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度 蝙蝠侠世界的倾斜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深度 蝙蝠侠世界的倾斜

来源:北京日报2022-04-24 09:32

  《新蝙蝠侠》175分钟,导演是马特·里夫斯。从制作的“人事关系”上来说,《新蝙蝠侠》其实并不属于DC宇宙,如同我们惯常所认为的那样。弄清楚这个问题似乎也有点难度。如果说DC扩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有着严格的出自公司体系的定义,《新蝙蝠侠》,包括之前的《小丑》,都不能被看作DC宇宙的一员,而是独立于它们的作品。就是说,《新蝙蝠侠》和《小丑》并不受制于之前的叙事和人物形象的系统性,但它们的制作,仍然要经过DC公司的授权,仍然要发展蝙蝠侠这个人物原型。虽然似乎在合同上他们有更开放的拓展空间,但要建构一个新的蝙蝠侠世界,必须保持和原作的对话关系,不然在蝙蝠侠IP下去创作,意义何在?

  《新蝙蝠侠》剧照

  比较有趣的是,这部新片上映后,观众纷纷认为它反而回归了DC(Detective Comi cs,侦探漫画)的本意。本片的蝙蝠侠如同一个侦探去和谜语人较量,跟随哥谭市警察局的人一起破案。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角度。而我们也可以从影片对蝙蝠侠漫画精神——尤其是1985年后蝙蝠侠漫画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的角度来看,这个新的蝙蝠侠形象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抓取和开掘出了蝙蝠侠这个人物形象本有的潜力。所以我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仍然愿意称其为广义的蝙蝠侠宇宙或准DC宇宙。

  新蝙蝠侠从外在形式上有诸多改变。他有了新的高科技工具,影片中出现了一款可以戴在视网膜上的具有记忆功能的影像采集工具,他让猫女戴上它到夜总会刺探情报,哥谭市公务员在夜总会的言行被收入眼底,蝙蝠侠借此鉴定各位的身份和行为。这种工具在现实中也许还未存在,但它应该是在当下技术的必然逻辑中,所以不是超现实之物,无论从剧情还是当下科技条件来说,也不是超能力。早期的蝙蝠侠以及在1980年代中期回归以后的蝙蝠侠,其风格更具现实质感,这也是本片的特色。

  但这期的蝙蝠侠给人更强烈的印象是,他不再是掌控一切的人物了。在影片开场很久后,蝙蝠侠终于在哥谭市的高楼之间飞了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他的双翼很快撞上了高架桥,他狼狈地跌落在大街上。当然他还是很优秀的,比如对于谜语人给出的谜面,他比普通警察的反应快多了,但是影片让他出现了几次完全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尤其是在影片末尾,蝙蝠侠在激烈的斗争之后,忽然情绪失控了。

  这的确够让人惊讶的了。观众据此认为这期的蝙蝠侠更为人性化,更为接近普通人的情感。其实在以往的蝙蝠侠漫画中,各色人等包括蝙蝠侠本人的个性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演绎,但大都处于一个框架范围内。本期蝙蝠侠的这种变化并非完全另类,只是它的确具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倾向。

  在DC漫画的几个超级英雄——超人、神奇女侠、蝙蝠侠中,后者的设定最为深刻。我认为他所具有的叙事潜力最大。从蝙蝠侠的起源设定起,就产生了这样的必然性。蝙蝠侠在八九岁的时候,父母被街头歹徒杀害。这一场景在几乎每部蝙蝠侠宇宙(如果我们不能称DC宇宙,暂且称蝙蝠侠宇宙吧)影片中都会被展现出来,无论蒂姆·波顿的《蝙蝠侠》还是2019年的《小丑》。《小丑》的故事本来与蝙蝠侠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影片的末尾,在主街后边的偏僻小巷里,竞选市长的老韦恩被人枪杀了,他年幼的儿子从他的尸体边站起来,那正是小蝙蝠侠。

  这和DC漫画中的做法是一样的。体现蝙蝠侠精神重创的这件事不停地被演绎,在《蝙蝠侠:第一年》(1987,弗兰克·米勒著,大卫·马祖凯利绘)里,小韦恩和父母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佐罗的面具》(1920),出来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杀害,“自此一切意义从我生命中离去”。蝙蝠撞碎玻璃飞进了房间,小韦恩感到恐惧,但他说,“我要成为蝙蝠”。这一点,诺兰《侠影之谜》的演绎与此相似。

