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风音乐——探传统宝库 创时代新声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国风音乐——探传统宝库 创时代新声

来源:人民日报2022-04-15 10:27

  国风音乐作品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包容多样,音乐风格以流行与古典曲风的多元融合为主,在词曲格律、旋律线条、编曲配器等音乐形态和表现意蕴上,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不断涌现的国风音乐作品,体现出创作者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的国风音乐传播力,则表现出当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国风国潮广泛影响当代人的衣食住行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国风音乐聚集了人数众多的爱好者,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据2022年某音乐研究机构《国风音乐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播放量过亿的爆款国风音乐有51首;国风歌曲播放量是2019年至2020年的两倍多;播放量破百万、千万的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国风音乐中,民乐与戏腔歌曲占比最大。比如,据某视频网站调查统计,唢呐成为该网站年轻人最喜爱的乐器,相关视频播放量达2.2亿次;和戏曲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增幅达275%。

  国风音乐泛指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近年来,中国音乐市场上不断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乐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创作的现象。国风音乐作品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包容多样,音乐风格以流行与古典曲风的多元融合为主,在词曲格律、旋律线条、编曲配器等音乐形态和表现意蕴上,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国风音乐这一潮流体现了流行音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它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深入传统文化宝库,汲取创新营养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风音乐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孕育国风音乐这粒种子的肥沃土壤。聆听国风音乐,某种程度上有如一条引人探究传统文化的蹊径。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言辞章句中的古代人物,熟悉的传统曲调与音乐配器,都能在国风音乐中找到踪影。

  国风音乐的歌词与古典文学关系密切。古典诗词和传奇故事往往从人物形象、叙事背景和审美意境上塑造着国风音乐的风貌。如《惊鸿舞》的歌词化用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凤凰于飞》灵感则来自《诗经·大雅》,《清平调》的歌词沿用李白的唐诗,古意盎然。古典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往往作为国风音乐的叙事背景,如《悟空》《哪吒》《济公》《嫦娥愿》等广受欢迎的作品,都脱胎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

  历史长河中多彩绚丽的宫廷音乐、意境深远的文人音乐、博大精深的民间音乐,以及经过大浪淘沙、千锤百炼而留存至今的经典民歌、曲艺、器乐等,也都赋予新生代国风音乐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滋养。《新贵妃醉酒》化用京剧音乐,给人以熟悉的陌生感。《湖光水色调》不仅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和线性旋律的创作手法,还融入江南小调的旋律语汇,描绘出春风和煦、烟波浩渺的如诗画卷,使整首作品具有非常浓郁的江南风韵。近一段时间来,一曲抒发家国情怀的《赤伶》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为“爆款”。这部作品融入昆曲唱腔与念白,为曲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增添动人的韵味。

  在编曲配器等创作手法上,广泛运用民族乐器的多彩音色形态,也是国风音乐创作吸收传统、彰显民族文化意蕴的有效路径。比如,《秋风词》融合古琴、筚篥、碰铃、木鱼、堂鼓等乐器,营造秋风之境;《君是山》使用二胡、古筝等乐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天地行》在流行编曲中突出竹笛等民族乐器音色,轻盈灵动,曲中江湖少年的鲜活形象如在眼前。

  借鉴现代技法,融合多种音乐风格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国风音乐带着当代人的审美旨趣深入传统文化宝库,同时在旋律、编曲、配器等层面,积极借鉴、融入现代音乐作曲技法。比如,在和声结构、旋律律动与音色组合上,国风音乐往往融合了节奏布鲁斯、摇滚、说唱等流行曲风,体现出当代时尚审美趣味,节奏明快,旋律清新。

  一些专业的音乐机构也正积极探索国风音乐的表现空间,比如有的将戏曲原声和电子作曲相融合,把昆曲、评弹、粤剧、京剧制作成为国风电子乐;有的在埙、箫等民族器乐基础上,加入更多后期制作,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富有律动,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看到在《声声慢》《塞北江南》等国风音乐作品中,新一代民谣歌手、传统摇滚乐队和苏州评弹艺术家、京剧表演艺术家等跨界合作。昆曲、秦腔、粤剧、京剧、黄梅戏与摇滚等曲风相碰撞,推动非遗音乐和流行乐曲的跨界融合,也为国风音乐带来强有力的创作风潮。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凸显传统民乐与流行曲风的碰撞,这种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传统音乐的叙事张力与情感表现力。经典音乐作品经过新一轮配器编曲,糅合戏曲、吟诵、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化元素,以时尚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当代观众。

  多产业联动,运用数字技术融合传播

  国风音乐的创造性和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上,还体现在产业联动与数字传播上。如今,国风音乐通过加强和影视动漫等艺术的联动,积极运用数字科技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注重市场推广,不断增强自身传播力。

  近年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视剧、动漫与国风歌曲、配乐联动,音画相融以突出中国风格,孕育出《知否知否》《大鱼》《前世今生》《哪吒》等爆款国风歌曲。电影《闪光少女》更是直接以国风音乐为主题,叙写民乐新生力量的校园故事,凸显传统民乐创造性转化的更多可能。

  国风音乐爱好者众多,几个主要的数字音乐平台相继开设“国风专区”;各视频应用和网站,也为国风音乐走入大众视野搭建平台,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达百亿量级。在演出运营层面,国风音乐尤其注重线上线下的积极联动。比如,2020年某音乐网站主办的国风音乐盛典线下观众10万人,线上则有1600万人观看;同年,几家音乐平台联合主办“2020国风新声集结令”,向全网征集国风原创歌曲、国风器乐作品,挖掘国风歌手。可以说,国风音乐的蓬勃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通过数字音乐、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等多种数字时代独有的制作与传播方式,国风音乐在不断走向更多观众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创造力和影响力。

  从早期流行乐坛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风音乐,到今天热度不减的国风音乐,无不以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为创新宝藏,同时积极汲取符合现代审美的流行元素。不断涌现的国风音乐作品,体现出创作者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的国风音乐传播力,则表现出当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

  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国风音乐现象的可喜之处,在于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另辟蹊径,又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丰富了当代文艺舞台。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风音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塑造尚有提升的空间。

  深扎传统、面向未来,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这是国风音乐的发展态势。期待国风音乐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的隽永之作。

  (作者赵志安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泰“蓝色突击-2025”海军联合训练闭幕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