的友好纽带。经过精细的处理,和独特的冷熏技法的加工,血豆腐最终完成了它的蜕变。咸中带鲜的滋味,加上浑厚的熏香,一片入口唇齿间留香,满满都是丰腴的年味,令人思绪万千。这个春天,用酸辣鲜爽打开味蕾,用暖人心脾的风味收获满满能量,当食物不再只是单纯的提供温饱,背后的人文情怀才更能触达真心。

《寻味贵阳》美食篇:咸中带鲜的血豆腐.jpg

  (《寻味贵阳》美食篇:咸中带鲜的血豆腐)

  山的呢喃:贵阳美食令人治愈念念不忘山城热辣风味

  作为西南枢纽,贵阳一直参与着中国饮食历史的书写。在过去几十年的贵阳菜品中,能看到大部分中式烹饪技法的身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辣椒是在贵州第一次登上国人的餐桌。而作为中国食辣的原点,在这里你能看到人们对辣椒的运用,天马行空无所不能。不管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糍粑辣椒,还是浑然天成的糟辣椒,依山而居的贵阳人,他们最知道怎么去品尝这稍纵即逝的美妙。

  83岁的阿婆何明芳,利用手中的斩刀,借助山脚的洞穴,让辣椒在天然发酵中,进行奇妙的转化,历经一个多月,变身为厨师手里的万能辅佐——糟辣椒。辣椒,仿佛已经融入当地人的血液,在往日的三餐里,在四季的变幻中,贵阳也凭借对辣椒的深度烹调,无愧于热辣山城的美名。

《寻味贵阳》美食篇:圈粉无数的糟辣椒.jpg

  (《寻味贵阳》美食篇:圈粉无数的糟辣椒)

  不管是仙风野趣的山林食材,还是静默延续的传统食俗,这些带有当地人基因的饮食习惯,塑造着当地的风貌。乡间朴素的人际关系,一直在青山绿水中延续,一道道美食不仅给人味蕾上的满足,更多的还有抚慰人心的温暖治愈。山城的热辣风味,蕴藏着治愈身心的独特魅力,在口中溢出鲜香,在心里埋下永恒的幸福的种子。

《寻味贵阳》人文篇:亻革家人的庆祝仪式.jpg

  (《寻味贵阳》人文篇:亻革家人的庆祝仪式)

  《寻味贵阳》由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稻来传媒出品,自今天起每周五12:00于腾讯视频全网独播,21:40于贵州卫视播出,品尝爽爽贵阳味,记录人间真幸福。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