  《新蝙蝠侠》破天荒没有去直接再现这一幕,但它进行了间接再现。正在竞选和谋取连任的哥谭市长被杀害了,他年幼的儿子回到家,看到了罪案现场。当蝙蝠侠赶来,看到死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影片还让这个孩子出现在市长的葬礼上,让蝙蝠侠和这个孩子的视线几次对接,蝙蝠侠显然很同情他,因为他提示着蝙蝠侠曾经的遭遇和命运——这样的再现摆脱了窠臼,富有创造力。

  蝙蝠是一种令人恐怖的动物,小韦恩为了克服恐惧,而将自己装扮成蝙蝠的模样。他的人生也因此增添了使命——复仇,以正义的名义。蝙蝠侠的行动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动机,也具有了一般超级英雄行侠仗义行动中不一样的复杂性。它的正义行动里面有着黑暗的元素,一种个人复仇的快意。《新蝙蝠侠》的开头也是这样定调的,他用蝙蝠侠的自白开场:

  街道上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各路小鬼隐藏在人群中。危机四伏,到处是犯罪,我蝙蝠侠分身乏术。人们都不知道我究竟潜身何处,但是现在有了蝙蝠侠信号灯,需要我时,我招之即来。而当那束光照向夜空的时候,不仅仅是对我的召唤,也是一种对于黑暗的警告。恐惧是一种工具。他们以为我藏身黑暗中,跻身暗处,但我就是阴影本身。

  描述和质疑蝙蝠侠的原罪

  这就是蝙蝠侠世界的黑暗色彩。本期的蝙蝠侠造型比以往的蝙蝠侠影片更显黑暗,演员罗伯特·帕丁森以前演过吸血鬼影片,在这里也是一样的阴郁,秀气的脸上有着特别大的黑眼圈。

  蝙蝠侠在哥谭市并非那么无可争议地存在,在电影之外的西方学术界,也是如此,学者们喜欢去论证蝙蝠侠行为中的伦理问题。其实蝙蝠侠和哥谭市警察局的关系一直是很微妙的,漫画中的戈登(警察,后来升职为警察局长)经常为蝙蝠侠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但有时候戈登也会抛弃蝙蝠侠。在2000年后的漫画《哥谭重案组》中,有一集讲述哥谭警局安排了一个专门开蝙蝠信号灯的工作人员史黛西。史黛西是临时工,她无法成为公务员,因为蝙蝠灯的合法性处于模糊状态,如果一个公务员去开蝙蝠灯,其中的工作伦理就难以处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设定。《新蝙蝠侠》中对于蝙蝠侠的态度也是如此。这里的戈登是一个黑人扮演的,此时还不是局长,在他的帮助下,蝙蝠侠可以出现在罪案现场。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虽然它们并非不重要。

  本片中黑暗哥特风的设置是很扎实的,这一点令人安心——还是那个熟悉的哥谭市。但本片的长度被诟病,还有人认为剧本太差。我觉得其叙事上有笨拙的地方,但是整体上仍然比较浑然统一,编织出来的蝙蝠侠世界给人厚重的感受。谜语人在本片中是最大的反派,他杀害了市长竞选者,并且在现场留下谜语让人们解读。蝙蝠侠和警察在解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哥谭市的罪恶,市长和检察官等是一伙坏人,他们被黑社会控制着。谜语人的行为通过蝙蝠侠的参与而逐渐声名远播,他的行动吸引了一批粉丝。

  令人惊讶的是,谜语人还要揭示的一个秘密与蝙蝠侠有关。他的父亲当年也是一个怂恿杀人者。蝙蝠侠被称为哥谭义警、复仇使者,而这位谜语人也同样是一位复仇使者。人们都在抨击外部世界的罪恶,当复仇者遇到了复仇者,谁才是这个社会腐败的罪魁祸首呢?

  《新蝙蝠侠》和《小丑》一样,带动了蝙蝠侠固有宇宙的强烈倾斜。《新蝙蝠侠》虽然没有《小丑》走得那么远,但是开始了对于蝙蝠侠原罪的描述,出现了对于他的强烈质疑。也许我们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影片中蝙蝠侠被猫女救了,这似乎具有某种意味,意味着新的蝙蝠侠宇宙将向一个新的地方转向。

  《新蝙蝠侠》和《小丑》一样,带有强烈的现实意识。虽然蝙蝠侠系列自1980年代中期就重回到现实倾向中,但这两部新的蝙蝠侠宇宙影片仍然有着与新的社会现实互动的强烈痕迹,尤其是影片中对哥谭市选举文化的强烈质疑,谜语人锲而不舍地揭露那些政客是骗子,这些都与当下息息相关。在一个选举活动的现场,谜语人将海水引入广场,很多人都被困水中,但这个时候蝙蝠侠跳入水中,点亮火把,引导选举人和市民向前行进,他选择了再次相信哥谭市。这是一种自我反思中的前行,传达了普遍的心声。王小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