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位“少女”火到海外 中国戏曲打开出海新锦囊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这位“少女”火到海外 中国戏曲打开出海新锦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28 10:41

  截至3月22日,播放量544万,收获超过1.1万条评论——这是一首时长不到3分钟的戏曲唱段《神女劈观》在海外平台优兔(YouTube)上的亮眼表现。视频中,人物优美细腻的唱腔、精美的戏曲服饰元素、文武兼备的飒爽英姿,让许多第一次接触中国戏曲的海外网友惊叹,激起他们的好奇与追捧。一时间,“中国戏曲”“中国京剧”“中国音乐”等成为海外网友热搜的关键词,带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点燃了2022年的“第一把火”。

  戏曲与动漫碰撞出火花

  《神女劈观》是一个全新原创作品,源自中国米哈游公司制作发行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

  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原神》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登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初,《原神》推出新角色“云堇”,其身份为新生代戏曲艺术家,集创作与演唱能力于一身,风格自成一派,雅致柔美,恰如其人。

  在极具个性的角色设定下,《原神》制作团队参考了中国戏曲里的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这类角色,为云堇设计了戏曲化的装扮。在《原神》的剧情里,《神女劈观》是由云堇“创作”、以守护和平安宁为主题的一段戏曲表演,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扬演唱。

  “这次合作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体验。把戏曲和虚拟世界结合到一起,之前我觉得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事实证明,通过创新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杨扬说。

  杨扬是京剧荀派花旦,此次通过为云堇配唱,她发现制作团队对这个角色倾注了很多心思,对于如何把戏曲巧妙融入虚拟世界中,融入到一个少女的形象中,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云堇虽然是一个传统戏曲工作者,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非常能够接纳、欣赏新鲜事物的人。其次,她除了从事戏曲工作外,也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特质让这个角色很容易贴近年轻群体,也让她在“代言”中国传统文化上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神女劈观》充满戏曲韵味的歌词与旋律,帮助杨扬得以迅速进入角色情境。在她看来,这段唱腔的作曲虽然不是戏曲行业人员,但也因此在作曲理念、音乐元素和配器等方面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同时戏曲的声腔魅力也在这个音乐中被很好体现出来。

  中国戏曲海外火“出圈”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戏曲,《神女劈观》在中、英、日、韩等国家都保留了中文唱腔。“朱丝缚绝烂柯樵,雪泥鸿迹遥”“凡缘朦朦仙缘滔,天伦散去绛府邀”……韵味悠长的唱词、朗朗上口的旋律,惊艳了众多外国网友。

  截至3月22日,《神女劈观》在YouTube上播放量达到544万,收获了超过1万条评论。有网友在评论区自发介绍中国戏曲知识,获得大量点赞。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网友跑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YouTube的账号,观看两年前发布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短短时间内,该视频播放量暴增到60多万,评论区“挤满”了因看到《神女劈观》而渴望了解中国戏曲的海外网友的留言。

  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第一次欣赏中国戏曲的感受:“一开始听到云堇唱的时候,我感到很困惑,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风格,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很喜欢,觉得这很独特,很酷!”有网友扭转了自己以往对中国戏曲的刻板印象,说:“我过去不是中国戏曲的粉丝,因为小时候觉得戏曲很无聊很怪异。现在,我发现我能够欣赏中国戏曲了,戏曲音乐非常迷人,声音唱法非常出色。”

  在留言中,很多外国网友表示自己因为《神女劈观》爱上了戏曲,有人开始自学中文和戏曲唱腔,甚至开始深入研究《神女劈观》的艺术形式。有一些外国网友还跑来中国的视频网站取经。对中国戏曲的兴趣,不仅直接带动“中国戏曲”“中国京剧”“中国音乐”等关键词在海外平台搜索量大增,还引发了一波二次创作的热潮。如日本作曲家吉田洁就尝试对《神女劈观》进行NEW AGE(新世纪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

  吸收新元素绽放新光彩

  在海外火爆“出圈”的同时,《神女劈观》在国内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播放量也已突破1980万。每天都有大量网友来到视频下面点赞、转发、发送弹幕,被传统戏曲“圈粉”。

  “接力翻唱”的风潮席卷至国内戏曲界、曲艺界、民乐界。曾以粤剧《白蛇传·情》火“出圈”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是最早翻唱的名家。目前,她的粤剧版翻唱视频已近400万播放量,成为目前投稿视频中播放量最高的一则作品。随后,陈澄、齐爱云、方汝将等淮剧、秦腔、瓯剧的领军人物,也陆续上传了自己的演唱视频。

  很快,《神女劈观》出现了粤剧版、越剧版、昆曲版、淮剧版、川剧版、秦腔版、评剧版、婺剧版、评弹版,以及天津快板版、二人转版、唢呐版、编钟版等等。艺术家们纷纷下场,吸引了大批“圈外”的年轻群体,有国内网友感叹“我这些天听到的戏曲种类比过去10年都多”!

  在海外,对中国戏曲感兴趣、正在研究中国戏曲的外国网友,也迅速关注到了《神女劈观》在国内的二次创作热潮。有外国网友发了一篇帖子,详细介绍了《神女劈观》在中国有很多制作精良的“二创”作品。他把这次“二创”风潮形容成一场“魔神大战”,各种大神级人物陆续登场,优质作品层出不穷,尤其是粤剧、黄梅戏等戏曲形式的“交锋”让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神女劈观》在全世界的走红,给戏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一个很好的契机。”曾小敏表示。在她看来,此次戏曲与动漫的成功拥抱,再次证明戏曲之美还是能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正如《神女劈观》中所唱,“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只有理解并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创新演绎传统内容,积淀千年的戏曲文化才能觅得更多“知音”,绽放更夺目的光彩。记者 郑 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老弄堂“上新”蛇年灯会

  • 黑龙江哈尔滨:夜游园 赏冰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